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地处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位于陕甘交界处的渭北黄土高原,素有“秦陇门户”之称,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当前,长武县紧扣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主线,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全面推进产业升级、项目建设和民生改善,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长武实践新篇章。
产业筑基,培育发展新动能
长武县立足资源禀赋,聚焦高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与苹果全产业链三大方向,推动产业集聚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农业方面,长武以苹果产业为重点,持续完善全产业链条。全县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22.5万亩,年产值超30亿元,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依托3000万元果业发展基金,以长兴苹果全产业链园区为重点,推动品种选育、仓储物流、精深加工与品牌宣传协同发展。中国银行及苏陕协作资金援建的苹果试验示范站及苗木繁育基地等项目,为产业提质增效注入了新动力。
工业方面,煤炭产业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2025年前三季度,4家煤矿生产原煤1480.9万吨,发电31.1亿千瓦时。精细化工快速发展,陕西复嫘新材料年产12亿片植物水凝胶面膜基布项目、丽彩化学原料药等项目加速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初具规模,陕西美邦五羊建设科技有限公司年产9万辆电动车项目、万华装备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
工业园区是承载产业孵化集聚的重要平台。长武按照“一区三园”模式,统筹推进煤电工业园、五里铺工业园和长兴工业园建设,2022年以来投资14.34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建成标准化厂房14.72万平方米。长武县工业集中区已升级为省级经开区,202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180亿元。
项目聚力,积蓄发展新势能
长武县坚持项目为先,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统揽经济工作。2025年安排重点项目54个,总投资13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6.7亿元。截至2025年10月底,已完成投资44.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6%。
项目推进中,长武创新实施“容缺受理+承诺制”“联审联批”等机制,设立审批绿色通道。全县谋划政策性项目167个,总投资87.1亿元,通过审批提前介入、要素主动对接,强化全周期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杨家坪煤矿、鸦儿沟大桥、丽彩化学原料药等一批标杆项目加快推进。其中,杨家坪煤矿总投资88.9亿元,预计2029年投产;鸦儿沟大桥建成后将惠及34个村5万群众,助力彭公、相公两镇融入县城“10分钟经济圈”。
招商引资方面,长武坚持“招大、引强、选优”,用好1亿元产业扶持资金,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开展以商招商、叩门招商。2025年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88.62亿元。在中国银行协助下,赴江苏、浙江、广东等地考察对接,实现总投资1.24亿元的果蔬包装生产项目落地。
民生为本,描绘幸福新图景
长武始终把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投资7.76亿元扎实推进20件惠民实事。
教育事业稳步提升。投入11.41亿元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十大工程”,育才初级中学等7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7070个,学生上学就近方便。在中国银行“中银小荷计划”等助学项目的支持下,困境女生资助、人工智能教育、科创教室建设等项目有序推进。
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提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面建成。中国银行援建县内中医医院医疗设备,乡镇卫生院清洁供暖项目落地,群众就医条件不断改善。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新建公刘东街、柳毅路等8条道路,打通“断头路”3条,结合雨污分流工程,改造提升市政道路9条,形成“四纵四横”城市路网。新建便民市场5座、公共停车场6座、口袋公园4个以及城市运动公园与昭仁中学共享操场,赢得社会广泛好评。实施人民广场、北大街立面改造等项目,城市功能持续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全覆盖。中国银行“防返贫”保险累计救助273户,赔付226万元;实施灾后道路维修、房屋修缮等项目,为困难群众提供坚实保障。
站在新起点,长武县正以“进”的姿态、“闯”的劲头、“实”的作风,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在中国银行等社会力量支持下,坚定信心、昂扬斗志,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