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武斌)“目前山西发现矿种120余种,其中33种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10,煤层气、铝土矿、耐火粘土和镁矿居全国第1。”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厅长、省自然资源总督察姚青林在11月26日举行的山西“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山西非煤矿产资源同样底气十足,让能源资源饭碗端得更稳。
据悉,“十四五”以来,山西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由省财政投入勘查资金18.5亿元,对查明资源储量的63种矿产、1425个矿区开展矿产资源国情调查,特别是对铝铁铜金等紧缺性战略资源加大勘查评价,有望全面超额完成“十四五”找矿目标任务。

新闻发布会现场
作为矿产资源大省,山西在“十四五”期间从深化矿业权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非煤资源整治整合、积极推动地热能利用、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四个方面协同发力,进一步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去年以来,基本建成了全省统一规范、专业高效、公开透明的矿业权交易体系,全面推行电子化、网络化交易模式,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山西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邵社教介绍,目前山西已公开出让煤炭、铝土矿和煤层气矿业权20宗,成交总金额达1178亿元,预计新增煤炭产能约2920万吨/年、铝土矿产能约1000万吨/年。
同时,山西统筹推进非煤矿山整治整合,加快“关小改中建大”进程,促进既有矿山转型升级。“目前,已批复忻州、临汾、长治等7市的非煤整治整合方案,运城、阳泉等市的砂石土类矿山已基本整合到位,大幅压减了矿山数量。”邵社教说。
为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变,山西还积极推动地热能利用,支持运城市打造地热供暖城市级应用标杆,与能源龙头企业合作,在“一区三县”重点区域建设一批示范项目,探索可持续开发模式。
“我们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修复全过程,构建了矿产资源高效开发、节约利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修复的新格局。”邵社教介绍,山西已累计建成281座绿色矿山,其中国家级75座,省级206座,绿色矿山总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山西还通过制度建设,不断规范矿业权人基金缴存和生态义务履行,督促企业缴存基金、费用800多亿元,使用规模逐年提高,预计2025年使用将超100亿元,构建了“边开采、边修复”的绿色矿业新模式。
数据显示,近5年来,山西已推动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58平方千米,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全省9个设区市的全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将实现“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