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我国将采取针对性举措做好信用修复
1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将加大信用修复,原则上不再公示轻微失信信息,简化信用修复申请材料,提高信用修复效率。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介绍,目前,在信用修复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分类标准不一致、部门职责不清晰、修复渠道不通畅等问题,我国将采取针对性举措,做好信用修复。
点评:在现代信用体系中,信用修复制度赋予了失信主体在纠正错误、履行义务后恢复自身信用状态的法定权利,是保障信用主体合法权益的必要制度安排。
NO.2 多家银行年末加码推广个人养老金缴存业务
据证券日报消息,临近年末个人养老金缴存窗口期,多家银行再度加大推广力度,推出个人养老金缴存专属优惠活动,通过抽奖派送微信立减金、现金红包等福利,吸引客户开户并缴存资金。若按年度1.2万元的缴存上限“顶格”缴纳,客户最高可获得600元左右的补贴礼包。
点评:年末银行集中加码推广个人养老金缴存专属优惠活动,一方面是冲刺业绩,推动业务从“开户数”向“缴存额”转变;另一方面,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满三年,市场格局初步确定,“跑马圈地”的空间有所缩小,银行需要转向提升客户的活跃度和忠诚度。
NO.3 自营规模加速“压降”,中小银行理财业务“双轻”转型
据上证报消息,近期,多家银行理财机构集中扩展中小机构代销渠道,代销业务权重快速提升。同时,一些中小银行在执行压降要求时,也开始探索“联创理财”等合作模式,以在合规框架内保留部分投研能力。
点评: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监管导向、经营环境及资源禀赋的变化,中小银行理财业务正向“轻资管,轻投研”逐步演进,但未来整体格局仍将呈现一定的多样性。
NO.4 中信银行:完成发行60亿元2025年“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债券通)
11月27日,中信银行发布公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中信银行获准发行金融债券,2025年金融债券新增余额不超过600亿元,年末金融债券余额不超过4000亿元。中信银行发行的2025年“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债券通)已于2025年11月25日簿记建档,并于2025年11月27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完毕。
点评:此举不仅符合国家对“三农”领域支持的战略方针,也有助于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此外,金融债券的发行增强了银行自身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