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冀川
11月25日,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全国总决赛颁奖仪式暨2025全球数商大会在上海市举办。据悉,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自今年四月启动以来,各地踊跃参与,大赛14个赛道亮点纷呈,全国报名队伍超过2.3万支,参赛人数超11.7万人,共角逐出893个项目晋级全国总决赛,最终遴选出183个全国总决赛获奖项目。
相较去年,今年的大赛在赛事规模、质量、成效上均有新突破。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在致辞中指出,越来越多的数据以开放、共享、授权运营,以及交换交易等形式流通起来,在场景应用中实现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数据交易所(中心)、数据流通服务平台企业及数据商等经营主体,通过促进数据汇聚共享和流通利用,正成为繁荣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力量。
大赛数据显示,融合利用了公共数据的项目占比为53%,其中超过43%的项目通过授权运营这种新模式获取。很多企业主动参与数据价值挖掘,加速形成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链条的价值闭环。参赛项目中,64%的项目通过企业数据构建数据产品和服务,其中,62%的项目利用自有数据,54%的项目利用了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数据。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晓华对记者表示,融合利用公共数据的项目占比高达53%,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大赛对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强大推动作用,众多项目积极引入公共数据,打破了数据壁垒,让原本分散、孤立的公共数据得以汇聚整合,为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晓华进一步分析,授权运营新模式在大赛中得到了广泛实践与推广,这一模式为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路径,它既保障了公共数据的安全与合规使用,又赋予了企业等市场主体开发利用数据的权利,激发了市场活力。企业能够在授权范围内,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和创新能力,对公共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与分析,开发出更具价值的数据产品和服务。
有什么样的数据开发利用方式,就伴随着与之相适应的数据流通交易模式,今年的赛事很好地反映这一特点。大赛数据显示,数据产品和服务类型持续丰富,在参赛项目中,约40%的企业提供指数订阅、分析报告等数据产品和服务,15%的企业对外提供数据集就是行业高质量数据集等资源型数据产品和服务。数据交易正成为企业获取数据资源的重要方式。经营主体间数据直接流通交易仍为主流,超过50%的决赛项目进行过数据交易,超过12%的项目通过数据流通服务机构进行数据交易。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副主任袁帅对记者表示,在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大赛反映出数据产品和服务类型的日益丰富多元,数据产品和服务的不断丰富,不仅满足了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数据需求,也推动了数据开发利用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袁帅说:“超过50%的决赛项目进行过数据交易,这一数据充分表明数据交易在企业数据开发利用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通过数据交易,企业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的数据,填补自身数据短板,提升数据开发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例如,一家电商企业通过购买用户行为数据集,能够深入了解用户的购物偏好、消费习惯等信息,从而优化商品推荐算法,提高用户购买转化率,实现业务的增长。”
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积极推动了数据产品和服务类型的丰富多样,助力数据从“沉睡”到“活跃”。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刘烈宏在致辞中还公布了国家数据局接下来的工作方向:一是支持数据交易所(中心)加快探索建立数据流通交易全链条服务体系;二是支持数据流通服务平台企业加快拓展行业数据融合利用新模式;三是支持数据商进一步开发数据产品和提升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