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市场出现震荡,大量资金选择借道股票型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逆势入场、积极加仓。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11月14日至21日,全市场ETF净流入规模突破1000亿元。笔者认为,资金借道ETF逆势加仓释放了三个积极信号。
第一,机构对A股市场信心坚定,耐心资本提供稳定支撑。
在市场回调的过程中,ETF的巨额净流入为市场提供了宝贵的流动性支撑,代表了耐心资本对市场中长期价值的看好。短期下跌并未动摇市场信心根基,反而被耐心资本视为是以更低价格、更多元渠道、更便捷方式买入优质资产的战略机遇。
不少机构也表达了对A股后续行情的积极预期。中金公司研究部国内策略首席分析师李求索预计,A股震荡上行行情仍有望延续。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官陈果认为,2026年中国资产重估逻辑将继续演绎,内外资对权益市场的增配有望共振,国内居民权益类资产配置仍有广阔提升空间,A股新高可期。
第二,宽基指数成为资金“压舱石”,配置价值凸显。
从资金流向来看,其尤其偏爱覆盖沪深300、中证500等核心资产的宽基ETF。
从估值维度看,以沪深300、中证500为代表的宽基指数的估值水平经过持续调整已具备显著吸引力,触发了长期资金的系统性配置需求,资金此时进行“地毯式”布局,实质上是在以相对低的价格买入一篮子中国优质企业股权。从策略维度看,在宏观复苏与产业转型期,投资者通过宽基指数一键配置各行业龙头企业,无疑是既能规避风险,又能全面分享经济复苏与产业升级红利的稳健策略。
第三,结构性机遇显现,资金前瞻布局产业升级赛道。
“聪明钱”将当前的市场调整视为布局未来产业主线的黄金窗口。Wind资讯数据显示,11月14日至21日,南方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净流入约22.95亿元;华夏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净流入约6.09亿元。此次ETF资金有选择地流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特定科技赛道,为观察市场下一阶段的“进攻方向”提供了关键线索。
实际上,这一布局与券商2026年策略中“科技成长”这一关键词高度契合。多家大型券商预判,AI技术正从“模型竞争”走向“应用为王”阶段,2026年有望进入产业应用兑现阶段。资金对AI、机器人ETF的青睐,正是对这一判断的直接呼应。
此次千亿元资金借道ETF逆势布局,清晰传递出市场核心参与者在波动中的理性选择与战略眼光。无论是通过宽基ETF对整体市场的“压舱石”式布局,还是借道行业ETF对科技主线的精准“蓄力”,都共同指向一个结论:市场短期调整并未动摇中长期资金对中国资产的信心,反而为其提供了优化持仓、播种未来的珍贵窗口。这不仅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重要的投资参考,也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注入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