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优化金融机构体系,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专注主业、完善治理、错位发展”,这为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证券公司在持续强化经营数据等“硬指标”的同时,纷纷发力文化建设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夯实“软实力”,实现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国证券报联合中国证券业协会推出“夯实文化软实力积极履责显担当”系列专题报道,旨在通过分享证券公司在加强文化建设以及服务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方面的典型案例与先进经验,体现证券公司近年来在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践行行业文化理念、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成效,共同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本篇为系列报道第十篇。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支撑。兴业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苏军良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擘画“十五五”发展蓝图,全会公报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关键任务,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根本遵循。遵循这一战略方向,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期撰文系统阐释了“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六大重点任务,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以持续增强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能力。
苏军良表示,兴业证券紧扣国家战略脉搏,把服务新质生产力作为践行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核心使命,统筹推进投行、投资、投研三大业务链条协同发力,推动科技、资本与产业良性循环,为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贡献兴证力量。
强化跨条线协同
赋能科创企业全周期成长
以“投行+投资+投研”三大能力为引擎,兴业证券正通过深度的内部协同与全链条服务,构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生态。
“面对经济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加速迭代的新形势,兴业证券将‘投行+投资+投研’三大核心能力有机融合,强化一体化协同作战,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服务新生态。”苏军良对记者表示,公司研究业务以前瞻洞察引领方向,深度研判产业趋势,为投行业务精准挖掘优质项目提供有效支持;投资业务聚焦新质生产力重点行业,通过早期投资和长期陪伴锁定核心客户;投行业务则以专业能力实现价值,为企业提供全周期的资本市场服务。三大能力相互支撑、协同发力,形成了从产业研究到资本对接、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实现的完整服务闭环。
凭借一体化的协同战略,兴业证券为资本与科技“穿针引线”,精准灌溉新兴产业,助力其登陆资本市场。据苏军良介绍,通过优化协同机制,兴业证券正推动服务模式从单一项目执行向综合解决方案升级,持续提升服务能级。截至目前,兴业证券累计助力75家新质生产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推动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团今年以来完成A股IPO项目2单、港股IPO项目12单,境内外协同服务布局日益成熟。
兴业证券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故而将全周期赋能科技创新企业成长作为近年来的战略重点。苏军良称,兴业证券把服务科技创新企业作为践行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优势,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权融资服务体系,持续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资本市场服务。
“在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提升专业估值定价能力,深度挖掘科技企业的核心价值。”苏军良表示,以福光股份为例,公司团队深入理解其从手工作坊成长为光学镜头“隐形冠军”的核心价值,精准挖掘技术研发能力,最终助力其登陆资本市场。这一成功案例为公司赢得了光电赛道的专业口碑,目前已累计为7家相关企业提供投行服务。今年以来,集团服务的境内外股权类项目中新质生产力项目占比达68%,港股IPO项目中三分之二为新质生产力项目。
培育耐心资本
拓宽科技创新融资通道
耐心资本通过提供稳定资金、承担创新风险并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奠定基础,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金融支撑和推动力。据苏军良介绍,近年来,兴业证券紧密围绕新质生产力主线,聚焦早期投资和耐心资本投资,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兴证资本,加快设立并运作多只私募股权基金。
兴证资本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通过“母基金+子基金”的杠杆运作模式,有效撬动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科技创新领域,共同灌溉创新沃土。在行业布局上,持续加大对氢能、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投资,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资本动力,同时沉淀可复制、可推广的专业化投资经验。近三年,兴证资本管理的母基金累计组建近20只子基金,带动新增认缴规模近百亿元,充分发挥投资赋能和示范引领作用。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兴业证券将科创债这一重要金融创新工具置于公司战略的核心位置。苏军良表示,自科创债试点启动以来,兴业证券就将其作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工具,在发行、承销、投资、交易等环节全链条协同,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高效、全方位金融支持。
“我们依托总分协同、专业团队和丰富的市场经验,深入挖掘企业融资需求,提供高质量承销和分销服务;同时,灵活运用自有资金和产品资金投资科创债,参与二级市场交易及做市业务,有效提升市场流动性,助力构建健康、活跃的科创债市场生态;作为可发行科创债的金融机构主体之一,兴业证券积极响应政策导向,引导资金精准投向科技创新核心环节,推动服务模式由单一承销升级为全链条服务,进一步拓宽了股权投资、债券融资与产业基金之间的协同渠道。”苏军良说。
今年以来,兴业证券深度参与科创债市场,累计协助企业实现募集规模近千亿元,承销规模逾百亿元。其中,成功助力厦门国有资本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发行全国首单AA+专精特新科创债,创福建省同期限科技创新公司债票面利率历史最优惠水平。
深化研究赋能
构建区域新质生产力新格局
研究是兴业证券长期积淀的核心优势,更是其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智慧引擎”。苏军良表示,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在多家权威机构组织的行业评选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在深度研究、价值挖掘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并率先在行业内向综合研究转型,推动研究价值从“报告输出”向各项业务全面赋能。近三年来,研究院发布重点行业报告约3200篇、深度专题报告近200篇,举办新质生产力专题会议近60场、相关路演逾5万场,在5G、AI、军工、生物医药等领域积极发声。
依托深厚的研究底蕴,公司对产业链的深度洞察正有力驱动着投行业务的发展。据苏军良介绍,依托产业背景和金融视野的复合型团队,兴业证券建立了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洞察体系,持续跟踪技术演进、市场格局和政策动态,开展兼具前瞻性和深度的产业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融入投行项目挖掘、价值判断、方案设计的全过程,为集团大投行业务提供坚实支撑。
基于上述专业优势与业务实践,兴业证券进一步将服务能级融入区域发展大局。苏军良表示,作为从福建起步并走向全国的综合性券商,兴业证券始终把服务新福建建设作为自身发展的初心所在、职责所在、根基所在,主动融入金融强省战略,充分发挥“桥梁”与“引擎”作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新福建建设持续注入金融动能。
“我们坚持专业深耕和贴心服务,精准对接区域融资需求。截至目前,我们在省内累计助力24家新质生产力企业在A股上市,56家新质生产力企业实现新三板挂牌,以多元融资体系赋能区域创新发展。”苏军良表示,兴业证券紧密对接福建省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全方位护航科技型企业发展。今年,兴证资本设立泉州专精基金、莆田专精基金,作为福建“专精特新”系列基金重点产品,支持当地科创企业并购重组,助力区域产业链重塑与能级提升。
兴业证券还着力打造“兴智生产力”智库平台,将专业研究深度融入区域发展。通过“一市一策”精准服务,与福建九地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地方政府提供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对接、企业上市培育等全方位智库支持,构建连接产业、资本与政策的“兴智生产力”平台,推动区域创新生态形成良性循环。
“金融之力,始于初心,成于坚守,终于报国。”苏军良表示,兴业证券将始终以“报国为民共同兴业”为使命,弘扬“向上向善”的企业价值观,全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破浪前行,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兴证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