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期货2026年度策略会于2025年11月26日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成功召开。本次策略会以“破浪前行,扬帆起航”为主题,会期两天,共设置1个主论坛及8个分论坛,以多元化视角对下半年宏观、权益、债券、大宗商品、汇率、海外市场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展望。策略会期间,来自产业、金融以及其他行业的投资者共聚现场,共享本次投资交流的盛宴。
中信期货董事长窦长宏先生为本次策略会致辞,对出席本次策略会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表示,中信期货始终以打造专业的期货和衍生品综合服务商为导向,持续强化“场内+场外”、“期货+现货”、“境内+境外”的综合服务能力。本次策略会立足全球视野、聚焦前瞻主题,旨在为投资者打造一个思想交锋与智慧共鸣的盛会。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祝宝良先生,在主论坛上发表了关于《2026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得益于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效果的显现,叠加2025年4月份美国对世界各国加征对等关税前抢出口和转出口,我国经济在2024年四季度出现回升的基础上,2025年经济运行前高后低,预计全年经济增长5%左右,基本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增多。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增强。内需明显不足,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严峻,内卷式竞争仍然激烈,市场主体信心不足,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会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当前,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仍在5%左右。为此,建议把推动物价合理回升和经济增长5%左右作为2026年经济调控目标。2026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扩大内需,着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着力稳定市场主体信心,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中信证券海外宏观首席分析师崔嵘女士及她的团队认为,在2025年关税的波折像骤雨般扰乱全球经济,从年初持续到年末。在骤雨初晴后,2026年海外宏观面将迎来一段暂时的清朗期,这个清朗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清朗的基本面:2026年无论地缘、财政、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下降,还是美欧日经济增长将适度加速、通胀担忧趋于回落至“舒适区”。二是在资产配置端,要保持一份清醒。2025年多国央行降息叠加弱美元,使得全球股市普遍呈现“水牛”;而2026年,基于她对于沃勒可能将当选美联储主席的判断,全球降息潮在幅度上可能将低于2025年;美元在上半年波折后转强,这二者叠加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不及2025年,总体风险资产的回报率应会低于2025年。不过,她也预计2026年AI科技的狂欢还有一段高潮时期,时点可能靠近上半年。同时,仍有一些经济隐藏的风险点值得大家关注:AI生态融资循环的脆弱、AI火爆与就业疲弱的脱钩、美国中期选举的风波等等。整体,崔博士依然看好美股相对于非美发达市场的表现,对长端美债持谨慎观点,维持对黄金和工业金属超配的建议。
中信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曾宁先生对于宏观及期货市场进行了整体展望。他认为2026年整体宏观环境偏乐观,美联储降息周期持续,带动全球流动性环境保持宽松。美国“大而美”财政法案落地,欧洲财政将进入扩张格局,安倍经济学的扩张路径或在日本重演,国内的财政温和扩张,全球财政扩张趋势有望驱动制造业景气度和库存周期向上。从大类资产配置来看,2025年市场的相关主线依然能够在2026年延续,股指和贵金属保持偏强的态势,但随着流动性的扩张向周期复苏的传导,在原有主线延续的背景下,大类资产或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整体配置应该更加均衡,大宗商品的配置权重应该调高,但内部存在结构化差异。整体来看,贵金属对抗主权信用货币贬值的长期逻辑不变,保持多头超配;供给受限且需求保持增长的有色金属,以及困境反转、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的新能源商品上调至多头超配的位置。需求受限的黑色建材上有顶下有底,在全球复苏的格局进一步明朗之后,可在产业逻辑共振时在估值的相对底部进行多头标配;预计原油2026年仍有较大幅度的累库预期,中枢预计承压下移,整体以靠近上限位置以空头标配的思路对待,等待油价中枢下移后供应格局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