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6日消息(记者邵蓝洁)随着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问题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民政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于9月29日共同印发了《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南》)。11月26日上午,市场监管总局和民政部联合召开《标准指南》专题新闻发布会。
标准化对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发挥了哪些作用?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王玉环对央广网记者表示,截至2025年10月,已累计发布262项与适老化、无障碍相关的国家标准,通过标准化手段可以促进老年人产品和服务提质、培优、增效。
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5.6%。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22.8%。
王玉环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部署,再次明确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行动方向。
他表示,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积极联合民政部等相关部门,通过标准化手段促进老年人产品和服务提质、培优、增效。除了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之外,还重点从适老化改造和老年用品两个角度发挥标准的引领支撑作用。
在推动适老化改造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民政部等部门统筹协调适老化改造国家标准,近年来,加强协同联动,重点加快适老化公共基础设施、适老家居环境设计、适老产品研发、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等领域国家标准研制,适老产品和服务标准供给持续加大。截至2025年10月,已累计发布262项与适老化、无障碍相关的国家标准,建立起覆盖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体现适老化理念的标准体系,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持续提升老年用品标准化水平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发挥标准引领作用,促进老年用品质量提档升级,已发布适老家电、适老家具、老人鞋、成人纸尿裤等13项国家标准,有效满足了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同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标准宣贯,引导企业依据标准中提出的安全、易用、无障碍等理念和要求,提升现有产品的通用性、兼容性水平,开发更安全、易操作、更适用于老年人消费群体使用的产品。
王玉环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将继续强化老年用品和服务标准的统筹,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可感可及的康复辅助器具、纺织服装、家居家电、公共设施、智能产品、生活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快适老标准研制,为广大群众安享幸福晚年提供标准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