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网站、扬子晚报消息,11月26日,南京新生圩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这是南京第6条免费过江通道,通车后,从南京主城到江北新区的通行时间将由1小时缩短至10分钟以内。
新生圩长江大桥位于八卦洲长江大桥(原南京长江二桥)下游6.2公里、栖霞山长江大桥(原南京长江四桥)上游4.3公里,是南京主城连接江北新区的重要枢纽,南京拥江发展的关键新动脉。该项目全长约13.17公里,主线设计时速80公里,双向六车道,其中跨江主桥为单跨吊钢箱梁悬索桥,主跨达1760米,建成后即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解读:长江既是沿江城市横向之间的黄金带,也曾是南北之间的阻隔带。过去,南京的发展长期偏重江南,虽坐拥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但近年发展“显示度”徘徊不前。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南京提出实施“拥江发展”战略,推动城市由“秦淮河时代”迈向“扬子江时代”。
今年初,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要求江北新区打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江北新区能级,强化江南江北融合发展,过江通道的建设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近年来,南京过江通道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包括新生圩长江大桥在内,仅“十四五”期间,南京就建成三条过江通道。在当地媒体看来,这是城市交通格局从“跨江破局”到“拥江跃升”的关键落子。
截至目前,南京跨江公路桥已增至7座,累计建成13处15条过江通道,在建的过江通道则有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地铁4号线二期、S5宁扬线、上元门铁路过江通道等4处。
但这对南京而言还不够。未来十年,南京还将拼命建过江通道,加速“缝合”江南江北两岸。据此前公示的《南京市国土空间综合交通规划(2021—2035)草案》,南京规划建设的过江通道将达24处27条,远景预控通道1处。
当地专家分析指出,过江通道加速了南京从“单中心”向“多中心网络化”格局的转型。这种空间重构不仅疏解了主城压力,更通过“拥江融合”提升了全域资源配置效率,最终将支撑起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动向
到2027年我国将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
11月26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到2027年,消费品供给结构明显优化,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和10个千亿级消费热点,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内涵、享誉全球的高品质消费品。到2030年,供给与消费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
广州新机场有望下月动工
“南方+”11月26日消息,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近日连发多则招标公告,涉及广州新机场工程超前钻、航站楼桩基础及土石方工程等。公告显示,广州新机场航站楼桩基础及土石方工程暂定于2025年12月30日开工,实际开工日期将以监理单位签发的开工令之日算起。公告显示,广州新机场本期设计目标年为2035年,本期工程总体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量2万架次建设,对不影响飞行安全、易于分期的航站楼指廊、生产辅助设施等按满足2000万人次建设。机场本期飞行区等级为4E,建设2条远距平行跑道,跑道间距2000米,跑道方位与白云机场平行。
中国算力平台(辽宁)正式启动
“辽宁发布”消息,近日,中国算力平台(辽宁)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展示辽宁省算力资源,撮合算力、网络、数据流通利用设施、数商、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目前,平台汇聚了辽宁省内各类算力资源,包括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等,能够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多样化算力需求。
西北地区首家市内免税店正式开业
央视新闻消息,11月26日,西北地区首家市内免税店在陕西省西安市正式开业。西安市内免税店位于西安南北中轴线的核心商业区,一共三层,经营面积2050平方米,设有免税商品区和有税商品区。凡持有效出入境证件,且60日内(含第60日)乘飞机从西安出境的中外旅客,在免税区购物都可以享受“市内选购、口岸提货”的服务。
#数读
去年广东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5099.61亿元
11月25日,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最新发布的《2024年广东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广东全省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5099.61亿元,比上年增加296.99亿元,增长6.2%;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3.60%,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按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43.10万元,比上年增加3.16万元。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百亿元的地市有7个,依次为深圳(2453.07亿元)、广州(1022.32亿元)、东莞(492.11亿元)、佛山(298.27亿元)、珠海(204.55亿元)、惠州(186.98亿元)、中山(124.10亿元)。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69%)的地市有6个,依次为深圳(6.67%)、珠海(4.57%)、东莞(4.01%)、广州(3.29%)、惠州(3.05%)、中山(3.00%)。
#放榜
“2025中国开放数林指数”发布,浙江、山东综合表现最优
11月25日,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发布“2025中国开放数林指数”和《中国地方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报告》。
截至2025年7月,我国已有257个省级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线数据开放平台,其中省级平台26个(不含直辖市和港澳台),城市平台231个(含直辖市、副省级与地级行政区)。目前,我国96%的省级行政区(不含直辖市和港澳台)和69%的城市(含直辖市、副省级与地级行政区)已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

2025年度全国省域开放数林指数,基于综合指数分值将各地的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水平分为五个“开放数级”。其中,浙江、山东综合表现最优,进入第一等级“五棵数”;贵州、福建、四川进入第二等级“四棵数”;广东、广西、湖北进入第三等级“三棵数”。在四个单项维度上,浙江在保障层、数据层表现最优,山东在服务层、利用层表现最优。

2025年度全国城市开放数林指数中,杭州、济南、上海与德州综合表现最优,进入第一等级“五棵数”,获得“数开繁盛”大奖。 济宁、日照、台州、滨州、潍坊与温州也表现优异,进入第二等级“四棵数”。 其次是宁波、菏泽、泰安、东营、北京、淄博、烟台、青岛、丽水、枣庄、临沂与无锡,进入第三等级“三棵数”。杭州在保障层、服务层、数据层与利用层四个维度上均表现最优。宜昌与菏泽进步显著,获得“数飞猛进”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