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5 21:02:38 股吧网页版
如何给机器人上保险?平安产险机构代理部客户总监江致远:既保障机器人本体,也覆盖其对第三方造成的风险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前背景下,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发展报告2025》显示,具身智能产业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0亿元,在2035年突破万亿元,并将引领带动交通物流、工业制造、商业服务等多个应用领域新质生产力进一步跃升。

  产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突破,都离不开与之匹配的基础设施创新。当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不仅需要技术的持续突破,更需要与之配套的风险管理与金融支持体系。在此过程中,保险业如何支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承保时险企会关注机器人的哪些方面?具身智能产业发展主要面临哪些风险与挑战?带着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平安产险机构代理部客户总监江致远。

  具身智能保险市场大有可为

  NBD: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方向,具身智能产业在政策支持下迅速发展。据你了解,目前整个保险行业对具身智能产业的承保情况如何?对未来具身智能保险市场规模预期如何?

  江致远:科技企业在创新与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风险,特别是机器人在商业应用中的潜在问题,对保险存在需求。平安产险具身智能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不仅是风险保障,更是产业创新的加速器。从整个行业看,我们其实做得比较多一点,也做得比较早一点,平安产险前期做了智能驾驶类的保险,有成功的经验,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其实,机器人并不仅仅是指人形机器人,还有各种非人形机器人。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结合起来,可以大致理解为具身智能,而智能汽车和人形机器人都属于具身智能的范畴。现在具身智能产业和保险都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我们非常看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对未来具身智能保险市场规模也很乐观,因为它不仅保机器人,还保工业用车、商用车等。

  NBD:在承保时,险企会关注机器人的哪些方面?怎么判断机器的价值并确定保费保额?

  江致远:一方面,我们在承保时比较关注机器人自身的设计情况、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会比较关注具体应用场景中的风险,比如移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

  保额主要取决于机器人的重置价值。保险不仅覆盖机器人本身,也包括其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失风险,和车险的保障责任比较类似。因为机器人在工作中会接触到人或货物,有些作业环境可能存在伤及人员的风险,所以保额可能需要达到数百万元。如果机器人主要用于简单的运输场景,保额则更多取决于所运输货物的价值。

  NBD:除了保险产品,险企是否还有其他方式参与具身智能产业?

  江致远:具身智能企业从研发到量产周期长、投入高,对风险管理和综合金融服务的要求明显高于传统行业。我们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体系,也会与平安银行、证券、租赁协同,为企业在资金安排、产能扩张、资本运作等方面提供系统化支持。希望通过稳健、专业的服务,让具身智能企业把更多资源集中在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推进上。

  国内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具备集群化优势

  NBD:你认为具身智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哪些风险与挑战?

  江致远:具身智能产业发展主要面临多个方面的风险与挑战:财务压力大、行业竞争加剧、安全风险、合规及伦理风险。

  第一,核心投入成本高。具身智能企业大部分是初创企业,初创企业的核心问题是财务压力比较大。一方面,高性能传感器、谐波减速器等核心部件多依赖进口,成本占比超60%;另一方面,软件上需高薪聘请AI与机器人专家,人力成本占比超30%,双重投入让企业负担沉重;另外,部分企业现金流与盈利失衡,面临存货积压和应收账款高企问题,同时产品迭代测试的试错成本高昂,且研发转化周期长,短期难见收益,导致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甚至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第二,同质化竞争导致价格战前置。行业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价格战已在中低端市场蔓延;融资环境也因竞争拥挤而恶化,激烈的行业竞争与尚未明朗的商业前景,进一步加剧部分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形成市场发展的阻力。

  第三,技术标准风险。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均属于前沿技术领域,目前缺乏完整、统一的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导致产品存在兼容性和安全隐患问题。

  第四,产品责任风险。对于直接面向市场的具身智能终端产品,一旦产品出现问题,相关终端产品企业涉及产品质量责任、售后服务处理与向零配件供应商追责等问题。

  第五,数据合规风险。具身智能设备及其AI算法会收集多种类别的数据,并涉及数据的加工处理、使用、跨境传输等,导致具身智能企业面临数据合规与跨境流动方面的法律挑战。

  另外,伦理设计易触碰红线,比如研发中若嵌入歧视性代码,会在人员筛选、公共服务等场景造成不公平对待;部分机器人若未设置底层安全逻辑,可能因程序缺陷或不当操控出现伤害人类的行为,违背以人为本的伦理底线。

  NBD:平安产险针对具身智能企业存在的风险和痛点,提供哪些具体的保障?

  江致远:近年来,人工智能、智能辅助驾驶、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快速发展。面对新技术加速演进的趋势,平安产险重点在做的是底层能力的建设,包括对前沿科技风险的体系化研究、数字化与智能化风控能力的升级以及线上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就具身智能产业来说,我们围绕研发、生产、运营等全场景,整合研发费用损失、产品责任、第三者责任、电化学性能衰减等保障方案,为具身机器人提供多维度、全周期的保障服务,助力具身智能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NBD:国内外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有哪些差异?

  江致远:从国际情况来看,美国在算力、大模型与机器人融合应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产业更强调商业化落地,但当前的布局重点相对集中;欧盟在成文法体系和伦理监管框架下推进发展具身智能,产业开放程度相对审慎,同时德国等国在精密制造领域具有深厚积累;日本则结合老龄化社会的需求,长期深耕服务型机器人,并在轻量化制造和精细化设计方面形成了特色。

  从国内来看,战略引领是我们的独特优势。中国有相应的人才供给、研发、产业链水平,形成了集群化优势。同时,地方层面(如深圳、杭州等地)也推出针对中小微企业或龙头企业的差异化政策,形成集群化布局。

  未来,中国在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是政府主导下的全产业链经营,包括销售、大模型应用、分场景的实际使用、政府财政补贴等,都是我们的相应优势。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