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指数投资市场的扩容速度迅猛。自2003年首只完全复制型指数基金诞生以来,公募指数产品规模在16年内突破1万亿元。截至2024年,公募指数产品规模跨越5万亿元大关。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市场非货币ETF、ETF联接基金及其他场外指数基金规模合计已逼近8万亿元,年内增长达2.1万亿元。在这一进程中,易方达等头部机构持续引领行业,其公募指数产品规模已突破万亿元。
随着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指数投资已从“简单复制”迈向“精细运营”的新阶段。跟踪误差控制、超额收益获取与全流程风险管理,成为衡量基金管理人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尺。
精准控差:指数投资的基石
对于指数投资而言,紧密跟踪标的指数是首要目标,跟踪误差的控制能力直接体现基金公司的专业功底。
指数基金跟踪误差主要源于股票仓位偏离、个股权重偏离,因此精准控制跟踪误差,简单来说,就是尽量保证指数基金的持仓组合与指数成分股权重分布一致。基金经理通常需要一方面做好基金股票仓位的管理,预留一定的现金比例保证基金的安全运作,另一方面则要深入钻研指数的编制规则,监控指数成份股的偏离程度,针对成份股定期调整、股本变动等事件进行优化处理,保证投资收益紧跟指数表现。
以易方达为例,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其旗下A股ETF近一年相对全收益指数的规模加权跟踪误差为0.14%,在规模前十的基金管理人中位居前列。其中,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港股通医药ETF(513200)等产品跟踪误差均在同类中保持领先。
超额收益:精细化管理的进阶之道
在紧密跟踪指数的基础上,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创造稳定超额收益,成为行业关注焦点。这既包括持续优化运营成本与交易成本,也涉及构建可持续的收益增厚策略体系。
据悉,易方达早在2015年便率先开启降费进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公司旗下超110只指数产品管理费率均采用股票指数基金最低档的0.15%/年,数量居行业第一,涵盖创业板ETF(159915)、人工智能ETF(159819)等多类产品。
在收益增厚方面,流动性补偿策略等创新手段展现出显著效果。以询价转让为例,今年A股市场相关事件数量同比提升近2倍,规模增加近3倍,为指数基金获取稳定超额收益创造了条件。易方达旗下的科创板50ETF(588080)今年前三季度超额收益在同类可比产品中名列前茅。
平台化建设支撑业务创新
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离不开系统化平台的支持。据了解,易方达于2012年自主研发业内首个指数投资管理平台,将精细化管理经验系统化、工具化,实现业务全流程闭环管理。
据悉,该平台可动态监控交易执行与组合持仓,完成多维度绩效归因与风险监控,为规模化产品管理提供技术保障。该平台可综合调用市场实时行情、指数权重、基金估值、合规风控等多个工具模块,确保投资指令准确无误;指令执行期间,系统能动态反馈交易执行情况与组合持仓等投资端的全方位信息;指令完成后,系统会对投资绩效进行多维度归因跟踪与风险监控,并生成定制报告,一站式实现业务全流程闭环管理。
此外,主动投研团队在特定行业和公司上的深度覆盖与研究积淀,不仅可以为设计开发行业、主题、因子等指数产品提供坚实的研究基础和前瞻性洞察,而且当指数基金遇到新股上市、成份停牌、并购重组等事件时,主动权益投资在基本面定价、个股交易、流动性管理、风险规避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也可以为指数组合管理提供借鉴。易方达主动权益公募基金规模连续10年位居行业第一,基于公司“平台型、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指数团队与主动团队之间高效协同、能力共享,不断精进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