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交所11月27日披露,宁波海上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递表港交所主板,由SUNNY FORTUNE担任独家保荐人。
海上鲜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宁波,是中国领先的海洋渔业数字服务平台,业务覆盖海鲜B2B交易、海上通信、供应链金融和智慧加油服务。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海上鲜”APP实现渔业产销链路数字化,截至2025年8月31日,按注册用户数量计已成为最大数字B2B海洋渔业数据平台。
财务方面,海上鲜近几年来营收呈现波动下滑趋势。2022年至2025年首八个月,收益分别为14.27亿元、9.14亿元、10.06亿元和5.79亿元。其中,2025年首八个月营收同比下滑7.6%。不过,同期净利润激增,经调整纯利达4520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453万元增长897.5%。利润增长主要依赖非经常性因素,如政府补助达1050万元。
业务占比方面,海上鲜主营业务涵盖海鲜B2B商务、燃油销售及数字渔业解决方案三大板块。其中海鲜自营业务为绝对核心,2022年至2025年首八月,海上鲜海鲜自营业务的收入占比从62.1%飙升至88.6%,业务集中度持续攀升,燃油销售占比从34.8%降至10.2%,数字业务从2.2%降至0.5%。
分业务看,海上鲜核心的海鲜自营收入从5.50亿元降至5.13亿元,降幅6.7%;燃油销售收入从7165万元降至5878万元,降幅18.0%;仅数字渔业解决方案收入微增,但占比不足1%,难以对冲主营业务下滑影响。
盈利方面来看,海上鲜2025年首八个月综合毛利率11.3%,较2024年同期的8.3%回升3个百分点,但业务板块分化显著,其核心业务海鲜自营板块毛利率仅为0.7%,虽同比微增0.2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极低水平;数字渔业解决方案毛利率从56.3%骤降至14.6%,降幅达41.7%,主要因低毛利项目占比上升。
据悉,海上鲜已于2023年11月停止海鲜订单撮合服务,业务重心全面转向自营模式,导致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0.6%降至0。
值得注意的是,海鲜自营业绩高度依赖阿根廷鱿鱼采购,2025年该品类占海鲜自营收入的87.3%,全球鱿鱼价格波动及供应链限制可能导致成本骤增。与此同时,海鲜自营业绩增长还依赖单价上涨,2025年首八月销量同比下降44.1%,同期单价上涨68.8%,价格波动易引发未来业绩变脸。
此外,海上鲜客户集中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2-2025年首八月前五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42.0%、38.1%、53.8%和60.3%,2025年首八月较2024年提升6.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大客户B贡献收入2.02亿元,占总营收的34.9%,较2022年的13.9%翻倍。
海上鲜在招股书中坦言,主要客户B自2023财年起成为公司最大的客户,若其中止业务关系或减少其业务量,或其业务状况恶化,则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