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在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寻梦牡丹亭”实景剧场,第七届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月(以下简称“戏剧交流月”)的舞台上,一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跨时空对话”正在上演。
本届戏剧交流月由江西省政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戏剧家、演员、学者齐聚抚州,通过国际戏剧展演、青年戏剧创作营、戏剧论坛、海外联动演出等活动,共谱一曲以戏剧为名的交响。
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时表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他们两人都是1616年逝世的”“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10年间,以戏为媒、以梦为桥,当地戏剧活动从纪念活动拓展为文明交流机制,走出一条以文化促交流、以戏剧通世界的新路径。
梦起临川
一座城市的文化基因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舞台上,杜丽娘水袖一扬,悠扬的声腔跨越数百年,依旧动人。
“抚州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出生地、创作地。”抚州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吴凤雏说,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写出人间至情,闪耀着人文之光。
优秀的戏剧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中的曲词,仍是现代人抒怀咏唱的高频词句。
在对汤显祖作品的传唱和研究中,“临川四梦”不断开花结果,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
“以‘文旅+戏剧’融合为引擎,我们探索出一条‘从舞台走向城市’的路径。”抚州市文广旅局局长傅武彪介绍,抚州以“汤显祖文化”为重点,打造的集汤显祖纪念馆、戏剧书屋、沉浸式展演空间于一体的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市民和游客的文化会客厅;设立抚州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出版《汤显祖学刊》,推动学术成果转化;推出漫画《半小时爱上临川四梦》,常态化演出《寻梦牡丹亭》。
戏剧的生命力,也在于传唱的人。抚州采茶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汤绍云已登台唱戏四十五载。“我姓汤,也唱汤翁的戏。”她说,“唱戏就是和他一起‘做梦’,把那份‘情’唱给大家听。”
如今,汤绍云带着年轻演员走进校园,把采茶戏的唱段、身法等一一教给孩子。“还有人愿意听,还有人想要学,我们的戏就活着。”汤绍云说。
梦起临川,以戏剧为基础的文化传承和创新,融入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
梦渡重洋
文化出海的中国表达
《牡丹亭》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东方哲思,历经岁月沉淀而更加令人回味。如今,这份“情”正跨越山海,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紫钗启梦、南柯幻梦、邯郸惊梦、牡丹情梦”,抚州汤显祖大剧院近日举行的以“一梦四百年·梅香满临川”为主题的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专场演出,引来各地观众。
“35年来,我一直在饰演杜丽娘,曾赴世界多地演出。每当幕布升起,我能从观众的眼神中感受到彼此的情感相通。”抚州采茶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岚说。
在英国斯特拉特福的埃文河畔,一座中式亭阁——牡丹亭静静伫立,那是抚州赠予莎士比亚故乡的礼物。牡丹亭飞檐翘角、朱栏倚水,成为当地最具东方意蕴的文化景观之一。此后,俄罗斯彼尔姆、赞比亚卢萨卡又相继建起牡丹亭。一亭一梦,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审美与情感。
“去年4月,在斯特拉特福举行的纪念莎士比亚诞辰活动中,我饰演杜丽娘,和同学们一起在牡丹亭里表演了英语版《牡丹亭》选段。”英国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学院导演埃米莉·C·A·斯奈德带着团队前来参加此次戏剧交流月,“我一直梦想着有机会来中国,现在我也像杜丽娘一样,梦想成真。”
“《紫钗记》中霍小玉关于金钱的独白,与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中对金钱本质的批判有异曲同工之妙;《南柯记》《邯郸记》中对权势、名利的讽刺,也能让西方观众产生共鸣。”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会长黄必康介绍。
“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汤显祖戏剧出海并与莎士比亚戏剧展开多层面对话交融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特聘教授、莎士比亚中心主任从丛说。
戏如梦,梦在人们心中延续。这份情感共振,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人文维度的生动实践——以美美与共之心,让世界彼此聆听。
“戏剧是没有国界的艺术。我们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汤显祖文化品牌推向世界。”吴凤雏说。
梦聚世界
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
10年前,抚州以一场纪念活动向世界发出邀请;现在,世界各地的戏剧家与青年戏剧爱好者纷至沓来。
在今年戏剧交流月中,原创剧目《南柯仲夏梦》赢得满堂彩。这部作品取材自汤显祖的《南柯记》和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由英国利兹大学、中国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青年共同创演。中西经典交汇,青春表达让古典意象焕发新生。
“我们想用戏剧证明,梦无国界。”英国学生演员莎拉·谢赫说。两所高校的同学们也因联排剧目产生深厚友情。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南柯仲夏梦》导演之一李军说:“两个学校的学生共同逐梦,这是一种奇妙的对话。”
伯明翰大学的师生带来了英文诗剧《牡丹亭》改编本,完成了在中国的首秀。“译本采用莎士比亚标志性的抑扬格五音步来翻译。”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学院院长迈克尔·多布森说,“一部经典之作,能提出每个时代的人都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回答的问题。莎士比亚写人性的复杂,汤显祖写灵魂的追寻,他们都在追问‘何为人生’——这正是东西方戏剧能持续对话的关键。”
黄必康是此次全英文版《牡丹亭》改编本的译者和编剧,他认为,“汤显祖作品对外传播要真正落地,关键在于文化表达方式的选择。要让海外观众体悟作品所蕴含的生命哲思与情感共鸣。”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400多年前,汤显祖以梦写情;400多年后,戏剧以梦传情。一届戏剧交流月,正以戏剧讲述中国,以文化连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