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供应过剩影响,生猪价格从8月中旬持续下行。截至28日,全国生猪均价已跌至12.26元/公斤,局部区域甚至跌破12元/公斤,创下年内新低。今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下探至12240元/吨,为2024年5月以来最低价格。
猪价不断下跌,已逼近养殖企业的成本线,部分中小养殖户已面临亏损。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因能繁母猪高存栏及上半年新生仔猪增加,生猪供给短期内难以改善,猪价仍将寻底。长期来看,在生猪产能调控政策影响下,市场供需格局有望得到改善。
供应居高难下猪价连跌不止
“现在市场上的猪多得不能再多了。”卓创资讯分析师容志发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8月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103.5%。
“从新生仔猪来看,今年上半年月度新生仔猪数量环比增加,对应今年下半年生猪出栏数量呈现增加趋势,而生猪出栏体重仍处于近几年相对高位。”格林大华期货研究院农产品分析师张晓君表示,在阶段性供给宽松格局下,猪价不断承压走弱。
存栏数量高企,出栏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源源不断的生猪涌入市场。据Mysteel预计9月生猪计划出栏量达1331.95万头,较8月实际出栏量小幅增长1.29%,较去年同期增加17.46%。具体来看,受8月高温淡季影响,部分养殖企业未完成当月出栏任务,将生猪推迟至9月销售,进一步加大了9月出栏压力。
容志发表示,近期两广地区受台风天气影响,养殖端有提前出栏动作。随着双节到来,市场备货意愿提升,部分前期压栏的猪源将加速出栏。
张晓君进一步补充,当前龙头企业后备母猪存栏充足,淘汰低产母猪的同时,生产效率也在持续提升。部分龙头企业PSY(母猪生产效率)已经达到28-29头,排除疫病影响,生产效率提升为生猪出栏供给提供保障。
与此同时,消费端也并未给猪价带来明显提振。张晓君告诉记者,9-10月份下游消费相对平淡,尚未进入年底的季节性消费旺季。市场较为关注今年12月-2月下游消费增长幅度。从前几年来看,南方季节性腌腊消费增量幅度不及市场预期;北方春节备货消费增量明显,但持续周期较短。整体年底季节性消费季环比增加,但增加幅度相对有限。
底部尚未来临
低迷的猪价不断压缩养殖企业的利润,对于养殖成本高的散户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在哈尔滨,养殖户马洪堃的猪场正以每头猪亏损约100元的速度消耗着前些年积累的利润。“大家都在挺,看谁亏得少,最后存活下来。”这位拥有十年养殖经验的从业者表示,为减少亏损,他正在考虑给存栏母猪减重。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自繁自养的养殖群体亏损情况为116元/头,而仔猪育肥群体亏损为263元/头。
“现在全行业里集团的养殖成本差不多在6块5左右,好一点的话可能到6块,散户的话是7块钱。”容志发表示,当前猪价已到多数养殖企业的成本线。
而多位受访者认为,猪价尚未见底,行业将继续处于“磨底阶段”。
张晓君认为,短期来看,阶段性供强需弱施压猪价弱势延续;中期来看,因上半年全国新生仔猪数量环比增加,对应下半年生猪供给增量预期仍存,将限制猪价上涨幅度。
“现在我们监测的屠宰场,母猪的价格还没有降下去,母猪价格还是5块钱一斤,如果降到3块钱,就证明母猪存栏淘汰比较多,导致屠宰场存货太多降价处理。”马洪堃表示,淘汰猪的价格没有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仍居高,猪价短期内难以反弹。
长期来看,在生猪产能调控政策下,生猪市场供需或将迎来利好。
据中金公司研报,随着近期相关会议再度强调推动生猪产能调控措施落实落地,四季度将是生猪产能去化的关键期,若目标严格执行,能繁母猪存栏开启实质性、趋势性存栏下降,并达到3900万头附近,按照10个月左右的传导周期,商品猪出栏量下滑或在2026年下半年逐步兑现,供需格局亦将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