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
观点:新花生整体平稳,期货震荡为主
河南产区上货量有所增加,农户优先出售次货为主,市场以质论价,优质干货农户惜售,价格较为平稳。东北产区新花生质量较优,近日价格微幅上扬后趋稳调整,购销一般。山东部分地区百姓农忙中出货量小,质量差异大,部分从东北调货,购销偏淡。目前整体购销仍偏谨慎,虽然基层惜售情绪较重;但考虑今年新花生整体供应较大,食品米需求疲软,开收中的油厂卸货压力偏大,压价现象明显,中期花生行情上行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现货花生短期或维持大体平稳,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农户后续出货积极性,以及主力油厂入市收购意愿。
策略:期货盘面短期或在7700-7900区间震荡为主,关注价格区间两端表现。
棕榈油
观点:MPOA马棕产量增幅扩大,国内豆棕油走势继续分化
产地,机构预期10月马棕产量出口库存分别增5-14%、4-6%和3.5%。
国内,豆油现货成交一般,库存周比小降至122万吨。棕榈油现货整体成交偏好,库存60万吨附近;但进口利润倒挂幅度较大,无新增买船。
策略,国内恢复购买美豆且公布关税细则,继续提振市场情绪,CBOT大豆站稳1100关口,CBOT豆油受成本带动止跌。机构预期10月马棕产量出口同增,月末累库幅度达3.5%,供需数据偏空;印尼前9个月毛棕及精棕出口同比增11.6%,8月生柴端消费升至111万吨高位,不过2025年产量高于预期将缓和印棕供需局势且B50计划不确定性增加引发市场担忧;印度10月棕榈油进口量大幅下滑,短期利空继续释放,BMD毛棕延续跌势。
操作上,东南亚政策预期模糊且供需数据缺乏支撑,国内关税细则公布提振美盘情绪,产地继续分化并向内盘传导,棕榈油重心不断下移,豆棕价差继续修复,暂时观望,谨慎追空。
白糖
观点:供应预期过剩,内外糖价承压
国际方面,市场预期印度产量过剩,昨日ICE原糖收跌,盘中再次突破前低。基本面仍偏弱,据机构预测,25/26榨季全球糖供应过剩198万吨,而上一榨季为500万吨供应缺口。10月上半月巴西中南部产糖248.4万吨,同比增加1.25%,制糖比为48.24%,累计产糖3601.6万吨,同比增加0.89%,累计制糖比为52.36%。印度北部邦现已开榨,得益于前期天气较好,甘蔗产量和出糖率有所提升,新榨季产量和可供出口量预计增加,糖价承压。
国内方面,新糖已上市,但还未上量,进口糖因低成本仍主导国内供应,对国内糖价施压。但进口数据环比进一步回落,且近期糖浆预拌粉管控政策加强,现处于新旧榨季转换节点,需求端成交一般,下游按需采购,整体来看,短期国内糖价下行空间存在一定支撑,后续需关注国内生产情况和天气。
策略,市场对新榨季全球供应过剩预期有所扩大,国际糖价承压,短期预计震荡偏弱。国内甘蔗主产区开榨,新糖陆续上市,虽国际供应仍占主导,但进口数据下滑,预计国际供应影响有所减弱,短期预计震荡偏弱,关注5400支撑位。
棉花
观点:美棉表现偏弱,郑棉延续震荡
国外,美国政府停摆,近期USDA各类美棉报告均未发布。美棉产区降雨匮乏,美棉收割加速,新棉上市对棉价带来压力;9月美国CPI同比上涨3%低于预期,美棉终端消费收缩,美联储如约降息25个基点。近期美元指数止涨,美原油再度回落,而美国谷物表现偏强,多空交织美棉震荡走低。
国内供应端,当前棉花商业库存开始季节性回升,新棉上市压力持续增加,不过机构调研显示今年新疆棉花亩产不及预期,支撑短期籽棉价格偏强;而下游需求表现偏弱,纱厂订单增加有限,不过中美关税降低利于国内棉纺出口,对郑棉存在支撑。
策略:多空交织美棉震荡走低。中美取消部分关税利好棉纺出口,不过国内棉花库存低位回升,郑棉压力仍存,短期棉价走弱。关注新棉上市与下游补库节奏,短期棉价震荡运行,中长期仍将保持弱势。操作上,暂时观望。
玉米
观点:美玉米再度走强,国内玉米延续震荡
外盘方面,近期美玉米产区降雨有限,玉米收获持续推进;受中国将增加采购支撑,美小麦持续走高,拉动美玉米表现强势。
国内方面,全国玉米收获基本完成。近期华北降雨将增加,或刺激农户加速售粮,短期上量小幅增加;东北新粮上市增加,不过港口走货偏快拉动价格上涨;受下游养殖利润倒挂影响,企业备货谨慎,南方销区购销清淡。全国新粮现货价格稳定运行。
策略:美小麦拉动美玉米表现强势。国内新粮短期上量小幅增加,下游购销清淡,玉米现货稳定,短期盘面表现坚挺;中长期来看,新季玉米丰产,玉米仍将低位筑底。操作上,暂时观望。
豆粕
观点:美豆继续走高,连粕表现强势
成本端,美国政府停摆,近期各类USDA报告均未发布。不过美豆产区降雨稀少,大豆收获预计加速,市场预估美豆收获超9成,大豆上市压力持续;中美马来会谈取消芬太尼关税,且中国将增加美豆进口,美豆继续走高。
国内,近期大豆到港充足,国内豆粕市场购销一般,油厂开机率逐步下降,下游延续补库,油厂豆粕成交一般,提货旺盛。短期油厂大豆库存下滑,豆粕库存小幅走高。
策略:美豆继续走高。国内端近月大豆采购基本完成,远月大豆采购逐步推进;短期进口大豆到港充足,国内大豆及豆粕库存充足;国内增加美豆采购使远月缺口将不复存在,且美豆受出口增加支撑表现偏强,短期连粕跟随走高,中长期仍将延续筑底。操作上,暂时观望。
鸡蛋
观点:现货整体趋稳,大小码价差走强
近期,全国蛋价整体趋稳。季节性规律显示,冬季跌价有囤货托底,涨价有供应压制,价格有望进入震荡阶段。
供给方面:近期大小码价差出现走强,一方面可能是,养殖端加速淘汰高龄蛋鸡,导致大码蛋产能下降;另一方面,新开产蛋鸡增多,近期的开产多半是进口鸡品种,预计11月新开产也不会少。
需求方面:下游需求表现平稳,贸易商大多随销随采,库存变化不大,普遍以随行就市为主,主动建库及备、补货情绪不高。
策略:基于淘鸡领先指数推演,蛋价在明年3月之前或将延续跌势,中长线建议逢高沽空为主,短线暂观望。
生猪
观点:现货再次回落,关注腌腊进度
进入11月,市场看涨情绪消退,受二次育肥转为观望、终端猪肉消费跟进不足等因素影响,猪价出现回落。
供给方面,随着天气逐渐转凉,生猪采食量增加,加快生猪生长速度,同时新生仔猪对应11月生猪出栏供给依旧偏大。
需求方面,当前屠企分割入库减量,二育进场补栏量也出现一定幅度减少,同时终端需求白条跟涨幅度不及毛猪,贸易商拿货意愿不强。南方部分地区虽陆续启动腌腊备货,但整体进度偏慢,尚未形成规模性需求。
策略:通过构建反映仔猪供应和需求的领先指标判断,猪价在未来三个月或继续承压。操作上,建议中长线逢高沽空1月合约,短线暂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