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联邦银行:澳储行或于2026年重启加息,潜在增长放缓推升通胀风险
·摩根士丹利:印度财政赤字目标面临严峻挑战,收支失衡加剧
·穆迪:亚太经济增长将持续放缓,出口抢运效应难以为继
【机构分析】
·市场普遍预期新西兰联储27日将降息25个基点至2.25%,部分分析师呼吁大幅降息50个基点,因经济复苏停滞。ASB首席经济学家称11月或为新西兰联储本轮最后一次降息,但2026年仍有宽松风险。美联储官员沃勒与戴利释放鸽派信号,支持12月降息,或限制美元上行,进而影响新西兰元走势。投资者正密切关注新西兰联储发布会及经济预测。
·摩根士丹利指出,亚洲投资级债券信用利差已过度收紧,进一步收窄空间有限。随着2024年高名义增长率和低廉美元融资成本推动债券供给上升,预计2026年下半年净供给将超过需求,信用利差或将重新走阔。策略师称,亚太信用市场或迎2021年以来首次净供给正值,当前利差水平已充分定价信用风险,后续上行压力加大。
·摩根士丹利指出,印度实现2026财年财政赤字占GDP 4.4%的目标面临严峻挑战。税收收入因名义GDP放缓和退税增加而低于预期,上半年支出增速(9.1%)已超全年预算(8.8%)。为达标,下半年税收需同比大增30.3%,凸显财政压力,政府支出或被迫收紧。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指出,人口老龄化正严重拖累经济增长,预计2024–2050年将使新兴欧洲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下降近0.4个百分点。该机构经济学家指出,人口结构变化已削弱生活水平提升,并呼吁各国及早通过政策应对这一长期挑战。
·澳新银行-罗伊摩根数据显示,新西兰11月下旬通胀预期升至5.4%,创2023年12月以来新高,较10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过去六个月周度预期均值维持在5.0%高位,持续高企的通胀预期将显著制约新西兰联储进一步降息的空间,加大货币政策决策难度。
·穆迪分析指出,亚太地区GDP增速将从2025年的4.1%放缓至2026年的3.6%,2027年进一步降至3.5%。报告指出,今年出口激增主要受美国关税上调前的抢运效应驱动,难以持续;叠加疲弱的亚太多国国内需求,不仅削弱抵消外部冲击的能力,也加剧通缩压力,区域增长前景面临挑战。
·AMP经济学家指出,澳大利亚住房短缺约20万至30万套,主因移民增长长期超出住房供应能力。建议将年度净移民从当前31.6万人削减至约20万人,以重建供需平衡,缓解日益严峻的住房负担能力危机。
·澳联邦银行经济学家指出,若澳大利亚通胀压力持续、劳动力市场趋紧,澳洲联储可能在2026年重启加息。尽管当前概率不高,但受生产率疲软拖累,澳大利亚潜在经济增长放缓,经济一旦回暖恐更快推升通胀,迫使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降息在短期内难以成为可行的选项,提醒市场切勿低估加息所带来的风险。
·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Insee)数据显示,11月法国家庭对当前及未来储蓄能力的看法略有恶化,但认为“现在是储蓄好时机”的家庭比例却小幅上升,达历史新高,显著高于长期平均水平。适合进行大额消费的家庭比例基本持平,相关指标微降1点,仍远低于长期均值,显示消费意愿持续疲弱。
·Pepperstone研究主管指出,尽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尚未明确表态,但鉴于劳动力市场疲软、通胀预期回落,可合理假设其将支持12月降息。若美联储在数据趋弱背景下仍按兵不动,可能与现实脱节并引发市场负面反应。目前美联储官员之间仍存在分歧,并且关键数据尚未公布,这限制了美元的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