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5 15:54:02 股吧网页版
企业数据资产入表规模增长、增速放缓,高市值公司入表增多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黄思瑜

  企业数据资产入表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至今已一年多,进展如何?

  11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SAIF)发布的《中国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情况跟踪报告》2025年上半年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总体规模稳健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从上市公司情况来看,A股上市公司数据资源入表数据由2024半年度的40家、2024年度的100家增加至2025半年度的109家,入表总额由2024半年报的13.61亿元、2024年度的21.64亿元增加至2025半年度的26.40亿元,增速环比较2024年有所放缓。

  “无形资产”科目仍为上市公司主要披露方式,101家公司将数据资源计入无形资产,金额达17.06亿元,3~5年直线法摊销也仍占主流。

  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中的数据资源有外购、自行开发和其他三种产生方式。从披露了无形资产中数据资源产生来源的公司来看,多以自行开发为主。

  在行业分布方面,上市公司中金融业入表企业数量显著增长,较2024年末增加33%,共涉及金额0.54亿元,主要集中在银行和证券公司。三大电信运营商贡献突出,入表金额合计达16亿元,占市场总规模的60.7%。

  此外,数据资产入表的上市企业已覆盖25个省级行政区,区域覆盖度持续提升;高市值上市企业入表数量持续增多;入表国资背景企业数量反超民营企业趋势。

  非上市公司方面,根据高金智库数据资产研究课题组基于公开信息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9月30日,国内已有375家非上市公司披露数据资源入表情况,已获得融资(包括银行授信、作价入股等形式)金额18.99亿元,数据资产入表工作整体平稳推进,但增速明显趋缓。

  《报告》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企业数据资产融资行为相对于数据资源入表有所滞后;另一方面,今年以来,随着相关各行业的数据资产入表从相对容易的“单点突破”和“局部尝试”,走向了难度更高的“整体推广”,企业面临的挑战更高,入表实践和信息披露也变得更加审慎。

  地方国企继续担当非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的主力军,310家地方国企(含城投公司和类城投国企)占累计入表企业总数的82.67%,其累计融资额达17.10亿元。民营企业以51家的数量紧随其后,央企入表数量刚满10家,事业单位和中外合作企业则分别完成3家和1家入表。

  已实现数据资产入表的非上市公司业务类型和数据类别较为广泛。在行业分布方面,入表企业数量领先的依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企业总数的75.50%。从数据类别来看,交通运输、政府数据和公用事业类入表数量位居前三,且交通运输类数据的领先优势更为突出。

  区域分布显示,企业所处省级区域覆盖面持续扩大,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级行政区实现非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突破,且山东和江苏保持领先。登记机构选择则呈现本地化特征,超过半数企业选择在本省市地方平台完成数据资产登记,跨省市和全国性平台应用相对较少。

  此外,非上市公司中入表地方国企的行政级别以地市级为主,区县级和省级比重大致持平。科技属性也成为入表企业的突出特征,入表科技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33.60%。

  课题组认为,非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工作加速推进,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顶层设计和企业实践之间的落差。尽管国家层面的政策已明确,但在企业实际操作层面,具体的确权细则、估值标准、审计口径等仍存在大量空白或模糊地带,企业、审计机构、监管部门在理解和执行政策时往往意见不一,增加了企业入表的合规风险。

  二是企业投入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匹配。数据资产入表过程复杂,需要企业在数据治理、合规审查、第三方服务等方面投入可观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使临时或试点范围的个别项目顺利落地,但是大规模入表后数据资产能否顺利在融资、授信、交易等场景中实现其账面价值,仍存在不确定性,对于许多企业而言投入产出比难以衡量。

  三是信息披露与商业秘密之间的平衡。现行规定要求企业对数据资产的来源、评估方法等重要信息进行披露。但对于许多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平台企业)而言,这些信息可能涉及核心算法、用户数据或经营策略,过度披露存在泄露商业秘密和削弱竞争优势的风险,因此企业披露动力不足。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