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粕:
周二,CBOT大豆涨至15个月高点,受助于贸易乐观情绪。此外,技术性买盘介入也推动价格上涨。市场密切关注周末的会议结果。根据调查,分析师预估美豆收割完成84%。巴西大豆出口料超去年同期数,10月大豆出口量预计700万吨。国内方面,豆粕继续减仓上涨,菜粕涨幅超过豆粕。CBOT大豆上涨,引发国内大豆进口成本走高。空头减仓离场,引发了蛋白粕期价上涨。不过,蛋白粕现货供应宽松限制了跌幅。豆粕现货价格跟涨,但市场成交低迷,观望情绪浓厚。本周是超级宏观周,市场等待结果,重点关注是否恢复美豆采购。策略上,震荡思路
油脂:
周二,BMD棕榈油连跌第三日,触及五周低点,跟随周边市场走弱。印尼棕榈油协会表示,印尼8月库存下降1%至254万吨,因产量下降抵消了出口降低的影响。其中,出口环比下降1.8%至347万吨,产量环比下降10%至506万吨。国内方面,棕榈油大幅回调,价格创一个月新低,持仓量增加。印尼棕榈油行业呼吁推迟B50执行,进一步提高市场对印尼生柴的担忧。豆油和菜籽油跟随棕榈油下挫。关注美生柴和印尼生柴的落地情况,以及美的马来的关税调整情况。短线参与,等待多单入场机会。
生猪:
周二,生猪主力2601合约小幅低开后以小阴线收盘,期价上行遇阻区间下移,报价重回震荡模式。现货市场,产销区生猪报价偏强运行。黑龙江市场生猪主流成交价格12.58元/公斤,较昨日价格上涨0.26元/公斤;吉林市场主流成交价格12.62元/公斤,较昨日价格上涨0.26元/公斤 ;辽宁地区生猪出栏主流价格12.67元/公斤,较昨日价格上涨0.26元/公斤;内蒙古市场主流成交价格为12.60元/公斤,较昨日价格上涨0.26元/公斤。现东北地区二育仍较为积极,成交尚好,散户压栏增重意愿较强,中大猪供应偏紧,市场价格再度上扬,低价12.6元/公斤,高价13.2元/公斤,较昨日上涨0.3元/公斤,标肥价差继续走扩。整体来看,10月中旬猪价企稳,标肥价差拉大,东北育肥积极性增加,节流了现货市场中部分销售额度,猪价获得支撑。上周五,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会,会中表示,猪肉进口下降、消费增加,预计生猪及猪肉价格四季度止跌回升。政策端,继续关注政策调控对生猪市场供需及情绪的影响。
鸡蛋:
周二,鸡蛋期货回落,主力2512合约开盘后震荡向下,午后有所回升,最终收跌1.12%,报收3099元/500千克。现货方面,卓创数据显示,昨日全国鸡蛋价格2.91元/斤,环比跌0.01元/斤,产区中,宁津粉壳蛋2.75元/斤,黑山市场褐壳蛋2.9元/斤,环比持平;销区中,浦西褐壳蛋2.98元/斤,广州市场褐壳蛋3.43元/斤,环比持平。终端消化稳定,贸易商多数按需采购,销区各市场鸡蛋价格多数稳定。过剩产能暂未看到明确淘汰迹象,鸡蛋期货价格在经历连续反弹后,有所回调。短期供给压力与供应改善博弈,未来蛋价走势需继续关注养殖端补栏及淘汰意愿变化。
玉米:
周二,玉米主力2601合约低开后以小阳线收盘,期价呈现震荡表现。现货市场新粮上市增加,产区玉米供应增,吉林玉米供应压力传导到港口,北港玉米报价承压下行。目前,东北玉米价格小幅调整,价格根据各地上货情况以及深加工收购情况调整,黑龙江价格暂无明显调整,辽宁深加工及粮库收购价格都有下调,价格因此出现小幅下调。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价格整体稳定,部分企业窄幅下调,下调范围较上周末明显收窄。山东深加工企业玉米到货车辆有所减少,价格整体稳定,个别窄幅下调,河北地区深加工企业整体也下调10-20元/吨,河南地区价格整体稳定。当前华北市场依然有新粮供应压力,其中优质粮源受市场青睐。技术上,玉米主力2601合约反弹承压,1月合约短期受制于2150技术压力期价重回跌势,暂关注2100整数支撑的有效性,长期延续看空预期。
软商品类
白糖:
消息方面,欧盟作物监测机构MARS近期上调欧盟今年甜菜作物单产预估至76.3吨/公顷,该机构上个月的单产预估为74.8吨/公顷。现货报价方面,广西制糖集团报价5660~5750元/吨,报价持平;云南制糖集团报价5590~5640元/吨,仅云南南华下调10元/吨;加工糖主流报价区间5790~5950元/吨,个别下调20元/吨。原糖近期持续受到供应充足的抑制,在五年低点附近徘徊,短期缺乏反弹驱动。国内昨日受糖浆及预拌粉进口受限传闻影响,市场情绪回暖,价格反弹若要持续需要进口受限的情况进一步发酵,否则面临增产压力,市场仍会较为谨慎。关注周末成都糖会消息。
棉花:
周二,ICE美棉上涨0.76%,报收65.05美分/磅,CF601环比下降0.07%,报收13565元/吨,主力合约持仓环比下降5622手至58.53万手,棉花3128B现货价格指数14525元/吨,较前一日下降40元/吨。国际市场方面,宏观层面仍是近期关注重点,美联储10月份大概率降息25BP,市场对此已经充分消化,关注鲍威尔相关发言。基本面方面,由于美国政府停摆,数据处于缺失状态,市场一定程度上缺乏锚点,关注宏观层面消息。国内市场方面,当前仍是新棉大量上市的阶段,季产年销的特性决定当前棉花供应量是年度峰值,供应压力偏大,抑制棉价上方空间。需求端在量的方面保持相对稳定。成本端有一定支撑。展望未来,短期供应压力下郑棉难以冲破当前压力位,随着时间推移,棉花供应压力将逐渐缓解,棉花期价上行打破当前震荡区间的驱动会变得更强,短期仍坚挺震荡对待。关注APEC会议相关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