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用品行业的并购风云再度涌起,近期有消息指出,安踏体育正评估收购德国运动品牌彪马(Puma)的可能性。或受该消息影响,彪马股价暴涨超18%,单日涨幅创近期新高。

据市场消息,作为彪马持股29%的最大股东,法国皮诺家族旗下的Artémis集团已启动战略评估,不仅聘请专业顾问梳理出售方案,更与多家潜在买家展开初步接触。除安踏外,李宁、日本亚瑟士等企业也被卷入竞购传闻。
然而,截至11月28日,多个被传闻提及的公司均已作出回应。亚瑟士在官方声明中否认有意收购彪马的媒体报道,称该说法并无事实依据,目前公司并未就收购彪马进行任何洽谈或制定相关计划。安踏集团方面向有关媒体表示,“不评论市场传闻。”李宁公司则回应称,公司未就上述传闻所提及的交易进行任何实质性谈判或评估。一切重大信息请以本公司官方公告为准。

亚瑟士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8日,花旗在最新研报中表示,李宁未来三至五年内收购外国品牌的可能性较低,公司将继续执行“单品牌、多品类、多元化渠道”战略。
彪马困局
据了解,彪马是1948年在德国创立的运动品牌,作为全球知名运动品牌之一,它在运动时尚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曾长期稳居全球运动品牌第三的位置,仅次于耐克和阿迪达斯。据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全球运动品牌价值排行榜显示,在运动品牌领域,耐克、阿迪达斯、露露乐蒙占据前三的位置,中国品牌安踏紧随其后,PUMA则位列第五。

而此次收购传闻的背景,是彪马正面临的经营困境。根据其2025年三季度财报,公司经汇率调整后的销售额同比下滑10.4%至19.56亿欧元,并录得6230万欧元的净亏损。同时,毛利率同比下降260个基点,库存则同比增加17.3%。从区域表现看,美洲市场销售额降幅最大,达15.2%,亚太地区和欧洲中东非洲地区也分别出现9.0%和7.1%的下滑。
受业绩影响,在11月27日股价反弹前,彪马年内市值已持续承压缩水。为应对挑战,今年4月上任的新CEO亚瑟·霍尔德推出系列“重启计划”,包括到2026年底前全球裁员900人,此前公司已完成500人裁员;同时收缩产品线,将重心聚焦于足球、跑步和健身三大核心领域,试图通过渠道清理和成本控制重塑竞争力。
彪马的经营状况也为最大股东Artémis集团的战略调整提供了动因。公开资料显示,Artémis作为皮诺家族的核心投资平台,由弗朗索瓦·皮诺于1992年创立,致力于长期投资高增长潜力企业。其掌控的资产除彪马外,还包括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团之一的开云集团(Kering)、佳士得拍卖行、拉图酒庄及庞洛邮轮等,近年因多项收购导致负债水平上升,出售彪马股份被市场视为缓解其财务压力的潜在选项。
事实上,早在今年8月,市场上就已有相关传闻流传开来。当时有报道指出,彪马的控股公司Artémis的第一大股东皮诺家族,正积极与中国运动品牌领域的两大巨头安踏和李宁进行接洽,探讨出售其所持全部股份的可能性。
全球化的中国体育用品巨头
在众多潜在买家中,安踏被市场普遍视为最具实力的竞购方之一,这主要得益于其清晰的全球化战略和过往成功的并购经验。
早在2021年,安踏就提出“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的十年战略,目标直指成为世界领先的体育用品集团。多年来,安踏通过精准并购不断完善品牌矩阵,2019年牵头财团以52亿美元收购亚玛芬体育,将始祖鸟、萨洛蒙等高端品牌收入囊中,如今这些品牌在中国市场已实现高速增长;其对FILA品牌的成功运营,尤其证明了其盘活和管理国际品牌资产的能力。
今年以来,安踏全球化布局脚步仍未停止,以2.9亿美元全资收购德国百年户外品牌狼爪,补全户外赛道全价值链布局;以500亿韩元战略投资韩国时尚电商平台Musinsa并持股1.7%,跻身核心战略股东之列,正式切入潮流生态新赛道。
安踏的财务状况也为其潜在的并购活动提供了支持。公司202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旗下所有品牌零售金额实现45%-50%的同比增长,截至11月27日,公司市值为2404.4亿港元。
相比之下,其他潜在竞购者的态度更为谨慎。李宁在回应问询时明确表示,“尚未就收购彪马开展任何实质性谈判或评估”,当前重心仍放在自有品牌发展上;日本亚瑟士虽被提及可能参与竞购,但随即便在官方发布声明否认。
市场分析认为,安踏在这场竞购中具备独特优势:既有运营国际品牌的成熟经验,又有充足的资金储备,更契合皮诺家族对买家实力的期待。不过交易最终能否达成,仍取决于估值上的博弈,以及收购方对彪马高库存、关税压力等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场横跨欧亚的品牌并购大戏,未来仍充满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