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内,座无虚席,参会者认真听讲;会场外,人们忙着交换名片、热切交流……在11月27日举办的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现场,上证报记者感受到了热烈的气氛。与往年不同,除了熟悉的一级市场投资机构面孔,来自银行、保险、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代表身影显著增多,他们共同的核心议题是:寻找新的增长“阿尔法(超额收益)”。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注意到,2026年将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一级市场。一级市场或将出现钱多优质项目少的现象。”投中信息CEO杨晓磊在峰会上道出了会场内许多人的共同感受。
金融机构的“迫切”与转型
茶歇时分,几位来自某大型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负责人正围住一家头部创投机构的合伙人,仔细询问其最新的投资布局——这是会场中常见的一幕,透露出投资方的迫切心情。
“传统业务赛道收益空间收窄,我们必须为资金寻找新的出口。”一家知名信托公司的特殊资产事业部负责人告诉上证报记者,他今天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找合适的股权投资机构标的和合作机会。
他透露,其团队已将业务重心从传统的地产业务,大幅度转向围绕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可交债等,以及更前端的新兴产业股权投资。“我们必须关注头部创投机构在看哪些前沿方向,这些领域可能与我们自身的资源协同,这是机会所在。并且我们未来还将作为LP(有限合伙人)直接参与科创项目的投资中。”
这种寻求转型的迫切并非个例。北京泰康投资CEO黄升轩在演讲时,首先向台下观众展示了日本低利率时代寿险公司的惨痛教训。“当资产收益无法覆盖成本时,将形成利差损失风险,这警示我们,必须增加股权和另类资产配置来提升收益弹性。”黄升轩说。
市场的转向有数据为证。投中嘉川CVSource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一级市场新设立基金规模为1.78万亿元,同比上升10.25%;投资事件规模9120亿元,同比上升19.98%;退出规模达5835亿元,同比大幅上升102.87%。数据的全面回暖,清晰地表明增量资金正在加速入场,一级市场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
精准滴灌“小而美”
一级市场未来投向何方?与会嘉宾的共识是:精准聚焦科技创新。
工银资本董事长陆胜东表示,目前全国5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累计投资落地规模已达数万亿元,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在投资策略方面,我们紧跟政策要求,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大对小而美的科创项目投资布局。”陆胜东表示,工银资本将重点布局四大方向:一是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是国家级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四是包括新能源储能设备在内的关键技术领域。
陆胜东介绍,工银资本正在构建“募投管退”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与中央企业国家基金、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专业投资机构及顶级PE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共同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据悉,工银资本目前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基金认缴规模超3000亿元。股权试点政策放开以来,公司与18个试点城市签署基金意向规模超2000亿元,累计设立的基金管理规模超900亿元,已成为中国一级市场的重要投资力量。
对于同样寻求破局的保险资金而言,如何在安全性与收益性之间取得平衡是核心课题。黄升轩表示,泰康投资通过产业基金布局硬科技赛道,重点关注产业链投资、早期VC基金和存量并购机会,结合“三轮驱动”策略,构建长期稳健、兼具弹性和现金流的股权投资新范式。“保险资金需要精选那些能够深度融入产业、具备独特产业背景的管理机构。”黄升轩说。
芯联资本创始合伙人袁锋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当社保、保险、银行理财等长期资本更多地进入股权投资市场,成为有耐心、懂专业的LP,市场前线的GP(普通合伙人)们才能践行长期主义。如果LP本身缺乏耐心,只要求短期回报,GP就很难去做长线投资。
债市加码一级科创
除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外,债券市场也在成为一级市场重要的“活水”来源。
“今年以来,债市加码一级科创力度越来越大。”杨晓磊在演讲中透露。投中嘉川CVSource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11月,各类发债主体用于基金出资的科创公司债规模已达1222.91亿元。其中,实控人为地方国资委、地方政府、地方国有企业的主体发行规模合计831.91亿元,占比68%。
根据多地财政部门公开信息,近期地方政府专项债迎来投向政府投资基金的集中发行高峰。例如,广东、四川、上海于11月28日合计发行200亿元专项债,分别注入广东省政府投资基金、成都市创业投资基金和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以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支持区域科创企业发展。
同时,自今年5月科技创新债券推出以来,交易商协会已累计支持276家企业发行科创债规模超5300亿元,涵盖大量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这一机制不仅为科创项目提供了中长期资金,也为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了重要的募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