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一
中储粮大杨树、红彦镇、塔温敖宝镇等直属库启动的新豆收购计划,收购价格定为1.85元/斤,与去年持平。该价格低于当前市场价,对农户而言并不理想,其政策效应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这一收购价有望为低蛋白大豆价格提供底部支撑;另一方面,它也抑制了其现货市场的上涨动能。此外,随着集中还粮截止日期日益临近,此前支撑豆价走强的一个关键因素正被消化,后续市场能否维持稳定,需重点关注政策投放节奏、新豆上市压力以及下游需求的承接能力。
豆二
当前市场关注焦点集中于两方面:一是美国农业部将于11月14日发布的供需报告,市场正提前计价单产下调带来的供应收紧预期,这一潜在利多因素为美豆盘面提供了底部支撑;二是白宫此前透露的中方承诺在2025年最后两个月采购至少1200万吨美国大豆的贸易安排,其具体执行节奏与规模将直接影响美豆出口前景。
豆粕
美国农业部将于14日发布供需报告,市场当前计价单产下调带来的供应减少,潜在利多构成盘面底部支撑。同时白宫贸易协议中关于中方采购1200万吨大豆的潜在安排也引发市场关注,聚焦具体执行细则情况。国内方面,油厂方面挺价心态犹在,因现在油厂榨利较差,依托于成本抬升,后续现货价格有上冲动力。油厂方面挺价心态犹在,因现在油厂榨利较差,依托于成本抬升,后续现货价格有上冲动力。短期趋于震荡,等待美国方面的数据指引。
豆油
美国农业部将于14日发布供需报告,市场当前计价单产下调带来的供应减少,潜在利多构成盘面底部支撑。同时白宫贸易协议中关于中方采购1200万吨大豆的潜在安排也引发市场关注,聚焦具体执行细则情况。国内方面,豆棕、菜豆价差进一步修复,国内豆系因进口大豆成本较高走势偏强,其中因豆油受油脂整体走势的拖累,走势弱于豆粕,油粕比走缩。由于豆油01有高成本支撑,豆棕价差可能进一步修复
棕榈油
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MPOB)公布最新一期供需月报显示,马来西亚10月底棕榈油库存较前月增加4.4%,至246万吨。MPOB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0月毛棕榈油产量较前月增加11.02%,至204万吨;当月棕榈油出口量增加18.58%至169万吨。报告发布之前的调查显示10月库存预计为244万吨,产量料为194万吨,出口量料为148万吨。库存符合预期,产量高于预期,出口也高于预期。总体报告偏中性。不过随着库存偏高的利空消化,市场有利空出尽的态势,利好棕榈油的走势。近期印度买船活跃,支撑马棕期价上涨。且国内豆棕价差快速修复,棕榈油性价比逐渐提升,需求在近期提振较为明显。另外棕榈油减产预期依旧存在且在11月进一步强化,市场关注度较高。
菜油
洲际交易所(ICE)油菜籽期货周一收高,受助于美豆出口前景乐观预期。隔夜菜油2601合约收涨0.94%。加拿大谷物委员会(Canadian Grain Commission)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25年8月1日至2025年11月2日,加拿大油菜籽出口量为142.33万吨,较上一年度同期的309.97万吨减少54.1%。加菜籽出口明显下滑,给市场带来一定压力。不过,加拿大与巴基斯坦发表联合声明称,双方已达成协议,将推动加拿大油菜籽出口至巴基斯坦。这一消息为加拿大油菜籽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其它方面,马棕11月上旬出口数据仍然不佳。不过,由于马棕10月出口显著超预期,让市场悲观情绪略有缓和。近月进口菜籽供应结构性收紧,现阶段油厂菜籽消耗殆尽,停机现象较为普遍,菜油也将继续维持去库模式,对其价格形成支撑。不过,豆油供应充裕,且替代优势良好,使得菜油需求维持刚需为主。盘面来看,前期连续下跌后,近来菜油期价低位有所修复,短期观望。
菜粕
芝加哥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周一收涨,受助于美国政府结束停摆迹象。隔夜菜粕2601合约收跌0.91%。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确认,中国已同意在本季(截至明年1月)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并在未来三年每年至少采购2500万吨美国大豆。美豆贸易乐观情绪支撑下,提振美豆期价大幅上涨。成本传导下,利好国内粕类市场。不过,随着乐观情绪逐步被市场消化后,近期美豆涨势放缓,期价高位震荡。近月加菜籽和菜粕进口仍将受限,且现阶段油厂菜籽消耗殆尽,停机现象较为普遍,供应端压力较小。不过,随着温度下滑,水产养殖需求逐步转弱,菜粕刚需下滑。同时,大豆供应相对充裕,且豆粕替代优势良好,削弱菜粕需求预期。菜粕市场处于供需双弱局面。总的来看,受贸易乐观情绪提振,近来两粕均低位反弹,短期有所转强。后期关注中加贸易政策能否迎来突破。
玉米
芝加哥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周一收高,追随美豆涨势。隔夜玉米2601合约收涨0.83%。分析师预计,截至11月2日,美国玉米收获完成83%,高于一周前预估的72%。随着美玉米收割推进,供应压力将逐步增加。不过,近来美豆和小麦的上涨对美玉米价格带来外溢支撑。国内方面,国内主产区仍处于销售压力释放阶段,基层种植户及贸易商积极售粮变现,市场供应量相对充足,不过,随着市场多元主体陆续建库,中储粮增量入库操作增多,基层粮源流通速度有所放缓,深加工企业收粮难度略增,部分企业已陆续上调收购价格。盘面来看,近日玉米整体走势有所偏强,短期观望。
淀粉
隔夜玉米淀粉2601合约收涨0.73%。随着新季玉米上市量逐步增加,原料玉米供应较为充裕。且企业加工利润回暖,行业开机率持续回升,供应端压力增加。不过,下游近期签单提货略有放缓,库存方面表现微增。截至11月5日,全国玉米淀粉企业淀粉库存总量113.8万吨,较上周增加1.00万吨,周增幅0.89%,月增幅0.89%;年同比增幅33.26%。盘面来看,淀粉随玉米市场同步震荡收涨,短期观望。
生猪
供应端,为了完成年度出栏计划,预计后市规模场恢复出栏。只是价格下跌可能导致部分散户有惜售抗价情绪,令压力阶段性小幅减轻。二育方面,当前二育入场态度谨慎,关注价格波动对二育入场动态的影响。需求端,气温波动,上周屠宰场开工率下滑,显示市场终端需求虽有改善,但是提振力度有限。总体来说,当前供需格局仍然偏松,限制价格走势,只是当价格进一步下跌时,供需博弈或将加剧,从而使得价格有所反复。
鸡蛋
养殖端持续亏损使得补栏积极性下滑且老鸡淘汰量有所增加,蛋鸡存栏小幅回落,市场氛围略有好转。不过,蛋鸡在产存栏仍然处于高位,老鸡尚未出现超淘,高产能仍是市场主要关注点。盘面来看,近日鸡蛋期价呈低位反弹态势。不过,高产能压力仍存,或限制其反弹空间,谨慎追涨。
苹果
新季晚富士地面交易陆续收尾,交易集中在山东和山西产区。入库进度看,甘肃入库基本结束,陕西入库进入尾声,山东产区栖霞等地果农货源仍在大量入库中。据Mysteel统计,截至2025年11月5日,全国主产区苹果冷库库存量为698.42万吨,低于去年同期(813.44万吨)115.02万吨,由于目前部分主产区入库工作正在进行中,当前入库进度不代表最终入库高峰值。山东产区库容比为41.03%,同比减少13.42%,陕西产区库容比为56.81%,同比减少10.77%,山东产区新季晚熟富士果个偏小、果面质量较差,整体呈现减产减质趋势。陕西入库进入收尾阶段。当前晚富士库存处于近几年以来偏低水平,在盘面逐渐兑现,价格波动加剧。操作上,短期逢回调买入多单,注意风险控制。
红枣
新疆主产区新季红枣情况,和田等地区收购结束,阿拉尔、阿克苏等地区下树进度在3-4成,客商采购积极性减弱。据 Mysteel 农产品调研数据统计,截止2025年11月6日红枣本周36家样本点物理库存在9541吨,较上周增加193吨,环比增加2.06%,同比增加131.35%,样本点库存增加。客商对性价比较高的旧货采购积极,对于新季产区原料采购积极性减弱。产区进入集中下树阶段,关注买方采购积极性及采购结构变化。销区市场价格小幅下调,下游客户多观望按需拿货。操作上,前期空单可获利了结,新单暂且观望。
棉花
洲际交易所(ICE)棉花期货周一上涨,美国政府结束停摆的迹象提振市场氛围。ICE 12月棉花期货合约收涨0.69美分,或1.08%,结算价报每磅64.31美分。国内市场:供应端,据棉花信息网统计的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11月3日,全疆棉花采摘进度约96.1%,较去年同期快2.1个百分点。新疆棉花采摘、收购进度加快,收购价格稍有所下降。当前商业库存逐渐回升,进口棉库存明显增加,刷新3个半月高点,由于进口棉出库较少,市场交易量有限,到港量稳定。需求端,纺纱加工利润稍有好转,企业对未来需求信心有转迹象,但新订单增加仍有限,关注出口情况。总体上,新棉上市压力增加,但疆棉单产不及预期,支撑棉市。下游需求表现较弱,不过关税降低利于棉纺出口,也存在一定支撑。当前多空交织,短期暂且观望。
白糖
洲际交易所(ICE)原糖期货周一上涨,因对美国政府停摆可能很快结束的希望推动大宗商品市场走高。ICE交投最活跃的3月原糖期货收涨0.1美分,或0.70%,结算价报每磅14.20美分。巴西对外贸易秘书处公布的出口数据显示,巴西10月份出口食糖420.5万吨,同比增加13%。巴西2025/26榨季(4月-次年3月)以来截至2025年10月巴西糖累计出口2195.68万吨,同比减少5.27%,10月巴西出口糖同比增加,供应压力仍明显。不过当前榨季进入尾声,预计后期出口进入季节性减少趋势。国内受进口配额及政策问题,跟跌不明显。当前广西糖厂积极去库为主,新榨季开榨在11月中下旬居多,存在延后开榨预期,给陈糖增加了些许销售机会。整体市场并无太多驱动因素,短期价格低位运行为主,关注10月进口数据。
花生
全国供应压力持续释放,整体来看油料米占多,但大部分油厂处于观望未开秤状态,食品厂需求一般,需求端承接力偏差。现阶段河南产区出货量有限,雨后存在集中上量的隐忧,待河南产区货源供给稳定后,主力油厂或将逐步入市收购,市场继续关注主力油厂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