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济南11月26日电(记者贾云鹏)记者从山东省委金融办获悉,“十四五”以来,山东金融系统充分发挥金融工具“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央行政策工具牵引、险资长期资金加持,推动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集中。截至2025年9月末,全省科技、绿色、普惠等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余额达6.7万亿元,同比增长16.3%,较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7.8个百分点,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落地,成为金融赋能的“定盘星”。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累计9次下调辖内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约4600亿元,显著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十四五”以来,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增加1442亿元,通过“央行资金+金融机构配套”杠杆模式,带动同期涉农贷款增加12111亿元、小微贷款增加23165亿元,政策乘数效应充分释放。2025年前三季度,全省运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发放贷款1600多亿元,推动“五篇大文章”领域新增贷款占全省比重达79.5%,成为信贷增长核心引擎。
作为长期资金“蓄水池”,保险资金通过“险资入鲁”渠道持续加码山东发展。今年9月23日,山东省委金融办、山东金融监管局邀请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及27家保险资管公司来鲁参加“险资入鲁”恳谈会,参会机构资管规模超行业总规模三分之二。数据显示,“险资入鲁”已吸引超5800亿元长期资金,投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
在多元金融工具支撑下,山东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显著提升。科技创新领域,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成效突出,科创企业贷款余额达3039.78亿元,较获批前增长176.7%;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8.68%,较获批前提高13.9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创新“科研贷”“人才贷”等产品,用“看技术、看订单”替代“看抵押、看报表”,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鲁科担-鲁担科技贷”已为企业担保融资52.97亿元。
绿色发展与普惠领域金融支持持续加力。全省构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体系,助力产业绿色转型;资本市场方面,“十四五”时期企业发行绿色债、科创债、公募 REITs等创新产品融资1701.67亿元。普惠金融领域,实施“金融+”行动,“鲁贸贷”等政策累计为外资外贸企业提供超1.95万亿元支持,对接文旅项目343个、融资378亿元;个体工商户“育苗”行动累计放贷58.7亿元,惠及1.51万户。省市县三级民企金融直连机制,为7842家企业解决融资1791.58亿元。
乡村振兴领域,金融服务精准下沉。山东引导银行加大对烟台苹果、寿光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信贷支持,截至2025年9月末,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9620.93亿元,较2020年末翻番;94个产粮大县贷款余额61126.61亿元,年初至今增幅7.96%。创新“美德积分贷”等产品,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应贷尽贷。
金融总量跃升与成本下行形成双重利好。截至2025年9月末,山东全省社会融资规模25.6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6.2万亿元,较2020年末分别增长67.8%和65.4%,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速分别连续77个月和62个月快于全国。融资成本持续下降,2025年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61%,较2020年末下降1.0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企业利率下降1.82个百分点,存量房贷利率累计下调约1.45个百分点,每户年均节省利息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