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5 21:36:20 股吧网页版
流感病毒“进化”得越来越强了?要不要囤“神药”?医学专家权威解答
来源:上观新闻

  日前,国家疾控局发布提示,我国已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流感活动呈快速上升态势,全国整体处于中流行水平,部分省份已达高流行水平,且这一趋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流感高发直接带动流感抗病毒药物热销。有数据显示,奥司他韦近7天销量增长率达237%,速福达(玛巴洛沙韦)上涨达180%。面对“买药热”,公众困惑不少,比如,呼吸道感染后能否自行购药?当前流感有哪些流行特点?感染后是否还能接种疫苗?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医学专家给出解答。

  检出的均为常见已知病原体

  从监测数据来看,与上一流感流行季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要流行株不同,2025至2026流行季我国流感活动呈明显亚型转换特征,当前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要流行株,同时伴随甲型H1N1亚型和乙型流感共同流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彭质斌介绍,当前,全国流感活动已进入较快上升期,全国报告的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的流感聚集性暴发数量显著增加。其中,5岁到14岁年龄组的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

  针对“流感病毒会进化得越来越强”的说法,彭质斌解释说,流感病毒确实会发生抗原漂移,这也是导致流感季节性流行的重要原因。但这并不是说病毒“变异”、变得越来越强了,“现阶段,检出的病原体都是常见的已知病原体,没有发现未知病原体或者由这个病原体导致的新发传染病。”

  “神药”并非人人适用,医生评估后用药更稳妥

  随着流感高发季到来,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抗病毒药物销量近日也大幅攀升。对此,医学专家发出提醒,这些药物并非是人人适用的“神药”,辨证用药、遵医嘱使用才是关键。

  眼下,在沪上部分医院,因呼吸道传染病就诊的患者数量已明显上升。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谈敏看来,流感若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能进展为重症肺炎。而这一情况也让不少市民心生焦虑:是否有必要提前囤药?

  “一旦确诊流感,‘一老一小’等免疫力低下的高危人群应第一时间就医;没有高危因素的普通人群,若症状较轻可先居家观察3天,若病情无好转需及时就诊。”谈敏强调,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感染情况存在差异,比起自行判断选药,由医生评估后对症用药,才能让药物安全发挥最大疗效。

  根据我国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及新药研发进展,目前临床可用的流感抗病毒药物共六种。除吸入喷雾剂、静脉用药外,口服类的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应用最为广泛。

  “这两种都是处方药,并非随便就能用,辨证用药十分关键。”针对用药时机,医生强调,流感抗病毒治疗的最佳窗口是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越早用药效果越佳,但即便超过48小时,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所以无需为了“赶时间”而盲目抢药、囤药。

  自愈后仍建议接种疫苗,需把握接种时机

  眼下,部分市民也存有一个疑问:如果自己已经出现流感样症状,但在没有确诊、自行痊愈的情况下,是否应该接种流感疫苗?

  对此,疾控专家提到,可以接种,但需根据疾病的阶段与身体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接种时机。当患者正处于感染的急性发病期,应待症状消失,身体基本恢复后再接种;部分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感染后身体可能比较虚弱,建议先咨询医生,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后再接种。

  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症状缺乏特异性,多种病原体感染之后都可能出现诸如发烧、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

  更关键的是,一个流行季可能存在多种流感病毒亚型流行,不同亚型间没有交叉保护。即使曾感染某一亚型,仍可能感染其他亚型。而目前的流感疫苗为多价疫苗,即便已感染过其中一种亚型,接种后仍能对其他亚型起到预防作用。

  “现在正处于流感流行的季节,感染风险比较高,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感染、减少发生重症的风险。”彭质斌说。

  面对当前流感流行态势,疾控部门建议公众采取“疫苗+卫生习惯”的双防线防控策略。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或者已被诊断为流感,要尽量减少跟他人接触,同时佩戴口罩,避免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针对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重点场所和机构,疾控专家建议加强健康监测,做好环境清洁和通风换气,学校需严格落实因病缺课学生的监测和登记,不提倡学生和教职员工带病上课、上岗,避免将疾病引入学校或者是引入班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