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锦州银行和盛京银行后,东北第三家上市银行挥手告别港股资本市场。
11月24日16时,吉林九台农商行正式于香港联交所退市。此次退市,也意味着东三省“上市银行F4”中,仅剩哈尔滨银行一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部分中小银行港股交易量较低,导致从股权市场有效融资的能力极为有限,上市地位不再能为银行经营提供切实可行的融资渠道。
国资收购
九台农商行退市消息最早于今年7月份披露。
7月3日,九台农商行披露要约人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林金控”)将通过中金公司收购所有已发行H股做出自愿有条件全面现金要约,H股要约价为每股H股0.7港元,以及要约人将收购所有已发行内资股,要约价为每股内资股人民币0.63元。
值得注意的是,九台农商行H股早已于2025年3月12日暂停买卖,最后交易日在联交所报价为每股0.41港元,最后交易日前30个、60个、90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分别为约0.44港元/股、约0.49港元/股和约0.64港元/股,即意味着本次收购为溢价收购。
从收购进展来看,截至11月21日,要约人已接获9.2亿股H股,37.8亿股内资股,分别占当日H股股东所持H股、已发行内资股总数的约95.26%和92.09%,收购进展顺利。
对于退市原因,该行此前表示,从股权市场有效集资的能力极为有限,目前的上市地位不再为本行经营提供切实可行的融资渠道。同时,“近年来,本行的财务表现及状况每况愈下,鉴于经营环境充满挑战,因此认为本行若能以私人公司的身份,视实际情况所需,对其业务、架构及/或方向进行策略性调整,将更有利于本行的发展”。
记者注意到,今年8月19日,九台农商行曾发布盈利预警称,根据董事会当前可得资料,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亏损约为8.98亿元。主要原因是,为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加强了风险管理评估的前瞻性和精细化,2025上半年的资产减值损失(已扣除拨回)较2024上半年增加约312.42%,但部分被营业收入增加及2025上半年录得的所得税抵免所抵销。
资料显示,九台农商银行前身是九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08年12月,正式改制为东北首家农商银行。2017年1月12日,在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股份代码为06122.HK),成为继重庆农商银行后在香港上市的全国第二家农商银行。
吉林金控于2015年2月16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8.68亿元,是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金融投资企业。
港股上市中小银行分化
九台农商银行并非东北首家退市的港股上市银行。
早在2024年1月份,锦州银行便发布公告称,其第二大股东辽宁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要约收购其所有已发行的H股和内资股,同年4月15日,锦州银行正式从港股退市。
今年8月26日,盛京银行宣布启动拟从港股退市的计划,本月,盛京银行H股份最后买卖日期为11月13日,撤回上市时间为11月20日,记者注意到,与九台农商银行相同,盛京银行本次收购同样为溢价收购。要约人为沈阳盛京金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其一致行动人包括沈阳恒信、东北制药等多家公司。
记者注意到,港股中小银行交易量低是退市的原因之一。以盛京银行为例,该行H股的成交量于截至最后交易日的90个交易日、180个交易日及360个交易日类的平均每日H股成交量仅占已发行H股总数的约0.0025%、0.0345%和0.0196%。
“较低成交量导致本行从股权市场有效融资的能力极为有限,目前的上市地位不再为本行经营提供切实可行的融资渠道。”盛京银行表示,从港股退市,一方面有利于节省维持上市地位相关的成本,并将资源重新分配至该行业务运营,发挥区域优势;另一方面有利于该行视实际情况,聚焦业务发展方向,并推动该行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盛京银行、九台农商银行退市后,经记者统计目前内地赴港上市的城商行、农商行共为18家,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徽商银行,截至去年末总资产为20137亿元,其次为重庆农商银行,资产总额为15154亿元,两家银行今年涨幅分别为54%和37%,股价表现良好。但也有部分中小银行交易量较低,日成交总量甚至为0。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表示,部分中小银行从港股退市,一是由于融资功能基本丧失;二是中小银行发展基本是在一定区域内,没有太多国际化战略,因此适配度比较低。此外,对于一部分农商行而言,或与农信改革也有关系,“农信改革主导模式就是组建省内同一法人农商行,一般为国资主导,部分银行比如九台农商行从港股退市,可能是为此做准备。”
记者注意到,近期吉林农信系统迎来了较大变动,此前的8月28日,吉林金融监管局发布公告,同意吉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13家分支机构开业。
10月,监管部门一连串批复文件揭示了农行在吉林的机构整合大动作。短短半个多月,长春发展农商行、延边农商行、敦化农商行等192家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分支机构纷纷更名为农行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