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地缘扰动仍在关注内外价差机会
1、从10月三大油种月均价来看,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移,其中WTI月均价为60美元/桶,环比9月下降3.6美元/桶;Brent10月月均价为63.9美元/桶,环比9月下降3.32美元/桶;SC主连10月月均价为63.61美元/桶,环比9月下降4.85美元/桶。其中SC月度跌幅最大,内外价差收敛较为显著。
2、从供应端来看,市场评估9月份欧佩克有配额的9国原油供应量为2387万桶/日,比8月份增加了76万桶/日,比其目标高94万桶/日;其中沙特阿拉伯原油供应量为998万桶/日,比8月份供应量增加了55万桶/日,符合目标产量。9月份阿联酋原油供应量364万桶/日,比8月份日均高6万桶,比目标产量高27万桶/日,伊拉克原油供应量460万桶/日,环比增加4万桶,比目标产量高51万桶/日,科威特原油产量273万桶/日,环比增加8万桶,比目标产量高21万桶/日。投资者关注周末举行的OPEC+产量政策会议,此次会议将决定12月OPEC+8国产量政策,市场预计各产油国可能会在会上宣布将12月份的供应量将再增加13.7万桶/日。OPEC+延续温和增产基调,整体来看,预计11月整体供应压力不减。
3、此外需要关注的供应端的边际变化是,美国原油产量的变化以及委内瑞拉局势可能的动荡的影响。美国10月原油产量均值在1363万桶/日,同比增加1%。当前委内瑞拉的原油产量在100万桶/日,其出口前两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和美国,一旦局势生变,供应端或受到影响,进而将导致国内的炼厂原料面临不确定性。
4、关于制裁对原油及成品油市场结构性影响,实际上,涉及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的交易需在11月21日前终止。当前石油市场或低估了西方最新一轮对俄罗斯制裁的影响,而这些制裁已开始影响石油流动。各国正在寻求重新调整运输路线,并设法将更昂贵的原油和成品油运往世界不同地区,这推动了溢价的攀升。关于制裁的进一步溢出影响当前正在评估中,这或将成为11月市场关注的要点之一。
5、原油库存方面,整体处于较低水平。EIA数据显示,截止10月24日当周,包括战略储备在内的美国原油库存总量8.25063亿桶,商业原油库存量4.15966亿桶,汽油库存总量2.10738亿桶,馏分油库存量为1.12189亿桶。其中原油库存比去年同期低2.24%;比过去五年同期低6%;汽油库存比去年同期低0.06%;比过去五年同期低3%;馏分油库存比去年同期低0.6%,比过去五年同期低8%。此外,截至2025年10月31日SC原油可交割库存为420.2万桶,较9月底下降120万桶。需要注意的是国内仓单水平下降后带来的价格弹性的向上,因而内外价差的走扩或成为接下来市场的主要逻辑。
6、需求方面来看,9月我国规上原油加工量为6268.7万吨,环比下降1.2%,同比增加6.8%;1-9月份,我国规上原油加工量为55081.5万吨,同比增加3.7%。9月国内成品油产量总计3597吨,同比上涨1.90%,环比下降0.34%;1-9月累计产量30755.8万吨,同比下降3.90%。从国内供需看,尽管柴油需求平淡、汽油受新能源替代压制,但在税收监管常态化、地炼降负保效益背景下,资源供应趋紧,两方面因素共同挤压流通环节利润,推动批零价差整体回落,标志着行业进入低利润、高波动的新常态。从美国方面来看,10月原油产量引申需求周度均值为1937万桶/日,较9月环比下降1.7%,整体需求的季节性环比回落表现较为明显。进入11月,需求或将持续承压,不过利多因素在于裂解利润低位修复将对炼厂开工形成一定支撑。
7、综上所述,目前原油市场的驱动因素在于地缘对于供应端的扰动仍在,需要关注年末是否出现超预期因素。当前OPEC+的增产基调仍将延续,供应端压力不减。需求方面来看,在新能源冲击下,传统能源需求正经历替代期阵痛。关注十五五规划中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革的方向,重新梳理产能过剩格局,预计后市油价将震荡运行,可关注内外价差走扩的机会。
燃料油:基本面仍将承压,关注宏观因素扰动
1、供应方面:近期中东局势缓和,供应中断风险下降。数据显示,10月中东高硫燃料油发货量预计440万吨,环比基本持平,同比大幅减少110万吨。伊朗受美国制裁加剧影响,石油贸易持续受阻,其10月发货量预计仅80万吨,环比减少110万吨。俄罗斯方面,美国对Lukoil与Rosneft这两大石油公司的新制裁预计将进一步影响高硫燃料油供应。数据统计,这两家企业占俄燃料油出口份额约25-30%,月均约100万吨。当前船期显示俄罗斯10月高硫燃料油发货量预计200万吨,环比下降72万吨。低硫燃料油方面,新加坡10月新加坡市场接收约270-290万吨低硫套利货物,高于9月的约230-240万吨,来自欧洲、中东和西非的低硫燃料油调油组分稳定到货,供应过剩状况将在未来数周持续。
2、需求方面:夏季用电高峰结束,中东、南亚及埃及等地区的高硫燃料油发电需求同步回落。高硫炼化需求呈现边际回暖状态,我国9月、10月高硫燃料油进口量分别为80万吨与72万吨,较8月的58万吨显著上升。
3、油价方面:受到乌克兰无人机袭击炼厂的影响,俄罗斯的成品油出口已降至冲突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外,西方国家在加大对俄罗斯能源行业施压,美国制裁俄罗斯Lukoil与Rosneft两大石油巨头,欧盟则批准对俄罗斯实施第19轮制裁,市场担忧俄罗斯石油出口受到制裁影响再度下滑。据悉印度信实工业将停止从该公司购买近50万桶/日原油的长期协议,信实工业最大炼厂的原油加工能力为140万桶/日。下月来看,一方面由美国带来的贸易波动将继续抑制全球经济及石油需求预期,另一方面原油市场正值消费淡季,需求将进一步下滑。即使OPEC+减小了增产的力度,供应侧则继续保持增加的节奏,而市场更多的是关注美中贸易关系及地缘政治情况。短期油价或维持震荡偏强,宏观方面消息扰动较多,谨慎对待反弹高度。
4、策略观点:本月,国际油价整体先跌后涨,新加坡燃料油价格小幅下跌。近期充足的供应将继续压制低硫燃料油市场基本面,11月来自西方市场的相对稳定的低硫燃料油套利到货量将进一步对市场结构试压;高硫燃料油库存也较为充足,且来自俄罗斯的高硫资源仍将持续稳定流入亚洲。预计11月新加坡燃料油整体供应依旧充足。需求方面,新加坡低硫燃料油下游加注需求增长缺乏动力,高硫燃料油下游船燃需求维持稳定,但持续强劲的高硫燃料油炼油利润率或将抑制炼厂的原料需求。预计下月高、低硫燃料油基本面仍将承压,关注油价在宏观因素扰动之下的波动。
沥青:供应端压力减轻,关注需求下滑幅度
1、供应方面:据百川盈孚统计,2025年1-11月中国沥青产量预计2593万吨左右,同比增加268万吨,同比上涨12%。其中,11月国内炼厂沥青排产计划225万吨左右,环比减少48万吨,环比下降18%,同比减少7万吨,同比下降3%。山东地区随着胜星石化、山东金诚、齐成石化等复产沥青,相比9月实际排产减少有限。库存方面,厂库维持去库状态,而社库虽然整体维持去库状态,但是斜率同比偏低,尤其10月去库速度放缓。
2、需求方面:北方地区天气逐渐变冷,项目施工停滞,阻碍道路建设等下游需求,带动消费量下滑7.4%。11月南方地区仍有赶工需求,将对市场低价资源出货有所支撑,北方个别地区仍有一定的施工预期,但是东北西北等地区随着气温下降逐渐停工。
3、油价方面:受到乌克兰无人机袭击炼厂的影响,俄罗斯的成品油出口已降至冲突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外,西方国家在加大对俄罗斯能源行业施压,美国制裁俄罗斯Lukoil与Rosneft两大石油巨头,欧盟则批准对俄罗斯实施第19轮制裁,市场担忧俄罗斯石油出口受到制裁影响再度下滑。据悉印度信实工业将停止从该公司购买近50万桶/日原油的长期协议,信实工业最大炼厂的原油加工能力为140万桶/日。下月来看,一方面由美国带来的贸易波动将继续抑制全球经济及石油需求预期,另一方面原油市场正值消费淡季,需求将进一步下滑。即使OPEC+减小了增产的力度,供应侧则继续保持增加的节奏,而市场更多的是关注美中贸易关系及地缘政治情况。短期油价或维持震荡偏强,宏观方面消息扰动较多,谨慎对待反弹高度。
4、策略观点:本月,国际油价整体先跌后涨,沥青盘面和现货价格价格小幅下跌。当前北方地区赶工需求有所支撑,但是多执行自有合同为主,进入11月,北方市场受气温影响,需求量持续萎缩;南方市场部分项目存赶工需求,不过市场或优先消耗社会库低价资源。近期远期成本坍塌导致部分地炼释放合同积极性较高,市场承压较大,因此现货价格或暂维持偏弱。不过11月供应端整体压力有所减轻,因此基本面仍有一定支撑,但需要关注需求下滑的幅度,预计沥青价格暂以窄幅震荡为主,关注油价在宏观因素扰动之下的波动。
集运:宏观情绪利好,但月初订舱量未有起色
1、供应方面:高频运力数据显示,上海-北欧航线11月周均运力约为27wTEU,环比小幅下降,运力压力有所减轻,欧线WEEK 46-47停航较多;上海-(美东+美西)航线9月周均运力约为31.68wTEU,环比微增1.5%,美线12月停航数量有增加。欧洲港口罢工后恢复缓慢,但又受到恶劣天气和基建问题扰动。虽然罢工结束,但货物积压未消,终端仍然瘫痪。中期来看,今年1-10月集装箱船舶交付176万TEU,拆解量维持低位。
2、需求方面:中美经贸团队在吉隆坡磋商中达成多项关键共识,美方明确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同时将此前加征的24%对等关税继续暂停一年,美方还暂停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10月Bloomberg口径统计中国至美国集装箱离港量持续下滑,但是从前瞻的Vizion订舱数据来看,截至上周美国订舱量环比反弹11.4%,同比上涨0.8%;来自中国的订舱量环比反弹上涨27%,同比回落0.1%。出口数据方面,我国9月出口同比增速升至8.3%,对欧盟出口增长约14%,“抢出口”效应消退后在低基数等短期因素叠加下出现超预期反弹,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旺盛,新兴市场需求提升。具体产品方面,据产业在线数据,2025年11月三大白电出口排产环比继续下降,短期去库存和消化高基数仍然是市场的主旋律,排产数据表现将会持续承压。此外美国关税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口成本与订单的稳定性。
3、策略观点:本月,集运指数(欧线)价格震荡偏强。上周五SCFI欧线环比上涨7.9%至1344美元/TEU,周一SCFIS欧线环比上涨15.1%至1312.71点。目前各航司11月上旬的报价均值在2100-2300美元/FEU之间,换算成SCFIS约为1500-1700点左右。由于11月初的船期到达时间临近欧美地区的圣诞假期,因此订舱量水平较弱,部分航司开始降价揽货,尽管11月上旬运价中枢有所下调,但是市场对于11月下半旬的喊涨预期再起。当前盘面表现仍有一定纠结,中美经贸谈判释放乐观宏观情绪,同时当前运力水平较为健康,对于即将到来的旺季需求也有一定期待,支撑主力合约EC2512价格重心整体上行,但是即期市场订舱需求还未有起色,因此未来涨价预期的跟进和实际落地情况还有待观察。短期对于主力合约暂维持震荡偏强的预期,但中间或有波折,套利角度来看,EC2604作为淡季合约和复航预期的计价,更适合作为月间套利的标的。
橡胶:供增需弱,胶价波动增加
1、供给端,11月底至12月初国内产区面临停割,泰国产区转入最大旺产季,产量逐步落地,10月天气干扰偏多,11月初第25号台风“海鸥”生成,路径直奔越南泰国橡胶主产区,对年末橡胶顺利上量存在担忧。进口方面,零关税区域增多,进口量大幅增加,非洲胶进口陆续到港,国内进口供应充分。
2、需求端,轮胎库存压力不减,开工负荷在小幅走弱。《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要求全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给年末汽车销售支撑。但目前天胶与合成橡胶价差走扩至历年高位,合成橡胶替代性增强,有利于刺激合成橡胶消费量,减少对天然橡胶的需求。
3、库存:青岛天然橡胶库存小幅去化,海外进口橡胶预期增加,内需消耗偏弱,库存或转为小幅累库。截至2025年10月26日,中国天然橡胶社会库存103.89万吨,中国深色胶社会总库存为63.9万吨,中国浅色胶社会总库存为40万吨,环比降2%。
4、整体来看,供增需弱,叠加宏观预期落地,胶价偏弱震荡。
PX/PTA/MEG:11月聚酯原料检修增多,成本指引仍为主导
1. PX:截至10月31日,亚洲PX开工负荷为78.1%,月环比增加0.1个百分点;中国PX开工负荷为87%,月环比增加0.6百分点。装置变动:乌鲁木齐石化100万吨装置10/14-10/22停车检修;福佳大化一条70万吨线目前重启中,预计11月初出产品;泰国PTT一条54万吨线,10月底检修50天左右。PX供需装置变动不大,需求侧TA新装置投料生产,顺利出产品后相应旧装置停车检修,带来边际增量不大,11月尚存几套PTA装置检修,对PX需求小幅缩量,在关税延期、聚酯库存下降及行业利润修复等多重因素提振下,终端需求有望企稳修复,表现或优于此前预期。整体来看,供需双稳下,PX价格跟随原油价格震荡,PXN有所支撑。
2. PTA:截至10月31日,PTA开工负荷77.6%,月环比增加0.5个百分点。装置变动:虹港石化250万吨/年计划11月中下检修;英力士110万吨/年计划11月上检修,初步计划45天附近;四川能投100万吨/年计划11月上检修,12月下重启;独山能源250万吨/年等4期投产后停车检修;中泰石化120万吨/年11月初出产品;新装置:独山能源4期300万吨/年10.25附近投料生产,目前两线运行。截至10月31日,聚酯开工负荷91.7%,月环比抬升0.2个百分点。在关税延期、聚酯库存下降及行业利润修复等多重因素提振下,终端需求有望企稳修复,表现或优于此前预期。TA自身11月份检修增多,新装置顺利出产品后相应旧装置停车检修,带来边际增量不大,库存下降至低位,TA基本面有一定改善。行业内反内卷座谈会召开,目前暂未看到会后对行情明显影响,后续TA投产量较少,今年TA加工费长期低位,后续关注反内卷对开工负荷的影响。11月来看,需求预计仍有韧性,供弱需稳对TA价格形成支撑,关注成本原油价格变动。
3. MEG:截至10月30日,中国大陆地区乙二醇整体开工负荷在76.19%(月环比上升2.7%),其中草酸催化加氢法(合成气)制乙二醇开工负荷在83.44%(月环比上升9.08%)。装置变动:镇海炼化80万吨/年预计至11月中旬前后重启;富德能源50万吨/年初步计划12月份有检修,具体细节待定;盛虹炼化90万吨/年一条线10.22开始停车,预计35-40天;通辽金煤30万吨/年预计11月初前后出料;河南煤业(濮阳)20万吨/年乙二醇预计11月中下旬前后重启;天盈(天然气原料)15万吨/年9月中上旬因故停车,预计持续至明年3月份;内蒙古兖矿40万吨/年11月1日-25日一条线停车检修;建元26万吨/年9月上旬停车,目前暂定11月份重启;榆能化学40万吨/年原预期11月份的检修取消;正达凯60万吨/年11月份计划停车检修10天左右。乙二醇高开工高产量低库存,后续待投产产能仍较多,煤价油价低位,改善了煤制和油制利润,也给乙二醇产量带来不少增量,下游需求增量有限,以持稳为主,短期乙二醇供需压力较大,累库预期较强。
涤纶短纤:需求季节性转暖,短纤难脱离成本指引
1.成本端,PTA基本面受供需双双改善驱动。需求端受外部环境及行业库存利润提振;供给端因检修增多、新装置冲击有限而收紧,库存低位。行业“反内卷”会议与长期低迷的加工费是潜在变量。预计11月供弱需稳格局支撑价格,需重点关注成本端及开工负荷变化。乙二醇高开工高产量低库存,后续待投产产能仍较多,煤价油价低位,改善了煤制和油制利润,也给乙二醇产量带来不少增量,下游需求增量有限,以持稳为主,短期乙二醇供需压力较大,累库预期较强。
2.供应端:涤纶短纤高开工高产量低库存,截止2025年10月31日,涤纶短纤开工平均负荷为96.8%,月环比上升个1.4百分点。截止10月31日,涤纶短纤库存7.8天,较9月30日下降1.4天。
3.需求端, 下游需求缓慢恢复,截止10月31日,涤纱开机率在66%,月环比增加1.8个百分点;江浙织机开机率在76%,月环比增加6个百分点;2025年前9个月我国累计纱产量1426.8万吨,同比增长6.2%(前值6.5%)。2025年前9个月我国累计布产量192.29亿米,同比下滑0.6% (前值-1.3 %)。截止2025年9月,纺织企业纱线库存 24.85天,月环比下降1.73天。坯布库存 31.12天,月环比减少2.75天。
4.整体来看,成本有所支撑下,涤纶短纤基本面尚可,短纤高开工低库存利润修复,需求侧纱与布产量四季度季节性增加。但成本端乙二醇价格承压,TA跟随油价震荡,短纤基本面矛盾不突出,难走出脱离成本的独立行情。
聚烯烃:估值在较低水平,聚烯烃趋于底部震荡
1、供应:PE方面10月装置检修减少,产能利用率小幅回升,11月检修依旧偏低,埃克森惠州工厂投产在即,但对线性影响有限,预计PE产量在260万吨附近。PP方面,10月检修装置维持高位,产能利用率变动不大,总体维持在77%附近,产量同比大幅上升,国内供应相对充足,11月新装置投产叠加东华能源张家港计划开车,预计产量增至320万吨附近。
2、需求:PE方面10月农膜需求旺季,11月将进入淡季,但节日包装需求有支撑,预计需求小幅下降。PP方面,10月塑编开工持续走强,但11月节日效应减弱,整体需求将边际走弱。
3、库存:PE方面10月受假期影响库存小幅增加,11月去库压力较大。PP方面10月供给高位,虽然炼厂积极去库,但下游刚需采购,总库存大幅增加,11月去库压力不减。
4、总结:供应方面,11月检修计划变动有限,PE产量相对平稳,但PP受新装置投产影响,供应将进一步上升。需求方面,下游订单将逐步走弱,企业开工同步下行,下游企业将转为去库,预计市场将继续维持刚需采购。综合来看,11月供强需弱,库存向下游转移压力偏高,现货价格较难出现大涨,但当月差已经在近5年最低水平,期货继续下跌也会促使下游点价或者盘面建库的行为出现,因此若原油价格保持相对平稳,聚烯烃将趋于底部震荡。
PVC:基本面仍有压力,库存维持高位
1、供应:10月假期之后部分企业集中检修导致损失量小幅增加,但恢复速度较快,开工率环比小幅下降,整体仍维持较高水平,伴随着新装置陆续投产,PVC产量又创新高,11月检修低谷,预计PVC供应继续增加。
2、需求:国内房地产施工表现仍然偏弱,水泥发运和螺纹表需数据显示房地产施工即将走弱,因此可以看到PVC下游的管材和型材开工下滑,预计11月管材和型材的开工继续下降。出口方面,随着印度反倾销政策执行窗口期及 BIS 认证延期节点临近,外商采购观望情绪浓厚,预计11出口表现不强。
3、库存:基本面依旧供强需弱,炼厂库存流向社会,总库存增加,仓单同步快速上升。11月国内需求有所走弱,且出口支撑不强,基本面压力仍然偏高,预计库存维持高位,变动有限。
4、总结:供应端,11月企业检修低谷,因此产量大概率维持高位;需求端,从水泥发运率和螺纹钢表观需求的数据来看,房地产施工将逐步走弱,对于PVC下游管材和型材的需求支撑有限,并且随着印度反倾销政策执行窗口期及 BIS 认证延期节点临近,出口预期不强。综合来看,PVC11月基本面仍有压力,库存维持高位,预计价格震荡偏弱。
甲醇:港口供应边际走弱,甲醇进入阶段性底部区域
1、供应:国内方面,多套检修装置10月内恢复正常,11月检修计划不多,预计产量继续增加。进口方面,10月伊朗装置恢复,产量重回高位,预计11月逐步下降,10月受制裁影响到港量下降,预计11月进口继续回落,当前印度-中国价差维持高位,后续若美国放松制裁,或有部分货流向印度。
2、需求:MTO利润在企业大幅提升负荷后开始松动,后续有降负的可能,传统下游甲醛开工预计围绕在三成附近;醋酸开工先减后增,索普装置检修至11 月10 日,英力士10 月15日检修45 天,安徽华谊10 月26 日检修
20 天,延长11 月有检修计划;BDO 开工有增加可能,其它产品开工变化不大。
3、库存:内地10月炼厂集中复产,伴随着下游外采的降低,库存环比增加。东部地区受制裁影响,大量到港货物不能卸货,浮仓增多,虽然港口库存见顶,但后续仍有压力。
4、总结:供应方面,11月国内供应将逐步回升,进口量将从高位回落,但前期浮仓较多,整体供应压力不减。需求方面,MTO利润在企业大幅提升负荷后开始松动,后续有降负的可能,传统下游支撑也相对有限。整体来看,11月供应和需求都有边际走弱预期,总库存预期见顶,因此预计甲醇价格将进入阶段性底部区域。
纯碱:11月市场逻辑或从宏观转向供需,基本面压力仍存
1、期货价格:10月纯碱期货价格先抑后扬,国庆假期之后盘面弱势下行,下旬之后低位弱反弹。截至10月31日收盘主力01合约报1225元/吨,较9月底收盘价1255元/吨下跌2.39%。
2、现货价格:10月纯碱现货市场报价多数稳定,个别地区轻碱价格有所回落。贸易商环节报价跟随盘面情绪波动,10月31日沙河地区重碱送到价格1185元/吨,较9月末的1165元/吨涨60元/吨。
3、供应:10月纯碱供应水平窄幅波动,开工及产量均未出现明显趋势性变化。截至10月末纯碱行业周度开工率86.89%,较10月初的一周提升1.95个百分点;纯碱产量75.76万吨,较10月初的一周下降2.55%。11月行业计划检修企业数量较少,且阿拉善二期产线存在出产品预期,纯碱供应水平仍有进一步提升预期。
4、需求:10月纯碱需求端暂无亮点。一方面,重碱下游浮法玻璃、光伏玻璃产能10月以来分别维持稳定、小幅提升550吨/天,纯碱刚需水平虽小幅回暖但幅度有限。另一方面,中下游采购情绪一般,仅低价补库需求有所跟进,大量囤购原料意愿不足。预计10月纯碱需求量较9月下降8%-8.5%左右,11月需求也暂无明显拐点,预计仍弱稳运行为主。
5、库存:10月纯碱企业产量整体高于出货量,库存累幅明显。截至10月末,纯碱企业库存170.20万吨,较9月末增幅6.38%。企业库存边际变化幅度下降,但当前库存仍处于同比最高,后续企业降价去库压力仍存。
6、成本利润:10月氨碱、联碱企业毛利均处于微幅亏损状态,月内煤炭及天然气价格走高带动部分工艺成本小幅抬升。当前纯碱企业亏损幅度有限,但11月之后原燃料价格支撑依旧较强,届时关注成本端对纯碱价格的影响。
7、宏观政策:10月下旬国内重要会议、国际贸易关系缓和等宏观重要事件给期价走势带来明显提振。目前宏观层面利好因素已经兑现,市场对此也交易完毕,后续纯碱市场或回归基本面逻辑。
8、观点小结:10月纯碱供需存都未发生超预期变化,盘面运行趋势相对温和。11月宏观等外围因素影响减弱,市场交易逻辑或将回归基本面。在供应提升预期、需求弱稳运行情况下,企业库存及出货压力依旧较大,纯碱期、现价格承压运行概率较大。关注新增产能出产品节奏、原料及能源价格走势、下游产能变化、纯碱库存变化。
尿素:11月市场扰动因素增多,期价宽幅波动为主
1、期货价格:10月尿素期货价格先抑后扬,国庆之后盘面快速下行,随后经历止跌企稳、低位反弹、高位走弱等阶段。截至10月31日收盘,主力01合约报1625元/吨,较9月底收盘价1670元/吨下跌2.69%。
2、现货价格:10月国内尿素现货价格走势偏弱震荡,主流地区现货价格波动幅度在10~20元/吨不等。截至10月31日山东、河南地区市场价格分别为1610元/吨、1590元/吨,二者均较9月末维持稳定。
3、供应:10月检修企业数量及力度不及9月,但尿素供应水平仍维持阶段性低位波动,预计10月尿素总产量较9月略微提升10万吨左右,增幅预计不超过2%。截止10月31日,尿素行业日产量18.88万吨,较9月末的20.15万吨下降6.30%。11月中旬之后北方供暖季开启后,尿素气头生产企业负荷仍有季节性下降预期,届时供应压力或进一步缓解。
4、需求:10月本处于秋季肥旺季周期,但10月中上旬北方降雨较多压制秋收及秋播进度,尿素农业需求持续受限。下旬之后天气好转,农业需求陆续启动,但全月需求预计仍较9月减少20%左右。11月之后国内农业需求进入淡季,但淡储需求或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增加,不排除承储单位低价入市采购从而给市场托底的可能。另外,11月之后下游复合肥开工存在季节性提升预期,利于尿素刚需消耗需求支撑。
5、库存:10月需求走弱长期压制企业订单成交及出货,尿素厂家累库幅度明显。截至10月末,尿素企业库存155.43万吨,较9月末提升26.19%,同比增幅24.2%。港口库存因出口窗口期结束而大幅下降,月内降幅75.72%,后续港口库存或回归低位区间运行,而企业也仍面同比最高的去库压力。
6、成本利润:10月煤炭、天然气价格小幅走高,带动部分工艺尿素成本提升。另外,在价格持续偏弱影响下尿素企业经营利润仍不乐观。11月之后北方供暖季期间能源需求及价格仍有强劲支撑,届时关注尿素成本支撑效应能否兑现。
7、出口及国际市场:9月我国尿素出口量137.12万吨,月环比增幅72.12%。虽然今年出口窗口期已经结束,但实际出口量或仍能体现在10月出口数据中。国际市场方面,10月初印度招标计划采购200万吨,实际仅成交43.07万吨,远低于采购计划,后续印度存在再次招标预期。虽然我国出口配额及出口政策暂未有新动态,但印方招标等动态或仍能给国内市场带来情绪联动。
8、观点小结:10月国内尿素市场面临供应低位波动、需求持续低迷、企业库存不断累积等多方限制,临近月末需求小幅释放、宏观情绪及成本支撑带动市场情绪回暖。11月之后国内需求淡季、出口窗口期结束、企业库存高位状态延续,国内市场供需压力依旧偏高。市场可能的支撑一是来自于11月中下旬之后气头企业负荷下降,二是来自于煤炭及天然气等能源价格走高带来的成本支撑效应,三是来自于淡储需求释放及下游开工提升带来的刚需提升,四是国际市场及印标、出口政策变化等预期。综合来看,尿素市场11月之后仍面临多方基本面压力,但市场不确定因素也将增加,期货盘面波动幅度或较10月进一步提升,但目前尚未出现趋势性行情可能,建议以区间宽幅震荡思路对待。关注原料价格及尿素成本变化、中下游及承储企业采购意愿、国际市场及我国出口政策动态、宏观及商品市场整体情绪。
玻璃:外部利好消化完毕,供需矛盾仍难扭转
1、期货价格:10月玻璃期货价格整体处于下跌趋势,国庆假期之后盘面快速下挫,下旬之后维持底部震荡趋势。截至10月31日收盘,主力01合约收盘价1083元/吨,较9月底收盘价1210元/吨下跌10.50%。
2、现货价格:10月玻璃现货价格走势同样偏弱,截至10月31日国内浮法玻璃市场均价1167元/吨,较9月末下跌84元/吨,其余主流地区价格月内跌幅在50~110元/吨不等。
3、供应:10月玻璃供应水平基本持稳,月内市场预期的沙河产线原料切改未能落实。截至10月末,玻璃在产日熔量16.13万吨,较9月末持平。考虑部分产线出产品等影响,10月玻璃实际产量较9月预计提升3.94%左右。后续供应端仍面临沙河产线原料切改、北方大气污染治理等环保因素扰动的可能。
4、需求:10月本处于需求“银十”的旺季周期,但旺季不旺现象再现。下游订单较9月有所减弱,且回款问题仍限制下游产业对原片玻璃的需求高度,预计10月玻璃消费量较9月下滑10%左右。年底前部分工程单仍有赶工预期,玻璃需求或仍有刚需支撑。不过,受制于房地产新开工及竣工面积同比负增长状态,且下游订单及开工整体表现弱于往年同期,预计玻璃终端需求改善力度仍较为有限。
5、库存:在供增需减的情况下玻璃企业库存10月累积幅度达到10.84%,且当前库存同比偏高28.85%。11月之后玻璃库存存在季节性小幅去化概率,但近两年玻璃基本面指标季节性规律有所减弱,库存实际变化幅度仍取决于需求力度。
6、成本利润:10月煤炭及天然气价格走高带动部分工艺玻璃成本小幅抬升,行业利润继续萎缩。后续若沙河地区产线原料切改工作进展顺利,则将导致每吨玻璃成本提升100元左右,再加上北方供暖季开启后煤炭、天然气等价格仍有上行驱动,预计玻璃成本支撑效应将逐步显现。
7、宏观政策:10月下旬国内重要会议、国际贸易关系缓和等宏观重要事件给玻璃期价走势带来阶段性提振。但国内会议对房地产、反内卷等表态被市场解读为政策不及预期。后续宏观等外围因素影响减弱,市场交易逻辑或将回归基本面。短期玻璃供需矛盾仍难以有效缓解,厂家也仍面临较大的去库压力,后续降价去库、保价等策略仍有可能给市场带来波动。预计11月玻璃期价底部偏弱盘整为主,关注需求跟进力度、产线变化情况、原料及能源价格走势、宏观及商品市场相关品种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