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吧首页 > 豆油吧 > 正文
  •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7 08:59:41 股吧网页版
农产品 | 生猪:月底供应放缓、需求回升
来源:瑞达期货

  豆一

  现货大豆市场整体维持上涨态势,但高低蛋白大豆走势分化显著:低蛋白货源因供应相对宽松,价格持稳运行;高蛋白品种则受需求支撑,价格表现坚挺。黄淮海产区天气逐步转晴,有利于大豆水分下降,加上烘干塔持续开工,新豆上市量有所增加,但短期内整体供应仍难以大幅提升,加之当前库存余货有限,预计市场对东北大豆的采购需求将趋于集中。与此同时,产区与销区气候呈现明显差异,销区气温普遍较常年偏高2-6℃,而产区则面临降温与日照不足。在此背景下,局部地区优质大豆因货源偏紧及需求支撑价格或小幅走强,但普通品质大豆仍将承受一定压力。

  豆二

  此前因双方动向一度紧张的市场情绪有所缓和,而美国加工企业的强劲需求和创纪录的压榨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中国需求放缓的担忧。与此同时,国际粮商ADM正通过提供激励措施,鼓励美国农户在本月向其主要加工厂交付大豆,反映出下游需求的持续性。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仍计划于本月在韩国与中国领导人会晤,市场对中美贸易谈判取得进展的预期也为价格提供支撑。

  豆粕

  对贸易紧张局势缓解的希望进一步支撑市场。美国大豆受到美国加工商强劲需求的支撑,历史性的高压榨率缓解了人们对出口需求不足的部分担忧。但由于政府关门,关键作物数据无法提供,包括最近的出口销售数据和最新作物预测数据,因此交易依然谨慎。国内情况,国内大豆压榨回归节前水平,现货市场供应充足,但现阶段国内油厂榨利普遍进入亏损状态,油厂挺价意愿增强; 中下游利润恶化,因此贸易商不得不杀价出货,下游补货积极性降低,逢低滚动补库为主。短期市场趋于震荡。

  豆油

  9月份美国生物柴油掺混数量环比有所增长,对CBOT豆油期货构成利好支持。根据美国环保署(EPA)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可再生燃料掺混数量超过8月份,显示可再生燃料生产活动持续增强。数据显示,9月份美国乙醇可再生燃料识别码(D6)生成数量约为12.3亿份,略高于8月份的12.2亿份。此外,市场传言美国环保署将在未来数周公布新的生物柴油掺混配额,也提振了豆油需求预期。国内情况,而长假之后油厂开机率快速回升至65%附近,豆油供应依然充足,节后市场补库逐步结束,下游需求转淡,但是油厂榨利亏损导致油厂有一定挺价心理。短期偏震荡。

  棕榈油

  基本面上,南马来西亚棕榈油公会(SPPOMMA)的数据显示,2025年10月1-20日,南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环比增长2.71%,其中鲜果串单产环比增长1.45%,出油率(OER)增长0.24%。根据船运调查机构ITS公布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0月1-20日棕榈油出口量为1044784吨,较9月1-20日出口的1010032吨增加3.4%。高频数据显示,产量增加,但出口增幅有所下降。国内棕榈油维持供需双弱局面,9月进口量大幅下降, 10月和11月买船较多,但相比往年依然偏低。短期预计震荡。

  菜油

  洲际交易所(ICE)油菜籽期货周五收跌,受累于其它植物油跌势。隔夜菜油2601合约收涨0.30%。加菜籽收割工作结束,丰产基本兑现,对加菜籽价格带来一定压力。其它方面,印尼政府计划在明年下半年将生柴提升至B50,且9月美国生物柴油掺混数量环比有所增长,利好国际油脂市场。不过,近期印度采购较弱,马棕出口增幅回落,目前棕榈油产地多空交织。国内方面,对加拿大菜籽反倾销政策的初裁落地,预计四季度进口菜籽供应将结构性收紧,菜油也将继续维持去库模式,对其价格形成支撑。不过,豆油供应充裕,且替代优势良好,使得菜油需求维持刚需为主。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王镝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如果加拿大撤销对中国电动车征收的关税,中国愿意同步取消对加拿大油菜籽的高额关税。后期继续关注中加贸易政策走向。盘面来看,菜油近日高位有所调整,短期观望。

  菜粕

  芝加哥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周五高位略有回落,因获利了结。隔夜菜粕2601合约收涨0.64%。由于天气条件总体有利,美国中西部地区收割活动积极推进。美豆丰产预期继续牵制其市场价格。同时,我国仍然未订购当前年度的美豆,美豆出口压力仍存。不过,当地时间25日至26日,中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经贸磋商。双方就解决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基本共识,双方同意进一步确定具体细节。贸易乐观情绪支撑美豆市场价格。美国政府持续处于停摆状态,各类数据匮乏,市场也相对谨慎。国内方面,中加贸易谈判仍未有实质性进展,四季度加菜籽进口仍将受限,供应端压力较小。不过,随着温度下滑,水产养殖需求逐步转弱,菜粕刚需下滑。同时,四季度大豆供应仍相对充裕,且豆粕替代优势良好,削弱菜粕需求预期。菜粕市场处于供需双弱局面。盘面来看,受豆粕反弹提振,隔夜菜粕震荡收涨。后期继续关注中加及中美贸易政策。

  玉米

  芝加哥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周五收跌,受累于获利了结。隔夜玉米2601合约收跌0.47%。受美国政府停摆影响,美国农业部未发布作物进展报告,市场交投依然谨慎。随着美玉米收割推进,供应压力将逐步增加。不过,市场预估美国今年的玉米单产将低于USDA上个月公布的预估值,对美玉米价格有所支撑。国内方面,东北产区新季玉米收割进度的加快,多家中储粮直属库开收新粮,贸易商收购信心有所恢复,逐步挂牌收购新粮,天气逐渐转冷,玉米储存条件得到改善,部分种植户出货节奏有所放缓,深加工企业陆续上调报价,不过新季玉米集中供应压力仍然存在,价格小幅震荡为主。华北黄淮产区当前市场余粮已不多,前期现货价格上涨后,种植户售粮情绪较为积极,市场上量快速增多,深加工企业厂门到货急速上升,部分企业趁机压价收购,收购价格震荡偏弱。盘面来看,近期玉米期价低位有所回弹,不过,在后期集中上市压力下,或限制其反弹空间,仍以逢高抛空思路为主。

  淀粉

  隔夜玉米淀粉2601合约收跌0.33%。随着新季玉米上市量逐步增加,原料玉米供应压力加大,玉米淀粉成本支撑下滑。且木薯淀粉替代优势仍存,继续挤压玉米淀粉市场需求。不过,行业开机持续低于往年同期,供应端压力不大,且近期企业签单走货较好,企业库存略有下滑。截至10月22日,全国玉米淀粉企业淀粉库存总量114万吨,较上周下降5.90万吨,周降幅4.92%,月增幅0.09%;年同比增幅43.40%。盘面来看,在玉米反弹提振下,近期淀粉同步收涨,不过,淀粉市场总体仍处于偏空趋势中,仍维持偏空思路。

  生猪

  供应端,月底集团场供应或有所放缓,且出栏均重有所下降。二育方面,二育补栏集中入场补栏,支持现货市场价格企稳,但是入场持续性仍需观察。需求端,随着气温不断下降,终端需求有所增加,而且部分屠宰企业主动入库操作,使得需求持续边际改善。总体来说,月底供应放缓、需求回升,加之二育入场,预计价格短期震荡运行。不过价格反弹制约二育持续性,加上二育将延后供应,叠加四季度预期存在供应压力,限制上方空间。

  鸡蛋

  蛋鸡在产存栏仍较高,老鸡尚未超淘,高产能仍是市场主要关注点,且节后消费季节性转淡,终端消化不佳,贸易商采购谨慎,对鸡蛋形成拖累,也持续压制近月合约。不过,在持续亏损影响下,降低市场补栏积极性,对远期价格有所利好。盘面来看,前期空单有止盈离场倾向,期价低位有所反弹。不过,高产能压力仍存,或限制其反弹空间。远月受产能去化逻辑支撑,表现或强于近月合约。

  苹果

  新季晚熟富士上市量增加,下树进度及入库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所推迟。西部晚富士交易陆续进入中后期,客商对好货收购积极,一般货源收购相对谨慎。山东产区新果上货量仍有限,小单车要货增加,客商收购好货难以足量,入库工作相对零星。销区市场,交易氛围仍显清淡,走货仍不快,需求端相对承压。不过当前新果好货难寻及优果优价的情况下,预计短期苹果期价仍维持震荡偏强运行。

  红枣

  受节气影响灰枣下树时间较去年提前,市场主要焦点在可供制作仓单的货源为主。据 Mysteel 农产品调研数据统计,截止2025年10月23日红枣本周36家样本点物理库存在9103吨,较上周增加94吨,环比减少1.04%,同比增加109.22%,样本点库存小幅增加。新季红枣尚未集中下树,内地枣商已陆续前往产区采购货源。部分商家积极订购新季原料,也有部分枣商采购部分陈货。目前,和田、且末地区收购进度较快,新枣原料正在陆续下树并运输中,市场对新货的接受度值得关注。后市供应端压力将逐渐显现,枣价继续回落概率加大。关注新枣主流收购价格及质量情况。

  棉花

  国内市场:供应端,新疆棉花进入大面积采收阶段,收割进度超五成,进度相对快于去年同期,籽棉收购价格呈现先跌后涨走势,轧花厂加工成本相对小幅回升。内地棉由于持续降雨,收购进度缓慢。需求端,下游纺企需求相对疲软,“银十”补货并未明显起色,需关注贸易局势对市场的影响。总体上,当前新棉正处于上市阶段,上方受对应套保带来的压制,预计短期棉价上涨空间受限。

  白糖

  新榨季全球食糖过剩预估值多数上调,泰国和印度糖产量恢复,对供应端起到关键影响,其中印度将于2025/26榨季恢复食糖出口,市场初步预期为200万吨。国内市场,2025/26榨季蒙古、新疆合计有26家糖厂全部开榨 ,总产量预期140万吨左右,短期北方甜菜糖供应将逐渐增加。另外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9月份,我国食糖进口量为55万吨,环比减少约28万吨,同比增加35.8%;2025年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食糖316万吨,同比增加27万吨或9.4%。三季度进口糖进度明显提速。根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预估,本年度我国进口总量将超500万吨,加之进口糖配额外窗口打开,后期进口量压力仍明显。下游需求处于季节性回落中,预计后期成品糖及饮料用货减少。不过盘面价格受成本支撑,预计价格震荡为主。

  花生

  近期东北产区货源供应稳定且质量优势明显,全国采购仍以东北米为主。随着本周河南、山东等主产区天气改善,麦茬花生上市量预计将逐步增加,市场需重点关注各产区的实际上货进度与质量,然而,现段需求支撑有限,贸易商补库基本结束,油厂采购量不大,食品厂需求也表现一般,关注后期油厂采购能否再度给与价格适度支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