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16只硬科技主题基金同日获批
11月21日,16只硬科技主题基金集体获批,包括首批7只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3只科创板芯片ETF、4只科创板芯片设计主题ETF,以及2只科技主题主动权益类基金,涉及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摩根资产管理、华宝基金、天弘基金等多家基金管理人。
据公募基金人士介绍,本次获批的16只产品中,部分产品于11月21日当天受理,当天便得到批文。这些硬科技主题基金有望不久后发售,投资者参与前沿科技领域投资又添优质指数化工具。
NO.2 多只红利ETF规模刷新纪录
近期,多家公募旗下红利产品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比如,华泰柏瑞基金旗下红利低波ETF于11月14日刷新规模纪录,达到266.03亿元;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易方达中证红利ETF、工银瑞信基金旗下港股红利ETF等也均刷新规模纪录,最高纪录分别为170.07亿元、111.66亿元、90.32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红利主题ETF月内净流入额达63.18亿元,自年初以来净流入额高达356.23亿元,目前规模较年初增长49.31%。
NO.3 半数以上港股基金回报率超30%
据Wind统计,截至11月18日收盘,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分别达到了29.26%、26.36%。从行业表现来看,原材料、创新药、生物科技等医药领域成为带动市场上涨的强劲动力。
从基金产品的业绩来看,截至11月18日,在全市场337只名称中包含“港”的基金中(不含今年新成立基金),共有336只今年以来的回报率为正,其中174只年内回报率在30%以上,占比约为52%。其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中银港股通医药两只基金的年内回报率均超过了100%。
NO.4 张琦:做安静的长期股东
国寿安保基金股票投资总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张琦近日公开表示,投资股票就像参与经营一家公司,应关注其长期发展,并以一种产业经营者的心态去陪伴企业成长。
“投资了这家公司,你不能去指指点点,最好做个安静的投资者,像经营者一样去思考,如果判断方向正确,就继续坚守或者跟进即可。”他表示。这种产业经营者的视角让他能够忽略短期股价波动,聚焦于企业长期的价值创造。
从长远来看,张琦对市场十分乐观。他明确看好两大核心方向,一是科技主线。中国科技资产的系统性重估是基于坚实的产业基础,全球正经历以AI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而中国的技术跃迁与突破以及强大的产业生态均具备领先优势。除了科技这一进攻性主线,张琦还重点关注“反内卷”带来的投资机会。光伏、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等领域,有望从过去无序的低价竞争格局转向健康有序的发展格局。
NO.5 蓝小康管理的多只基金限大额申购
11月22日,中欧基金公告,自11月24日起,对中欧价值回报混合基金、中欧红利优享灵活配置混合基金进行申购限制,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在对基金任一类别基金份额的单笔或多笔累计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的金额不超过50万元(不含)。
天天基金网信息显示,上述两只基金均由蓝小康管理。截至三季度末,中欧红利优享混合A的规模达到96.68亿元,基金C类份额规模为71.70亿元,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分别为39.61%、38.63%。而中欧价值回报混合A规模达到29.81亿元、中欧价值回报混合C规模16.99亿元,今年以来回报率分别为42.36%、41.23%。
NO.6 上一交易日ETF行情复盘
上一交易日(11月24日),市场探底回升,截至收盘,沪指涨0.05%,深成指涨0.37%,创业板指涨0.31%。沪深两市成交额1.73万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缩量2379亿元。板块方面,航天航空、互联网服务、通信设备等板块涨幅居前,而能源金属、保险等板块回调居前。
具体来看,商业航天概念持续拉升,航天发展等10股涨停,航空航天相关ETF集体走强,最高涨5.01%。
下跌方面,科创综指ETF兴银领跌2.14%,多只稀有金属ETF回调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