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A股“3D扫描第一股”,思看科技深耕三维视觉数字化业务多年。公司产品不仅覆盖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关键制造业领域,还在文博、教育、医疗等非工业领域深度布局。
“三维重建技术,正在架起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打通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思看科技董事长王江峰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平衡社会价值与商业化潜力,关键在于找到技术与需求的结合点。通过多元化合作模式,思看科技致力于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推动“万物数字化”在多个领域的落地和应用。
技术攻坚:重塑工业测量格局
手持一台巴掌大小的扫描仪,王江峰向记者介绍了它的来龙去脉。
“2018年,我们接到中国空间站的三维测量需求,送一台设备到太空中让宇航员做实验,要求小而轻、操作方便。2021年3月,思看科技发布SIMSCAN系列掌上型3D扫描仪,将便携式激光三维扫描仪的体积压缩至真正‘掌上’尺寸,重量仅为570克。”王江峰说,2022年,SIMSCAN航天机随梦天实验舱发射入轨,2023年该设备成功进行了在轨实验。
现场便携性好、测量效率快、测量精度高,已成为当前智能制造领域的普遍需求。不过,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向结构整体化、零件大型化、制造精密化方向升级的背景下,传统工业测量方案的局限日益凸显。
在王江峰看来,三坐标测量机等传统接触式测量方式主要存在四个劣势:依赖恒温恒湿无振动的实验室环境,现场便携性较差;接触式打点测量效率较低,难以适配复杂结构件;数据采集完整性较差,无法覆盖大型复杂曲面;设备整体购买等综合及维护成本较高。
瞄准这些痛点,思看科技以双目视觉原理为技术核心,在不接触物体的情况下对其三维信息进行快速、准确获取和收集,实现无接触、无损伤的智能化3D扫描及重建。“我们采用光学技术和一系列智能算法,能够实现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测量,最高精度可达0.02毫米。”王江峰说。
思看科技已实现关键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王江峰告诉记者,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公司关键器件自研率不断提升,部分主要产品的关键性能指标已处于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思看科技推出了多项行业创新技术,包括多波段扫描技术、多波段标定技术、内置摄影测量复合扫描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等,产品技术迭代速度已超过海外同行。
多元布局:平衡商业价值与社会使命
“技术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连接古今的桥梁。”王江峰说,在工业领域之外,思看科技已将3D视觉技术延伸至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医疗等非工业领域。
从助力三星堆青铜神树的数字化修复,到云冈石窟及飞来峰的数字化保护,再到云南禄丰恐龙1:1还原项目,思看科技以亚毫米级精度,将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可永续利用的数字资产。王江峰介绍,目前,公司产品还应用于中埃联合考古项目,对发掘出的人形木乃伊、木棺、雕像等重要文物进行数字化扫描与修复支持,“未来我们将充分利用技术领先优势,让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医疗领域成为公司非工业板块的另一增长点。针对康复辅具适配难的行业痛点,思看科技将3D视觉技术与3D打印、AI算法相结合,推出轻量化扫描与云端设计平台,帮助医院快速生成患者专属矫形支具,打开医疗增量市场。
“无论是文化保护还是医疗服务,平衡社会价值与商业化潜力,关键在于找到技术与需求的结合点。”王江峰表示,三维重建技术正在架起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打通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思看科技通过多元化合作模式,既满足社会公益需求,又探索市场化应用,以此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推动“万物数字化”在多个领域的落地和应用。
全球拓疆:以“技术+服务”破解出海难题
对于思看科技而言,拓展海外市场是当前工作重心之一。
据介绍,目前,思看科技已经设立德国、美国两家子公司,并相继在韩国、印度、巴西和墨西哥设立海外办事处。市场数据印证了出海战略的成效:2024年,思看科技的境外收入占营收比例提升至42.90%,同比增长55.73%,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不过,竞争始终存在。王江峰坦言,虽与海外厂商技术差距不大,但欧美、日韩用户更倾向本地化服务。
面对欧美市场的技术壁垒与本土化需求差异,王江峰提出“技术+服务”双轮驱动策略:技术上,持续保持国际一流水平,不断引领技术迭代,并针对不同市场需求进行定制化优化;服务上,通过在重点市场招聘和培养本地人才,组建专业的销售、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团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谈及未来,王江峰表示,思看科技将从人才与技术两条主线出发,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进一步扩大人员规模,密切追踪最新技术应用及市场、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开展对新技术的可行性研究,形成纵向深耕、横向协同的矩阵式团队,确保从底层器件到系统级解决方案的每个环节都能快速迭代、持续领先;在技术储备方向上,聚焦于高精度3D视觉技术的突破与创新,积极探索3D视觉技术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努力开拓更多下游应用场景。
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思看科技正在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积极推动相关3D视觉技术嵌入国际标准。“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助力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推动相关3D视觉技术的标准化进程。”王江峰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