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6 11:53:40 股吧网页版
【财经分析】从“大而全”到“新而强” 央企专业化整合或将开启“第二幕”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沈寅飞)中国一汽与卓驭科技合作智能驾驶;中铝集团与鞍钢集团整合产业互联网;南航集团与招商局集团推进航空物流合作……在近日举行的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推进会上,17家单位就8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涵盖新材料、人工智能、邮轮运营、检验检测、航空物流等多个关键领域。

  业内人士指出,新材料、AI、航空物流等关键领域集中签约,国资央企专业化整合开始瞄准“专而强”。结合今年以来的整合案例,展现了在新形势下未来国资央企重组整合的重要趋势和政策方向。下一步,或将进一步大力推动整合工作,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营效率,放大国有经济的整体功能。

  专业化整合迈向“纵深”

  近年来,专业化重组整合日益成为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国资央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以市场化方式重组了6组10家企业,新组建、设立了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等9家中央企业。

  业内人士指出,相比于重组建立新央企的大动作,专业化整合则相对简捷高效。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战略联盟等方式,打破企业边界,将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

  据了解,去年以来,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央企业持续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开展专业化整合项目千余个。

  如今年2月,由国资共同组建的中国盐湖正式揭牌。中国盐湖由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汇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五矿盐湖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组成,员工15000余人,注册资本100亿元。它的成立承担着保障资源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

  “通过一系列整合,国资央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表示。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认为,专业化整合的有序推进,让国资央企中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高,低效无效资产不断盘活或退出,资产配置更加优化,资产利用更加高效。

  整合从“大而全”向“新而强”进化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推进会明确的整合项目呈现出一幅与过往有较大不同的图景。尤其是在2025年末央企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的一批重要案例,展现了在新形势下未来国资央企重组整合的重要趋势和政策方向。

  例如,中国石化与东方电气集团在高端碳纤维材料领域的“产业合作+资本运作”,直指新材料这一工业基础的“底盘”技术。中国一汽与中国五矿围绕电池关键材料构建的“产业链共链”,旨在打通从矿产资源到核心材料,再到终端应用的闭环。而南航集团与招商局集团在航空物流领域的专业化整合,则是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案例清晰地表明,央企整合的资源正密集投向那些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引领作用强的新质生产力领域。与此同时,这些整合全部发生在央企的二级、三级子企业层面,说明央企重组整合的重心正在下沉,从过去以整个集团“大而全”的合并为主,转向以具体业务单元“精而专”的优化为主。

  李镇表示,现阶段开展专业化整合工作,就是要深刻把握当前新形势新任务,在服务国家战略、补链强链、科技创新、提质增效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整合的主动性、系统性、针对性,将专业化整合打造成培育核心优势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知本咨询国企投资与运营研究院研究员认为,当前的专业化整合不再局限于传统产业的加减法,而是全力聚焦于新兴产业的乘除法,致力于培育新质生产力,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刘兴国说,尽管我国已经在部分领域实现了技术领先,但在更多领域还处于相对落后水平,不少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需要继续加大创新力度,尽快整体扭转技术落后局面,实现技术自立自强。而专业化整合无疑是重要的“弯道超车”方式。

  从“治疗”到“育新” 整合“剑指”新兴产业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明年则是“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国资央企专业化整合将会呈现何种特色?

  新华财经注意到,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的署名文章提到,围绕强化功能使命、提升规模效益,加大力度合并“同类项”,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围绕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推动科技领军企业加强创新资源整合和一体化配置,集聚创新要素、形成创新合力;围绕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纵向资源整合和合作,共同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业内人士认为,央企重组整合从过去以化解过剩产能、减少同业竞争为主的“物理聚合”,开始转向以新兴产业规模升级、提升产业链韧性、抢占未来制高点为目标的“化学合成”。

  对于专业化整合而言,似乎已经从针对业务传统甚至产能过剩领域的经典治疗方法,转而开始瞄准新兴产业。

  李镇表示,下一步中央企业要以系统性思维、前瞻性谋划、创新性举措,大力推动整合工作,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营效率,放大国有经济的整体功能。

  知本咨询国企投资与运营研究院研究员认为,将整合的焦点对准新兴产业,是顺应发展规律、应对现实挑战的必然选择。总体来看,在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光伏风电新能源、电池与电动车等领域赛道里,产业孵化期基本结束,产业规模化或已到拐点。与此同时,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结构性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如在某些领域存在“新兴重复建设”,在更关键的领域,却又存在“链条不全”的隐患。“整合,正是为了去重就简,同时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上述研究员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