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一
现货大豆市场整体维持上涨态势,但高低蛋白大豆走势分化显著:低蛋白货源因供应相对宽松,价格持稳运行;高蛋白品种则受需求支撑,价格表现坚挺。黄淮海产区天气逐步转晴,有利于大豆水分下降,加上烘干塔持续开工,新豆上市量有所增加,但短期内整体供应仍难以大幅提升,加之当前库存余货有限,预计市场对东北大豆的采购需求将趋于集中。与此同时,产区与销区气候呈现明显差异,销区气温普遍较常年偏高2-6℃,而产区则面临降温与日照不足。在此背景下,局部地区优质大豆因货源偏紧及需求支撑价格或小幅走强,但普通品质大豆仍将承受一定压力。
豆二
此前因双方动向一度紧张的市场情绪有所缓和,而美国加工企业的强劲需求和创纪录的压榨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中国需求放缓的担忧。与此同时,国际粮商ADM正通过提供激励措施,鼓励美国农户在本月向其主要加工厂交付大豆,反映出下游需求的持续性。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仍计划于本月在韩国与中国领导人会晤,市场对中美贸易谈判取得进展的预期也为价格提供支撑。
豆粕
对贸易紧张局势缓解的希望进一步支撑市场。美国大豆受到美国加工商强劲需求的支撑,历史性的高压榨率缓解了人们对出口需求不足的部分担忧。但由于政府关门,关键作物数据无法提供,包括最近的出口销售数据和最新作物预测数据,因此交易依然谨慎。国内情况,国内大豆压榨回归节前水平,现货市场供应充足,但现阶段国内油厂榨利普遍进入亏损状态,油厂挺价意愿增强; 中下游利润恶化,因此贸易商不得不杀价出货,下游补货积极性降低,逢低滚动补库为主。短期市场趋于震荡。
豆油
9月份美国生物柴油掺混数量环比有所增长,对CBOT豆油期货构成利好支持。根据美国环保署(EPA)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可再生燃料掺混数量超过8月份,显示可再生燃料生产活动持续增强。数据显示,9月份美国乙醇可再生燃料识别码(D6)生成数量约为12.3亿份,略高于8月份的12.2亿份。此外,市场传言美国环保署将在未来数周公布新的生物柴油掺混配额,也提振了豆油需求预期。国内情况,而长假之后油厂开机率快速回升至65%附近,豆油供应依然充足,节后市场补库逐步结束,下游需求转淡,但是油厂榨利亏损导致油厂有一定挺价心理。短期偏震荡。
棕榈油
基本面上,马来西亚南部棕果厂商公会(SPPOMA)数据显示,10月1-15日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环比增加6.86%,其中鲜果串(FFB)单产环比增加5.76%,出油率(OER)环比增加0.21%。根据船运调查机构ITS公布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0月1-20日棕榈油出口量为1044784吨,较9月1-20日出口的1010032吨增加3.4%。高频数据显示,产量增加,但出口增幅有所下降。国内棕榈油维持供需双弱局面,9月进口量大幅下降, 10月和11月买船较多,但相比往年依然偏低。短期预计震荡。
菜油
洲际交易所(ICE)油菜籽期货周二小幅回升,盘中走势震荡。隔夜菜油2601合约收跌0.43%。加菜籽收割工作接近尾声,丰产基本兑现,对加菜籽价格带来一定压力。其它方面,印尼政府计划在明年下半年将生柴提升至B50,且9月美国生物柴油掺混数量环比有所增长,利好国际油脂市场。国内方面,对加拿大菜籽反倾销政策的初裁落地,预计四季度进口菜籽供应将结构性收紧,菜油也将继续维持去库模式,对其价格形成支撑。不过,豆油供应充裕,且替代优势良好,使得菜油需求维持刚需为主。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王镝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如果加拿大撤销对中国电动车征收的关税,中国愿意同步取消对加拿大油菜籽的高额关税。后期继续关注中加贸易政策走向。盘面来看,菜油近日高位有所调整,短期观望。
菜粕
芝加哥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周二收跌,因获利了结。隔夜菜粕2601合约收跌0.98%。由于天气条件总体有利,美国中西部地区收割活动积极推进。美豆丰产预期继续牵制其市场价格。同时,中美贸易关系仍未有明显进展,我国仍然未订购当前年度的美豆,美豆出口压力仍存。不过,美豆压榨数量大幅攀升,对美豆价格形成支撑。美国政府持续处于停摆状态,各类数据匮乏,市场也相对谨慎。国内方面,中加贸易谈判仍未有实质性进展,四季度加菜籽进口仍将受限,供应端压力较小。不过,随着温度下滑,水产养殖需求逐步转弱,菜粕刚需下滑。同时,四季度大豆供应仍相对充裕,且豆粕替代优势良好,削弱菜粕需求预期。菜粕市场处于供需双弱局面。盘面来看,菜粕总体继续处于偏空趋势中,后期继续关注中加及中美贸易政策。
玉米
芝加哥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周二收跌,受累于季节性压力。隔夜玉米2601合约收跌0.23%。受美国政府停摆影响,美国农业部未发布作物进展报告,市场交投依然谨慎。不过,随着美玉米收割推进,供应压力将逐步增加,也令美玉米价格继续承压。国内方面,东北产区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基层种植户卖粮积极性略有所减弱,本地中储粮挂牌收购新粮,贸易商也陆续入市收购,加工企业整体到货量大幅下滑,部分企业小幅上涨。华北黄淮产区由于收割期遭遇持续降雨天气,造成新玉米收获缓慢,霉变及发芽增多,市场对于优质粮行情看好,部分贸易商有采购东北粮建库积极性,收购价格继续震荡上调。盘面来看,在现货价格止跌回涨提振下,玉米期价也有所回弹,不过,在后期集中上市压力下,仍以逢高抛空思路为主。
淀粉
隔夜玉米淀粉2601合约收涨0.25%。随着新季玉米上市量逐步增加,原料玉米供应压力加大,玉米淀粉成本支撑下滑。且节后行业开机有较明显提升,库存随之小幅略增。截至10月15日,全国玉米淀粉企业淀粉库存总量119.9万吨,较上周增加0.80万吨,周增幅0.67%,月增幅5.27%;年同比增幅46.94%。同时,行业库存仍然偏高,且木薯淀粉和小麦淀粉替代优势仍存,继续挤压玉米淀粉市场需求。盘面来看,在玉米反弹提振下,淀粉同步收涨,不过,淀粉市场总体仍处于偏空趋势中,仍维持偏空思路。
生猪
供应端,结合新生仔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数据,近月理论出栏压力犹存,加之规模场积极出栏以完成出栏计划,供应存在压力。二育方面,由于肥标价差扩大,二育集中入场补栏,特别是北方地区,支持现货市场价格企稳小涨,但是入场持续性仍需观察。需求端,随着气温不断下降,后市终端需求向好,只是当前白条走货速度不快,需求不及预期。总体来说,二育入场为价格带来短期支撑,生猪主力2601合约延续反弹,不过二育持续性有待观察,加上生猪供应压力不减,限制反弹空间。操作上建议等待反弹抛空机会。
鸡蛋
蛋鸡在产存栏仍较高,老鸡尚未超淘,高产能仍是市场主要关注点,且节后消费季节性转淡,终端消化不佳,贸易商采购谨慎,对鸡蛋形成拖累,也持续压制近月合约。不过,在持续亏损影响下,降低市场补栏积极性,对远期价格有所利好。总体而言,高产能压力仍存,叠加现货价格下跌,短期近月合约仍以逢高抛空思路对待。远月受产能去化逻辑支撑,表现或强于近月合约。
苹果
西部新季晚熟富士上货量增加,价格出现两极分化较为明显,由于客商对好货收购积极性较高,一般货源订货积极性一般,导致产地优质货源价格偏强运行。山东产区受天气影响,目前仍处于上色为主,客商多流转至西部地区收购。销区市场,苹果批发交易氛围仍显一般,二三级批发商补货力度不强,高货货源走货不快。另外今年产地多数普遍反映新果质量及商品率不及去年同期,预计优果率下调。总体来看,当前新季晚熟富士优质货源占比下滑明显,预计后期优果优价逐渐显现,利好苹果市场。操作上,短期可逢回调买入多单思路对待。
红枣
当前红枣市场处于新旧季交替的关键期,销区市场价格稳中小幅波动。主产区红枣尚未集中下树,预计霜降后陆续展开。关注收购进度及价格变化。据 Mysteel 农产品调研数据统计,截止2025年10月16日红枣本周36家样本点物理库存在9009吨,较上周减少158吨,环比减少1.72%,同比增加94.58%,样本点库存继续下降。新季即将下树,部分客商积极出售库存货源,以回笼资金备战新季收购。随着天气转凉,下游拿货积极性有所提高,市场交易氛围提升。预计后市红枣区间波动为主。
棉花
洲际交易所(ICE)棉花期货周二上涨,因受到全球贸易前景乐观憧憬提振。ICE 12月棉花期货合约收涨0.26美分,或0.41%,结算价报每磅64.42美分。国内市场:供应端,2025年10月中旬,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分会对新疆自治区811个定点农户开展棉花采摘交售进度调查。调查显示,今年新疆新棉采摘交售进度均快于去年。截至10月15日,全疆棉花采摘进度57.5%、交售进度40.1%,分别同比快5.6个、11.9个百分点。不过近期产区出现降温降雪天气,采摘进度将有所放缓,目前新棉主流价格在6.2元/公斤左右,成本总体仍有支撑。关注后期丰产落地情况。需求端,纺企开机率仍不高,且旺季延续偏弱表现,预计后期纺企补库积极性不高。总体上,新年度棉花集中收购加工,带来大量套保需求,上方压力较大,下方受成本支撑,预计短期棉价震荡为主。
白糖
洲际交易所(ICE)原糖期货周二收跌,市场预计巴西中南部地区2026/27年度糖产量料增加。ICE交投最活跃的3月原糖期货收跌0.48美分,或3.05%,结算价报每磅15.24美分。据巴西蔗糖工业协会Unica称,2025年9月下半月巴西中南部地区压榨甘蔗4086万吨,同比增长5.18%;产糖314万吨,同比增长10.76%,制糖比例为51.17%,高于上年同期的47.73%;9月下半月巴西甘蔗压榨及产糖同比增长为主,但制糖比回落幅度较大,市场担忧情绪有所缓和,不过总体受增产压制,原糖价格反弹乏力。国内现货价格持续下调,成交相对一般,下游需求处于季节性回落中,预计后期销糖进度放缓。不过盘面价格受成本支撑逐渐显现,预计价格震荡为主。
花生
近期东北产区货源供应稳定且质量优势明显,全国采购仍以东北米为主。随着本周河南、山东等主产区天气改善,麦茬花生上市量预计将逐步增加,市场需重点关注各产区的实际上货进度与质量,然而,现段需求支撑有限,贸易商补库基本结束,油厂采购量不大,食品厂需求也表现一般,关注后期油厂采购能否再度给与价格适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