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首席记者李子骄报道
“累了困了,就戴电子咖啡。”
近日,一款“电子咖啡手环”在互联网引发热议。其号称能替代咖啡、实现“物理提神”,并能通过微电流技术缓解疲劳、促进运动恢复、甚至提升注意力。与传统提神产品相比,电子咖啡手环主打“零卡路里、无糖、不染色牙齿”等卖点,吸引了不少健康意识强烈的消费者,被网友称为“赛博时代的悬梁刺股”。

某电商平台售卖的“电子咖啡手环”
据了解,此款手环品牌名为“舒乐定”。记者查询发现,这款手环原价为899元。从外形上看,这款咖啡手环酷似市面上的普通智能手环,技术原理上,产品声称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技术,通过刺激手腕正中神经,增强大脑血流量,激活兴奋性神经递质,提升额叶含氧血红蛋白含量并减少褪黑激素分泌,从而提高警觉度。
在产品官方社媒账号下,不少用户分享了使用体验。“图书馆刷夜神器”“开会不打瞌睡的秘诀”等好评频现。但也有用户表示“感觉不到效果”“像是交了一笔智商税”。
记者搜索发现,在电商平台,售卖“电子咖啡手环”产品的商家不只有“舒乐定”,各个品牌产品售价跨度较大,从100多元至800多元不等。
那么,这类产品究竟是否安全,有没有副作用?“通过正中神经电刺激技术,提高脑部血流灌注度,提高心率变异性(HRV),达到缓解疲劳,提高专注力的效果”。“舒乐定”官方旗舰店客服称,不会有不良反应。但在其产品宣传页标注了“不适用人群”与“禁忌人群”。另一商家“众依”则表示,“不是电击,是低频电刺激,工作电压最高3.3V,安全无害,不会电伤皮肤”。
成都市温江区第三人民医院神经调控中心主治医师余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这类产品并不适合所有人。神经调控效果受个体神经敏感性、基础状态等多因素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性。“尽管厂商称其电流在安全范围内,但特定人群需高度警惕。”
电子咖啡手环非“医疗器械”
另外,记者调查发现,这类产品在监管分类上存在模糊性。虽然有一定的功能性,但目前,市面上的电子咖啡手环大多以“消费电子产品”的名义销售,而非医疗器械。例如,“舒乐定”客服称“电子咖啡手环”为“电子保健产品”。
“从商业角度看,‘穿戴式医疗器械’与‘非医疗器械的智能穿戴产品’价格差不多,功能也类似。但从法律角度看,它们应归为两类商品对待,产品是否为医疗器械,法律上有明确的界定,也面临不同的监管。”东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陆璐表示,“现阶段,穿戴式医疗器械与非医疗器械的智能穿戴产品功能趋同,易引发产品属性边界的模糊化,可能误导消费者产生认知偏差。要警惕此类‘擦边球’产品。同时,市场也应该加强监管,特别是对于数据安全的管理,更加注重保护消费者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