近日,深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向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
深向科技在“正向定义+全栈自研”细分赛道有一定竞争优势,但整个新能源重卡赛道已聚集20余家有量产能力的企业,传统主机厂成本低、渠道深,新势力参数追得快,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深向科技强调其“正向定义重卡”,又有百度等机构加持,但公司销量快速扩张的同时却难掩持续亏损的尴尬,能否成功登陆港股,成为其“续命”的关键。
获百度、启明创投等投资
深向科技是一家新能源重卡及智能公路货运解决方案科技公司。近年来,为解决高污染、高成本和高风险的公路货运问题,新能源重卡逐渐崛起,并按照能源类型分为纯电、燃料电池和插电式混动三类。其中纯电重卡作为主流占据超90%市场,其又分油改电和正向定义两种。
正向定义重卡区别于油改电,是指从零开始设计即以电力作为动力的新能源车辆,能够拓宽运用场景,提升安全及稳定性,同时搭载先进的智能化能力。深向科技正是专注于正向定义重卡的货运车辆开发商。公司2020年7月成立于安徽省合肥市,由万均的狮桥物流及李彦宏的百度在线联合创立,当时双方持股比例约为51%、49%。
深向科技首次交付产品在2023年6月,目前公司仅有两款量产车辆。2023年、2024年及2025上半年,公司分别交付509辆、3002辆和2873辆,零售价在47万元至70万元。从整个新能源重卡市场格局来看,深向科技仍属“小众”车商。据招股书,2024年公司销量虽位列前十,但市占率仅为3.1%,与业内巨头有较大差距。如果把目光聚焦在正向定义重卡领域,深向科技约三千辆销量已使其成为领跑者。
公开资料显示,深向科技创立至今,共经历11轮融资,金额超过24亿元。截至目前,万钧直接或间接持有深向科技26.22%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二股东百度持有17.28%股权,剩余投资方超30余家,股权结构较为分散,不乏联想、启明创投、软银中国等大机构,以及安徽当地的政府基金。
除战略投资外,百度和深向科技的合作继续深化。2021年,双方签订协议,百度向深向科技授予非独家许可,包括若干专利和阿波罗驾驶辅助软件,作价约1.45亿元,于2025年结清。2025年,双方签订《百度服务框架协议》,百度向深向科技提供云服务及空中传送相关开发和维护服务,期限至2028年底。公司预计接下来三年向百度支付合计不超1.72亿元,公司称将定期评估费用收取是否公平合理。
连续亏损致资不抵债
联手百度并受到诸多投资方青睐,深向科技能否担得起这份责任?重卡行业属重资产重资金行业,而从目前公司的财务数据来看难言乐观。
公司2023年商业化以来,陷入“卖得多亏得多”的泥潭,2023年、2024年及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4.26亿元、19.69亿元和15.06亿元;实现净亏损为3.89亿元,6.75亿元和3.71亿元,仅两年半时间合计亏损达14.35亿元,再加上2022年净亏2.66亿元,公司三年半累计亏损17.01亿元。
具体来看,深向科技重度依赖两款量产车型的销售收入,但收入与销售成本基本持平,无法带来盈利,亏损主要在研发开支、行政开支、销售和市场开支三部分。2023年、2024年及2025上半年,公司合计研发支出为8.96亿元、行政开支为2.6亿元、销售开支为2.25亿元,均呈逐年递增趋势。
常年亏损致使深向科技出现流动性危机,甚至资不抵债。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20.92亿元,负债净额为16.19亿元。其中流动性负债主要有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21.91亿元,银行借款7.42亿元和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23.8亿元,且结合未审计的2025年9月底数据来看仍处于上涨趋势。公司截至2025年6月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5.93亿元,受限制银行结余为8.48亿元。
除研发投入耗费大量资金外,资金流动紧张还可能与深向科技供应商和客户双双较为集中有关系。公司供应商主要包括卡车定制合作伙伴以及电芯、汽车电子等设备商。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为88.1%、92.3%和83.1%,公司向单一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为63.8%、61.0%和42.0%。客户主要面向用车企业,同期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为82.5%、50.7%和51.4%,单一最大客户的收入贡献度分别为34.8%、25.7%和17.1%。
考虑到深向科技紧张的财务问题,本次冲击港股进行公开募资能否成功,对于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深向科技表示募资用于加大研发、加强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覆盖、基础设施扩建和营运资金补充。
盈利曙光何时到来
结合乘用车的发展历史来看,新能源重卡行业具备一定想象空间。灼识咨询资料显示,制约中国公路货运市场因素主要有:一是高碳排放,车碳排放占中国碳总排放的10%,而公路货运碳排放占该等车辆相关排放85%以上。二是高使用成本压缩行业利润空间,燃油成本占公路货运企业总支出的30%至40%,再加上车辆维护、人工成本等因素,行业平均利润率不足10%。三是安全问题,不足公路车辆总数10%的货运车辆造成近25%的公路交通。
发展新能源重卡或许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之一。据灼识咨询统计,新能源重卡销量预计于2030年激增至70.3万台,推动市场规模达到806亿美元。目前我国新能源重卡市场高度集中,2024年前十大参与者占据90%以上销量,其中多数为油改电车型。市场参与者包括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中国重汽等业内巨头。
深向科技认为,油改电车型只能作为行业转型的中间形态,难以满足干线或高效率运输的需求,而正向定义重卡相较油改电车型在经济性、智能性、安全性和智能驾驶方面有显著优势,是解决公路货运行业系统性痛点的唯一有效路径。据其招股书,2024年深向科技以3000辆的年销量,在全球新能源重卡市场销量排名第十,在正向定义重卡市场销量排名第一,与第二名的不足200辆已拉开较大差距,堪称正向定义重卡“独苗”。
对此,万钧曾公开表示路线构想,深向科技要坚持三个方向:一是坚持核心零部件自研自产,大幅度控制成本,增加竞争力;二是坚持国际化战略,希望到2030年60%以上的销售来自海外;三是坚持智能化投入和迭代。
即便如此,深向科技能否率先“冲线”仍要打上问号。深向科技的先发优势在于专业人员资深经验,自研三电技术,与大厂百度的合作基础以及高研发投入等。但同时面临诸多压力,比如亏损和资金流动困境,供应商和大客户依赖,产品单一,以及未来大厂进入带来的空间挤压等。深向科技需要依靠先发优势尽快构建自身护城河,早日降低成本扭亏为盈实现正循环,如果仅靠外部市场输血,迟早会使投资者和消费者失去耐心,成为“被拍在沙滩上的前浪”。
(实习生解世豪对本文亦有贡献)
(读者信箱:znhwuy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