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融创未来·沿沪宁城市银企对接会暨“海聚英才”路演开放日活动举行,旨在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的创新主体与金融资本搭建高效对接平台。
精准把脉,打通融资堵点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核心问题。为了精准把脉企业需求,对接会上发布了《沿沪宁初创科技企业资金需求研究报告》,基于沿沪宁城市的具体调研,系统梳理了企业在种子期、成长期等不同阶段的真实融资痛点和需求特征。
报告的发布为金融机构优化服务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机构针对报告中揭示的需求,详细介绍了其专门为沿沪宁科创企业设计的“沿沪宁科创贷”和“沿沪宁产业创新贷”。这种“先调研、后产品”的模式,体现了金融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努力让金融产品与企业需求更加匹配。
机制创新,构建协同生态
今年以来,普陀区作为上海连接长三角的“西大堂”,已联合沿沪宁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机制创新。“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在线平台,试运行一个月内即促成1600万元技术交易;汇聚74名专业人士的“沿沪宁技术经理人联盟”,提供全链条服务。
此次科技金融专场,致力于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协同生态。会上,银行代表不再仅仅是产品的推销者,而是成为倾听者和解决方案的提供者;科创企业也不再是孤立的融资方,其需求被系统性地呈现和回应,沿沪宁区域的协同发展正从物理层面的“连接”走向化学层面的“融合”。
平台赋能,促成“双向奔赴”
去年8月,“海聚英才”常态化路演大厅在普陀正式启用,作为市区联手打造的首个常态化路演大厅以及常设物理展示空间,该路演大厅年内已累计举办150余场活动,形成了“月月有活动”的稳定节奏。这种常态化运作,逐步构建起“政策赋能、项目展示、资本对接”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为创新人才和企业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展示与对接渠道。
活动现场,来自沿沪宁地区的科创企业依次登场路演,就涵盖生命科学、新能源、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展开阐述。活动通过系统性的需求调研、定制化的金融产品与常态化的平台机制,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从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迈向创新要素的“软融合”。
科技与金融的对话正在从“面对面”走向“肩并肩”。可持续服务生态的构建,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让更多科创种子在这片沃土上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