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6 16:17:51 股吧网页版
AI入口争夺背后的战略分叉:阿里的平台赋能与平安的价值闭环
来源:蓝鲸新闻

  近日,阿里千问APP公测一周下载量突破1000万次,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AI应用。与此同时,金融巨头中国平安宣布,将聚焦于“金融、医疗、养老”三大垂直场景,推出超级客服、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三大AI服务。表面看,巨头纷纷重兵布局AI入口,深入剖析,二者实则是基于截然不同的资源禀赋与战略目标,在各自的轨道上奔行。这场竞赛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商业模式在AI时代分叉演进的两大典型范式:一条是阿里打造通用AI入口的平台模式,另一条是平安深耕垂直领域的生态模式。

  AI赋能路径:阿里的广域与平安的纵深

  阿里的AI战略,根植于其庞大的商业生态系统。从淘宝天猫的购物消费,到钉钉的办公协同,再到高德的地图导航、优酷的内容娱乐,阿里拥有几乎覆盖中国人数字生活所有场景的入口。其AI战略的核心逻辑是“横向打通”,即通过一个强大的通用大模型,如通义千问,作为统一的中枢神经,连接和调度其生态内所有应用和服务。 这种“全能助理”模式的巨大优势在于其普适性和高频性。用户无论是写一份工作报告、规划一次旅行,还是查找一份菜谱,都可以通过同一个AI入口完成。这意味着极高的用户粘性和日常使用频率,目标是让AI像水电煤一样,成为用户数字生活的基础资源。

  然而,在需要极高专业度和信任背书的领域,如金融决策、医疗咨询,通用型AI往往显得“博而不精”。用户很难将资产配置、健康管理等关乎身家性命的重大决策,完全托付给一个“万事通”但缺乏专业资质的助手。

  与阿里的“广撒网”不同,平安的AI战略体现了典型的“产业派”打法:不做全能的先知,只做领域的专家。其推出的三大AI服务,无一不是从其核心主业——金融保险延伸出的最强需求场景。

  首次问世的AI超级客服,其本质是将复杂的金融业务,如理赔、理财等服务智能化、人性化,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它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重构客户关系的起点。通过将各类金融的服务全面的集成,这个AI入口可以将以往低频、被动的金融交互,转变为高频、主动的财富互动。

  再来看AI家庭医生与养老管家:这两大服务直指平安战略的纵深。它们超越了传统金融的范畴,深入客户最根本的需求——健康与安全。其目标不是覆盖所有生活场景,而是要在客户人生的“关键时刻”,如健康出现隐患、养老需要照护或者救援时,提供不可替代的价值。

  这一战略的终极目标,是构建一个以AI为中枢的“金融+健康+养老”深度融合的价值闭环,让平安的服务深度嵌入客户的生命周期。平安掌握的金融风控数据、健康档案、保险理赔数据,不仅精度高,而且专业壁垒极深。根据平安集团三季报,平安的数据库沉淀30万亿字节数据,覆盖近2.50亿个人客户;平安基于海量数据训练大模型,积累超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31万小时带标注的语音语料,超75亿图片语料。

  当AI的决策是基于用户真实的健康状况、财务能力时,其建议的针对性和可靠性将远超通用模型。更重要的是,在医疗和养老这种“关键时刻”,用户需要的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甚至能联动线下救援的专业伙伴,而非一个信息查询工具。平安通过AI,正试图将自身从一家金融机构,重塑为一个值得托付的“财富与健康管家”。

  平安旗下业务板块众多,AI入口如同一个“超级中台”,能有效打通保险、银行、投资、医疗之间的数据孤岛,让数据流动起来,形成“服务优化→数据积累→模型更智能→产品更精准”的飞轮效应,极大提升集团的整体战斗力。 最终,这指向了商业模式的升维。平安不再仅仅满足于销售一份份独立的保险或理财产品,而是通过AI将金融产品深度嵌入到健康管理、养老照护等日常服务中,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其收入来源将从单纯的金融利润,扩展到更具潜力的服务收费,其市场估值逻辑也将从“金融公司”向“科技驱动的服务平台”转变。

  AI“能办事”的背后,是“为谁办事”?

  表面截然不同的路径背后,两家巨头实则朝着同一目标迈进:通过AI入口激活生态价值。

  阿里的“开放平台”模式力图打造一个连接多元服务的超级入口。千问APP致力于整合地图、外卖、订票、办公、学习、购物、健康等各类生活场景,旨在成为用户与服务之间的智能调度中心。这种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广度与协同。当用户需要规划一次旅行时,千问可以同时调用高德地图规划路线、飞猪预订机票酒店、淘宝购买旅行装备,生成详细旅行攻略和预算表,这种一站式解决方案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效率。

  阿里CEO吴泳铭将千问定位为“下一代操作系统”,其核心逻辑是“先理解,再调度,后执行”的三阶段闭环。深度理解用户指令,通过阿里生态的标准化API动态调度各服务,最后自动执行复杂任务。

  平安的“垂直深耕”模式则聚焦于专业领域的深度服务。平安拥有近2.5亿个人客户和复杂的金融、医疗产品线,其AI战略不是从零获取流量,而是提升存量客户的体验与价值贡献。

  当平安AI提供理财建议时,其背后是一整套成熟的金融风控体系;当AI家庭医生给出健康建议时,基于的是平安的医疗数据和专业医疗团队支持。这种“服务即入口”的逻辑,确保了专业性与可靠性。平安的AI服务深度嵌入其金融与医疗生态,从核保到理赔,从健康咨询到养老规划,目的是为了实现在专业领域的“端到端”服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当AI to C的竞争从“能说会道”的智力炫技,下沉到“能办事”的实用主义比拼时,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浮出水面:这个“事”,究竟是为用户的最高利益而办,还是为企业自身的商业利益而办?阿里与平安的路径,在这个问题上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平安的“能办事”建立在一种垂直整合的闭环逻辑之上。它的AI要办的事,高度集中于其自有和深度合作的金融、医疗、养老业务范围内。

  这种模式如同一位“主治医师”。当AI家庭医生给出健康建议,或AI超级客服推荐一款养老保险时,其背后的服务提供方、责任承担方依然是平安体系内的专业机构。用户的利益与平安的品牌信誉被深度捆绑。如果“事”办得不好,平安需要承担直接且明确的责任。这种权责的统一性,反而更容易建立深厚的信任。它的“不中立”是显性的——它就是为了服务平安的客户而生,其目标是实现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而这与提供专业、可靠的服务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阿里的“能办事”则基于一种横向开放的平台逻辑。它的理想是成为智能时代的“水电煤”,连接万物,让最合适的服务来满足用户。但是算法的中立性和商业利益最大化的矛盾恰恰构成了其挑战。

  例如,当用户通过“千问”想要“购买一份保险”时,AI的推荐逻辑是什么?是用户最优解吗?即纯粹根据价格、保障范围、公司信誉、用户评价等客观指标,推荐最适合用户的产品。还是生态最优解?如蚂蚁保的合作保险产品?

  虽然千问希望平等连接所有服务,但不可避免地会优先推荐阿里系内部服务。作为上市公司,阿里有责任为股东创造利润。其AI入口在扮演“超级流量分配器”的角色时,就很难摆脱“流量变现”的底层逻辑,这种“生态偏好”既是商业理性选择,也是中立性理想面临的现实约束。

  事实上,从更宏观的从投资视角看,阿里与平安的AI叙事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创造逻辑。

  评估阿里的AI战略,应关注其平台的网络效应和外部性。关键指标在于用户增长的加速度、生态内交易的活跃度以及AI对整体效率的提升。这是一个关于“广度”和“规模”的故事。

  而审视平安的AI布局,则应聚焦其产业纵深的渗透率与价值释放。核心指标在于核心客户渗透率、客均营运利润贡献以及医疗养老等新业务对集团增长的拉动作用。这是一个关于“深度”和“价值”的故事。

  二者并非在同一维度进行正面竞争,而是在各自的领域内,依据自身最强大的基因,回答“AI如何为我所用”这一核心命题。这场分叉演进,生动展示了AI作为通用目的技术的包容性——它不试图统一所有模式,反而赋能不同禀赋的企业,走出最适合自己的差异化道路。对于市场而言,这意味着更丰富的投资选择和更多元的商业未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