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个人养老金基金三年成绩单来了!
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36个城市和地区启动试点,129只个人养老金基金开始服务养老第三支柱。近三年来,该批产品九成以上实现了正收益,平均回报超过9%,为长期投资开了个好头。
不仅如此,随着指数基金和储蓄国债(电子式)等不同类别和风险偏好的投资品陆续被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养老产品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在与理财、保险、国债等投资品同台竞技中,基金会进一步体现出自身的优势。”一位绩优养老投资基金经理如是告诉上证报记者。
穿越波动累积正收益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产品总数超过1200只,包括储蓄国债、理财、保险、基金等类别,其中基金类产品达311只。
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1月25日,上述129只个人养老金基金设立以来有120只实现正收益,比例高达93%,平均回报为9.14%,国泰民安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Y和鹏华养老2045混合发起式(FOF)Y更以32.39%和25.6%的表现排名居前,还有12只产品期间回报率超过15%,易方达和兴证全球旗下分别有5只和3只产品位列其中。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5.11.25
不仅如此,从当前养老金基金的总体表现来看,截至11月25日,311只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设立以来平均回报为13.33%,其中2024年年底加入的被动指数基金净值增长率尤其出色,多只产品“入列”以来期间净值增长率超过40%,显著提升了个人养老金基金的整体收益率。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5.11.25
阵营扩列
优势渐显
随着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扩容,从低风险到中高风险偏好均有相应的产品对应。那么,Y份额持有人的风险偏好究竟是怎样的?在近期由兴证全球基金、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投资·时光|百岁人生大讲堂”上,兴证全球基金总经理助理、多元资产配置部总监、养老金管理部总监林国怀以《Y份额三周年:客户画像与运作回顾》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其中的数据值得参考:

数据来源:Wind,2007-2025年三季度;权益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
“以兴证全球基金旗下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持有人持仓金额来看,目前积极型产品的占比最高,达到77%,稳健型占比18%,占比最小的是平衡型产品,为5%。这跟美国有点不一样,美国的养老基金投资者比较偏好均衡型产品,在国内大家更愿意买‘两头’,也就是稳健型和积极型。”

数据来源:兴证全球基金,时间截至2025年9月30日,统计养老金基金Y份额产品的账户数及持仓规模。
“从年龄分布来看,30岁以下的持有人占比是最少的;30-40岁、40-50岁是两类主流人群,分别占了35%和41%;50岁以上的占比21%;从性别来看,Y份额持有人中男性占比更高,不管是从账户数量来看,还是从持仓金额来看都占到接近70%的比例。”林国怀分析称。
在林国怀看来,投资Y份额除了长期累积投资回报以外,还有三大隐形优势:
“一是税收优惠。因为个人养老金领取的时候只收3%的个人所得税,所以只要投资者的边际税率高于3%,就可以实现省税效果。比如如果是25%的税率,一年1.2万元相当于节省了2640元的税,这还不考虑投资收益率,只是说税方面节省了这么多;二是Y份额的费率相比其他基金更低。虽然看起来每年节省几十个BP,好像影响不是特别大,但是如果拉长到几十年,从复利的角度来看的话,差异度还是非常大的;三是Y份额可以引导定投,帮助投资者形成更加理性的投资行为习惯,更好地享受复利的回报。”
“多巴胺”和“内啡肽”
投资人应当如何挑选个人养老金基金?对此,华夏基金建议,养老投资不能太保守,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权益类资产是养老投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现今的100万元为例,即使以4%的温和通胀率计算,30年后其实际购买力将缩水至约33万元。那些将养老资金全部投向银行存款等低风险理财的做法看似规避了市场波动,实际上是低估了购买力持续缩水的程度。权益类资产的特点是高收益与高波动并存,而人恰恰是在青壮年时期可以承担较高的波动。许多当时相当大的波动,回头看都可以被时间熨平。因此,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中配置一定比例的权益资产,避免养老投资收益率跟不上实际购买力的通胀速度,是十分必要的。”华夏基金分析称。
林国怀则以“多巴胺”和“内啡肽”来对比个人养老投资中的感受。
“在我们看来,多巴胺是即时满足,它是一种奖励机制的神经机制。在投资过程中如果你感觉特别恐慌,把持仓卖掉,你会感觉很放松;如果你在市场上涨时仓位比较低的话,可能会比较焦虑,马上把仓位加上去,你也会觉得很有满足感,这其实都是多巴胺的作用。还有一种是内啡肽,它是一种成就机制的神经机制,跟多巴胺不同,它通常在我们经历一定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挑战性的任务以后进行释放,产生一种更持久、更深层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比如说长期的健身、长跑,包括在投资过程中的纪律性。我认为,养老投资更倾向于内啡肽的机制,它需要提前做好规划,长期比较稳定地持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