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
观点:现货整体趋稳,期货暂有支撑
据各方数据统计,新季花生种植面积小幅增加,排除极端天气影响下,新季花生总产量预计维持高位。随着时间推移,河南新季花生上市供应量将逐渐增加,将加剧市场偏次货源加速出清,市场价格成交偏弱趋势短期或将持续。短期看现货价格维持震荡偏弱概率较大,远期行情主要关注天气影响新季花生收获情况以及市场需求是否有明显改观。
策略:期货方面,花生加权指数区间震荡已接近一年,面对花生种植面积近两年持续增长,需求端未见明显变化下,供需主矛盾明朗,行情炒作缺乏动力。中远期看,整体商品行情处于明显涨势中,油脂类整体走势强于其他商品;花生震荡偏弱持续周期较长,一旦政策或者其他因素有所变化,花生价格或将脱离震荡区间。短期看价格虽在区间下沿震荡暂有支撑,但要考虑跌破区间加速下行的发生概率。综合考虑,趋势交易者可构建期货合约多头+买入虚2-3档看跌期权构建保险策略尝试介入。波段交易者观察价格回落区间下沿过程中抛压(成交量)是否减弱,判断支撑力度。若价格持续在区间下沿震荡,期权交易者可待波动率有所下降时,采取双买策略做多波动率。
棕榈油
观点:情绪有所缓和,菜系涨势放缓
产地,8月初马棕产量降17.27%,出口增23-66%;9月毛棕参考价4053.43令吉/吨。USDA报告美豆单产53.6蒲/英亩,库存2.9亿蒲。
国内,豆油现货成交较好,棕榈油刚需采购。豆油累库至114万吨;再增11月期棕榈油买船1条,本周累积新增2条买船。
策略,USDA8月报告如期上调美豆单产,不过收获面积下调导致总产量及期末库存同步下修,报告整体利多,隔夜CBOT大豆继续反弹。7月马棕库存增幅小于预期,8月初产量回落、中印采买带动出口大增23-66%,并上调9月毛棕参考价,马棕供需形势好转;印尼重申2026年开始实施50%计划;政策及产业均存支撑,BMD毛棕重心继续上移。
操作上,市场逐步消化中国对进口加拿大油菜籽反倾销调查裁定落地的影响,菜系涨势放缓;马棕增库不及预期及8月出口增加支撑棕榈油走势,前期低位多单继续持有;新单谨慎追高,等待回调机会。
鸡蛋
观点:高存栏背景下,旺季可能难旺
近期贸易商怕跌心里严重,拿货谨慎,按需采购,产区整体走货略慢。需求季节已到,鸡蛋低价还走不动货,今年旺季难旺的可能性很大。
传统7-8月鸡蛋现货出现上涨,主要受梅雨季淘鸡加速、高温导致产蛋率下降、中秋节前备货的驱动。但今年产能去化力度明显不足,中秋备货为时尚早,高温掉蛋率也越来越小,旺季反弹动力明显受限。
策略:7月初期货盘面高升水刺激期现套利抛压,促使期货快速下跌修复基差。在市场供需预期延续的背景下,近端面临较大供给压力,远端随着产能去化预期加强将逐步好转。在养殖利润亏损导致产能出清之前,鸡蛋期货近弱远强格局有望延续。
生猪
观点:政策层态度坚决,猪价稳定运行
继7月23日农业农业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后,近日一份“中国畜牧业协会关于召开猪业分会会长办公会扩大会议的通知”广为传播。通知显示,会议时间为2025年8月13日,旨在深入落实此前农业农村部“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参会人员主要包括畜牧协会猪业分会的执行会长、会长、副会长、副秘书长单位,并特别邀请中小场户地方协会代表参会。会议讨论的重点是近期在调减能繁母猪、减少二次育肥、控制出栏体重及联农带农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下一步打算。由此看来,政策层调控态度坚决,举措更为务实。
策略:猪肉价格波动对我国CPI影响显著,政策层坚定维稳猪价,头部企业认真执行降重去产能,为产业均衡发展提供支撑。在政策定力与企业行动高度协同下,预计下半年的市场路径可能与2023年类似,猪价将在温和上涨的情况下体重出现明显下降。生猪期货主力合约动态构建看涨牛市价差。
棉花
观点:美棉回落调整,郑棉表现偏强
国外,受西南部产区干旱影响,8月USDA报告下调美棉收获面积130万至736万英亩,尽管单产上调53至862磅/英亩,但产量仍下调139万包至1321万包;而总需求下调50万包,美棉期末库存下调100万包至360万包。本次报告超预期利多,不过美棉在连续三天上涨后回落调整。
国内供应端,当前棉花商业库存持续消耗,且进口棉花偏少,下游需求处于淡季,纱厂开工走低,出口有限使成品库存不断累积,且中美关税措施展期不利于下游棉纺出口,对郑棉持续利空。
策略:连续上涨后美棉回落调整;国内棉花在经历抢出口带来的阶段行情后重回低位,当前棉花市场库存仍在持续消耗,但下游需求整体表现偏弱,同时新季棉花生长状况良好。短期市场或受美棉利多带动,国内棉花继续低位反弹。
玉米
观点:美玉米暂时止跌,国内小幅反弹
国外方面,市场继续消化USDA报告的超预期利空,不过美玉米跌至前低后暂时企稳。
国内方面,小麦收购继续扩大,对麦价形成支撑;玉米处于青黄不接阶段,近期进口玉米拍卖持续进行,但成交率逐渐萎缩,山东加工企业门前到车辆一般,东北贸易商缓慢出货,短期玉米现货震荡偏弱。
需求方面,当前饲企库存相对充裕,养殖需求进入淡季抑制补库,饲企随用随补;同时玉米加工进入淡季,加工利润持续亏损,加工企业亦随用随补。
策略:美玉米继续消化利空,不过盘面暂时止跌;国内储备收购扩大支撑麦价坚挺,短期玉米上量偏少支撑现货,但进口玉米拍卖继续,市场看空情绪仍存。不过近期在农产品整体上涨气氛带动下,玉米盘面小幅反弹;中长期来看,随着新季玉米收获临近,贸易商抛压逐渐加大,叠加新季玉米产情尚可,玉米整体将弱势运行。
豆粕
观点:消化USDA报告利多,连粕高位震荡
成本端,8月USDA报告超预期利多,其中种植面积大幅下调250万英亩至8090万英亩,尽管单产上调1.1蒲/英亩至53.6蒲/英亩,但产量仍减少4300万蒲至42.92亿蒲;同时由于新季大豆出口进度偏慢,出口下调4000万蒲基本抵消了产量减幅,但期初库存减少导致期末库存下调2000万蒲至2.9亿蒲。利多支撑下美豆继续保持强势。
国内,近期大豆到港充足,7月进口大豆1166.6万吨为历史同期最高,短期国内大豆供应充足,油厂开机率回升至正常水平,同时近期下游补库减弱,豆粕现货供需宽松;油厂大豆及豆粕进入累库周期,短期大豆库存增加、豆粕库存微降。不过中美关税展期带来关税溢价,支撑连粕进口成本。
策略:当前豆粕市场交易逻辑为弱现实与强预期,其中二三季度国内进口大豆大量到港保证豆粕供应充足,但中美关税存在导致四季度豆粕存在供需缺口预期,同时美豆减产确立强化了进口成本上涨预期。短期来看,豆粕将延续短期强势;中长期来看,美豆与连粕或将出现先强后弱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