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南向资金持续加码头部科技公司。
根据Wind,截至11月25日,南向资金近一月净买入额前十的个股中,港股头部科技公司累计获净买入额超300亿元。
据证券日报,从今年港股市场上涨驱动因素来看,海外降息预期升温、南向资金持续涌入、优质资产不断扩容以及AI产业发展共同为港股市场注入上涨活力。进入11月份,多家外资机构表示仍持续看好港股,不仅在一级市场密集参与港股IPO、配售项目,还上调了多家港股科技公司的目标价位。
港股热门指数中,截至11月25日,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达38.47%,同期领先恒生科技(25.60%)、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31.54%)等同类指数。

图源:Wind;日期:截至2025年11月25日
Wind最新数据显示,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分别为阿里巴巴-W(18.03%)、腾讯控股(15.27%)、小米集团-W(11.83%)、美团-W(9.10%)、中芯国际(6.80%)、比亚迪股份(5.61%)、快手-W(4.26%)、百济神州(3.52%)、药明生物(2.63%)、小鹏汽车-W(2.52%)。前十大成分股合计权重占比近80%。(注:相关个股仅为指数成分股展示,不作为个股推荐。)

图源:Wind;日期:2025年11月26日
ETF方面,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987008),该ETF还配备了场外联接基金(A类:019933;C类:019934),助力场外投资者一键布局港股通科技领域龙头。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5日,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场内规模达366.52亿元。年初至今,该ETF备受市场关注,份额增长率达252.98%;年内累计获资金净流入高达256.60亿元。费率方面,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为0.45%、0.07%,在同标的ETF中最低。

图源:Wind;日期:截至2025年11月25日
Wind最新数据显示,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最新估值(市盈率TTM)为24.80倍,位于上市以来30%的分位点,属于历史偏低位置。

图源:Wind;日期:截至2025年11月25日
近期,多家券商发布研究报告,从估值水平、产业基本面、流动性环境等多维度拆解AI泡沫争议,核心结论一致指向:当前AI泡沫论可能为时尚早,产业成长逻辑坚实。
招商证券(香港)表示,美股“AI泡沫论”对中国资产(尤其是科技板块)存在错杀。从实质需求和利润兑现角度看,AI产业可能并无系统性泡沫,问题集中在部分AI概念股的投机。中美AI公司存在明显差异,中港AI企业以“效率革命”为主,聚焦小模型、大应用,投入规模和资本开支远低于美企。美国AI巨头则陷入“算力军备竞赛”,资本负担沉重。港股科技股估值约为纳斯达克的一半,具有一定性价比。
中国银河证券表示,港股经过近期震荡回调,市场对AI泡沫的担忧或逐渐降低,科技板块有望再次迎来配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