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25日讯(记者周晓雅)创业板50指数出海进程再迎新里程碑。
11月25日,以景顺长城创业板50ETF为底层资产的存托凭证(Depository Receipt)在泰国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为泰国投资者提供投资创业板50指数的上市产品。
这是中国A股上市ETF首次以存托凭证的形式在泰国上市交易,也是泰国首只创业板50指数的上市产品,标志中国核心科技资产走进东南亚市场。
创业板50ETF-DR上市当日,深交所还携多家创业板企业于泰国参加系列活动,围绕着“创新实践:中国市场领军者如何推动下一波增长浪潮”的圆桌主题,宁德时代、蓝思科技、康龙化成、亿纬锂能等公司代表参与讨论。
泰国迎首只A股上市ETF存托凭证
作为证券的一种,存托凭证交易方式与股票相同,可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
此次存托凭证上市的背后,是景顺集团与当地发行商InnovestX进行合作,为泰国投资者提供直接交易创业板50指数的上市产品。
2025年是中国与泰国建交的五十周年,两国经济和金融合作日益深化。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制度型开放,泰国投资者对中国核心资产的投资需求快速增加,近年来当地市场不断涌现出投资中国相关的产品,中国投资成为热门话题。
选择创业板50指数出海到泰国,则有三大原因。
首先是创业板50指数精准定位中国“新经济”核心。聚焦于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科技行业,意味着创50指数能够帮助泰国投资者捕捉中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红利,是投资中国“新质生产力”最直接的标的。
其次是泰国的投资者对指数标的的熟悉与认知。由于此前已有基于宁德时代的存托凭证产品在泰交所上市,因此当地投资者对宁德时代等全球龙头已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和认知,此时推出聚焦创业板龙头的创业50ETF存托凭证更容易于获得当地投资者的信任感。
最后是创50指数本身的卓越流动性。创50指数选取了创业板规模最大、交易最活跃的50家公司,流动性表现卓越,对于长期资金和大资金来说是理想的标的。
实际表现来看,创50指数年内涨幅领先。截至11月18日,创50指数累计涨幅为56.49%,高于其他宽基指数同期涨幅,同时在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维度中均有优势。
而作为此次泰国上市的存托凭证产品的底层资产,景顺长城创业50ETF成立于2022年12月,目前,整体规模约50亿元,管理人为景顺长城基金。费率结构上,该ETF维持0.2%较低的综合费率水平。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景顺长城旗下ETF及联接基金合计37只,规模超过870亿元。股东景顺集团(InvescoLtd.)是一家具有领导地位的独立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球资产管理规模超2万亿美元。
InnovestX为泰国头部券商,成立于1995年,是泰交所认证的8家存托凭证发行商之一。
此次也是继去年6月成功登陆爱尔兰、英国、德国、瑞士、意大利等欧洲五大主流交易所之后,创50指数又一次出海。
成分股企业出海成绩斐然
财联社记者从当日圆桌讨论了解到,多家创50指数成分股企业近年出海成绩亮眼,并将继续加大出海力度。
作为全球领先的“全流程、一体化、国际化、多疗法”的创新药研发服务公司,康龙化成相关负责人在交流中提及,康龙化成每年服务于约3000家全球客户,包括所有的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目前,公司约85%的收入来自于海外客户、约15%的收入来自于中国客户。
“经过24年的高质量发展,公司在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三大业务领域均取得国际领先地位,建立起覆盖材料、电芯、BMS、系统的全体系研发平台,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生活、绿色交通、能源转型等领域。”亿纬锂能相关负责人将继续聚焦锂电池主业作为未来方向,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迭代与产品升级,同时持续优化产能结构,提升全球化运营能力。
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亿纬锂能的营收已达到450.02亿元、净利润36.75亿元,同比增32.17%、18.40%。动力电池出货34.59GWh(+66.98%),商用车装机量行业第二;储能电池出货48.41GWh(+35.51%),全球前三。
同时,近三年海外销售占比分别为2022年34.79%、2023年27.27%、2024年24.25%,呈现稳步调整态势。
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座舱龙头企业的蓝思科技,则是上市以来就进入创50指数成分股行列,去年公司营业收入98亿美元,净利润5亿美元,研发投入约4亿美元,研发费用率长期保持在4%以上。
由于公司客户分布于全球,蓝思科技正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公司自身发展战略正在加速全球化布局。公司全球员工总数在去年超过18万人。2017年在越南设立生产基地,主要服务于消费电子客户。今年又在泰国罗勇府设立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车载中控屏幕、B柱等产品,预计创造约2000个就业岗位,满足智能汽车客户对智能座舱产品的需求。
蓝思科技相关负责人提到,还将进一步成为面向海外客户的具身智能、AI服务器等AI端侧硬件的重要生产基地。
出海的亮眼表现不仅限于上述公司。去年,创50指数的海外业务收入占营业比例为35.17%,高于多只主要宽基指数,前十大权重股的海外收入占营收比例均值更高,达47.96%。
这与指数自身定位密切相关。相比于其他核心宽基指数,创业板立足于“三创四新”的行业定位,旨在“锻长板”、“外循环”,支持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在动力电池、光伏逆变器等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领域进一步做强做大,从塑造全球产业链优势。结合产业的情况来看,创业板的龙头企业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下游客户往往是国际科技与消费巨头,他们的产品创新与市场成功,会直接向上游传导,驱动创业板50企业股价表现。
此外,成分股的经营表现也支撑了创50的行情。早在2025年中报季,创业板50成分股盈利表现跑赢同类指数。Wind数据显示,该指数成分股中报的营收同比增速均值达21.0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16.63%。随后的三季度,创业板50成分股的营收同比增速均值仍有15.7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则抬升至22.58%。
前十大权重股更是增长突出。目前,创业板50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依次是宁德时代、中际旭创、东方财富、新易盛、阳光电源、胜宏科技、汇川技术、迈瑞医疗、亿纬锂能、同花顺。
三季报数据显示,创业板50指数十大权重股平均营收同比增速为48.93%,净利润同比增速更是达到82.03%。其中,胜宏科技、新易盛等均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超100%。(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5/11/06)实现了营收、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均远超指数整体水平,这也是因为前十大权重股多为细分领域龙头,凭借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抢占市场份额,成为拉动创业板50指数盈利表现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