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6日早盘,港股医药板块走强,石药集团、三生制药等涨超6%,中国生物制药、君实生物等跟涨。
年内港股公司合计回购金额逾1500亿港元。截至11月25日,年内共有247家港股公司累计回购股份67.69亿股,合计回购金额约1544.15亿港元。11月份以来,有90家港股公司回购约83.33亿港元。从行业分布看,港股公司回购集中在金融、信息技术、日常消费、医疗保健、能源等行业。其中,信息技术行业回购公司数量突出,医疗保健行业在回购金额与数量方面亮眼。
基本面看,2025年前三季度,创新药板块呈现出“高增长、减亏损”的积极态势,板块营收达485.6亿元,同比增长21.41%,归母净利润亏损幅度已大幅收窄。近年来国产原研药获批数量持续攀升,从肿瘤治疗到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创新药凭借确切的临床价值迅速占领市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国产创新药通过“出海”实现价值升级,海外授权交易金额屡创新高,为板块增长注入新动力。长期向好趋势已从业绩兑现延伸至BD出海,创新药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底,国内创新药BD(业务拓展)出海交易额和首付款两项数据均超去年全年总和。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创新药的BD交易迎来密集爆发期。机构表示,BD作为连接“内部研发”与“外部市场”的核心纽带,正从资金整合、全球合作到生态共建等多个维度,重塑中国创新药的产业格局。
近期,全球小核酸药物领域迎来技术突破与商业兑现的双重驱动。光大证券指出,随着递送技术进步推动适应症从肝脏向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等拓展,叠加重磅产品商业化放量及跨国药企大额并购验证,行业正步入黄金发展期。国内企业研发加速,建议重点关注技术平台领先且管线差异化布局的龙头创新药企业。
中泰证券表示,尽管近期医药板块出现回调,但基本面持续向好,多轮调整后已处于估值底部,仍看好创新主线的投资机会。中信建投指出,政策面看,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及商保药目录谈判收官,首次设立的商保创新药目录为高价值创新药开辟了全新的支付渠道,预计将通过已覆盖全国的“惠民保”等商业保险产品落地,为创新药提供了一个年支付规模约200亿元的潜在增量资金池。
场内ETF方面,截至2025年11月26日09:44,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强势上涨2.50%,港股创新药ETF(513120)上涨2.16%,冲击3连涨。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0.31%,其中权重股石药集团上涨6.44%,三生制药上涨5.58%,中国生物制药、康方生物等个股跟涨。
规模方面,截至2025年11月25日,港股创新药ETF最新规模达250.41亿元。资金流入方面,拉长时间看,港股创新药ETF近5个交易日内有4日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8684.21万元。
创新药ETF(515120)盘中最高涨超2%,冲击3连涨。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11月25日,创新药ETF近半年累计上涨14.34%。成分股荣昌生物上涨8.33%,三生国健上涨5.38%,泽璟制药上涨4.85%。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7.98%,其中权重股科伦药业上涨4.11%,信立泰上涨3.55%。
规模方面,截至2025年11月25日,创新药ETF近2周规模增长4922.06万元。份额方面,创新药ETF近2周份额增长3.79亿份,实现显著增长。资金流入方面,拉长时间看,创新药ETF近10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2.02亿元。
相关产品:
1、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联接A:019670,联接C:019671):紧密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投资港股创新药产业。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支持T+0交易,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在交易日内进行多次买卖,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流动性。
2、创新药ETF(515120),(联接A:012737,联接C:012738):紧密跟踪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投资A股创新药产业。涵盖创新药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企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