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邹多为)“十五五”规划建议在部署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时,明确提出“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服务业成为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着力点。2024年,服务业吸收外资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比重约七成,服务贸易规模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服务”不仅开放步伐越来越快,惠及范围也越来越广。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是服务业开放制度创新和政策试验的平台。2015年以来,国务院已分三批先后批准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沈阳、南京等11个省份和城市开展试点,示范推出了科技、金融、文化、电信、教育等12个行业领域开放举措,培育了大型设备和运输工具融资租赁、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铁路提单信用证融资结算、共享医院、特医特药跨境医疗保险等多类新业态新模式。2024年,11个省份和城市的服务业吸收外资2932亿元,约占全国服务业吸收外资的一半。
今年出台的《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创新探索再次提速加力:在已有试点地区基础上,又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等9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聚焦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明确155项试点任务。
发展游戏出海业务、支持外籍医生开设诊所、支持开办外资护理学院、允许以捐资方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支持探索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支持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允许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陈红娜分析认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有助于促进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和资源要素高效流动,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推动解决国内市场高端供给不充分的问题,为消费者、投资者带来更多选择和机遇。
“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开放,再次表明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陈红娜说,“十五五”期间,随着我国加大重点领域开放,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和自主开放,服务业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国际合作的空间也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