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
观点:新花生大体平稳,期货震荡为主
产区天气变化将直接影响晾晒进度、供给量及新花生质量。本周河南产区由于阴雨天气持续,春花生内霉现象普遍,品质差异较大,报价混乱,买方观望居多,交易不多。客商、需求端采购更倾向于品质相对稳定的河北、辽宁。东北产区新花生预计9月底将逐步上量。主力油厂目前仍以观望为主。短期现货行情由于河南春花生品质问题,东北、山东新花生尚未大面积上市情况下,干货好货价格短期或将较为坚挺,但市场需求不佳,好货价格上行空间依然有限;中长期行情主要关注天气影响新季花生品质情况以及市场需求是否有明显改观。
策略:期货方面,整体震荡为主,关注价格区间内回落情况,短线交易为主。
棕榈油
观点:棕榈油止涨调整,菜油在万元大关多空争夺
产地,9月前半月马棕产量降8%,同期出口增2-3%。
国内,豆油现货日成交较好,棕榈油成交放量。本周新增1条10月期棕榈油买船,豆棕油分别增库至125万吨和67万吨。
策略,美豆压榨需求强劲,不过小型炼油厂豁免重新分配方案未定且出口市场未明显好转,CBOT大豆涨势放缓。沙巴州水灾影响棕榈油收获和运输且节日密集,9月前15日马棕产量降幅扩大至8%,同期出口转增2-3%,整体看,9月马棕供需形势转好;印尼生物柴油技术取得新突破,或在2026年实施B45。国内进口加菜籽持续偏低,菜油消化库存为主,4季度供应收紧预期不变。
操作上,市场对马来降雨及美生柴扰动交易动能减弱,整体情绪降温,且国内高库存压制,菜油在10000大关多空争夺,棕榈油止涨调整,前期低位多单继续持有,中长期继续寻求回调低点。
棉花
观点:美联储如约降息,美棉及郑棉均表现偏弱
国外,9月USDA报告影响中性基本被盘面消化。而近期美棉产区降雨较少,截至9月9日美棉产区干旱比例增至32%,截至9月14日美棉优良率降至52%,同时美棉收割录得9%,略高于往年均值。另外美联储如约降息25个基点符合预期,美元跌后反弹,美原油及美国谷物表现偏弱,拖累美棉走弱。
国内供应端,当前棉花商业库存持续消耗,且进口棉花偏少,目前部分地区新棉采收开启,但上市量有限,而下游需求有所好转,但整体仍显疲软。
策略:外围拖累美棉走弱。国内棉花库存仍在持续消耗,对棉价提供支撑;不过新棉逐步开启收获,且当前下游需求仍显偏软,郑棉压力持续存在。短期郑棉高位震荡,中长期在丰产压力下仍将表现偏弱。
玉米
观点:美玉米震荡偏弱,国内玉米短时企稳
国外方面,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符合预期,短期宏观利好出尽,美玉米震荡走低。
国内方面,产区新季玉米上市逐渐增加;近期进口玉米拍卖持续进行,但成交率表现较差;山东加工企业门前到车辆较多,短期玉米现货承压。需求方面,当前饲企和加工企业库存季节性减少,新粮大规模上市前企业补库谨慎,延续随用随补。
策略:美玉米震荡偏弱。新粮逐步玉米上市导致近期玉米上量增加,同时进口玉米拍卖继续,市场看空情绪仍存,盘面回落至关键支撑后企稳;中长期来看,新季玉米产情尚可,丰产预期仍存,玉米仍将弱势运行。
豆粕
观点:美豆震荡走低,连粕短期偏弱
成本端,9月USDA报告中性偏空基本被盘面消化;市场关注中美经贸谈判,目前美豆采购仍未出现;美豆压榨仍表现良好,8月大豆压榨1.8981亿蒲高于预期;而近期美豆产区天气高温干燥,美豆优良率继续下降至63%符合预期,干燥天气同样利于美豆成熟及收割,美豆首次收割进度报告录得5%符合预期。另外美联储如约降息25个基点,短期利好出尽,美豆震荡走低。
国内,近期大豆到港充足支撑国内供应,油厂开机率保持高水平,同时近期下游补库一般,豆粕现货供需宽松,油厂大豆及豆粕继续累库。
策略:宏观利好短期出尽,美豆震荡走低。关税存在背景下,国内豆粕延续“弱现实,强预期”格局;关税取消或下调,关税溢价减弱,国内连粕重心将下移。短期连粕观望为主。
鸡蛋
观点:鸡蛋呈现慢去化、陡结构、高波动
供给端,淘鸡日龄虽已回落至500天,仍高于前几轮周期低点,产能收缩有限;且可淘老鸡减少,去化节奏趋缓。9月气温下降,产蛋率回升,叠加5月补栏鸡苗陆续开产,新增产能持续释放,供应压力加大。
需求端,开学季及中秋节前备货带动采购需求上升,产销区库存快速消化,推动价格季节性反弹。
策略:单边策略,基于淘鸡领先指数推演,蛋价在明年3月之前或将延续跌势,建议逐月逢高做空近月合约。套利策略,基于期限结构演化规律,在养殖利润亏损导致产能深度去化的过程中,鸡蛋期货近低远高的格局有望延续,反套操作仍可滚动布局。期权策略,高波动环境下,期权卖方更具性价比。初期可构建卖出宽跨式组合以获取权利金收入,待行情启动后,可适时转换为熊市价差。
生猪
观点:政策继续加码
9月16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在北京召开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会议提出利用半年左右时间调减100万头能繁母猪的明确任务,并细化责任与分工,头部企业需承担主要减产任务。
牧原计划年底前再减少13万头能繁母猪(累计减产32万头,占总目标的32%);温氏、新希望等企业同步将商品猪出栏均重从130公斤降至120公斤以下,并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生猪,从源头抑制投机性需求。
会议强调金融、环保政策将与产能调控联动,对未按时完成减产任务的企业,将通过停补贴、停信贷等措施予以惩戒;同时,加大对环保不达标、疫病风险高的猪场的劝退力度,推动劣质产能加速退出。
策略:猪肉价格波动对我国CPI影响显著,政策层坚定维稳猪价,头部企业认真执行降重去产能,为产业均衡发展提供支撑。在政策定力与企业行动高度协同下,猪价有望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