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一
贸易商部分收购成本较高,若按当前国储收购价格核算,其成本已显倒挂,处于小幅亏损状态。这部分贸易商原本押注后市价格上涨,但国储实际收购价格低于市场预期,导致其出货意愿普遍不强,当前市场交投氛围清淡。在国储收购进度不及预期的背景下,产区惜售情绪与挺价心理依然浓厚,市场流通量有限,同时下游采购需求未明显增长,市场交投氛围清淡,豆一价格呈现调整走势。
豆二
美国农业部消息称,民间出口商报告向中国销售792000吨和330000吨大豆,2025/26市场年度交付,但是市场对采购持续性存疑,加上2026年美豆种植面积预期增加,美豆滞涨回落,拖累豆二价格下跌,后续应持续跟踪南美产区天气进展及中国对美豆的实际采购情况。
豆粕
美国农业部消息称,民间出口商报告向中国销售792000吨和330000吨大豆,2025/26市场年度交付,但是市场对采购持续性存疑,加上2026年美豆种植面积预期增加,美豆滞涨回落,关注美豆出口销售报告。国内方面,国内端近月大豆采购基本完成,远月大豆采购逐步推进,短期进口大豆到港充足,国内大豆及豆粕库存充足。美豆价格回落以及国内供应充足,连粕期价下跌,测试3000元/吨支撑,不过成本端仍有一定支撑,预计震荡运行。
豆油
美国农业部消息称,民间出口商报告向中国销售792000吨和330000吨大豆,2025/26市场年度交付,但是市场对采购持续性存疑,加上2026年美豆种植面积预期增加,美豆滞涨回落,关注美豆出口销售报告。国内豆油方面来看,工厂正常出货,下游市场需求平稳,影响力不大,连豆油近期再度受到国际关联品种走势的影响。特朗普政府限制生物柴油生产原料进口的计划可能推迟一到两年,令此前EPA利好消息支撑减弱,关注印尼生物柴油政策。受生物柴油消息影响,豆油走势有所反复。
棕榈油
马来西亚南部棕果厂商公会(SPPOMA)数据显示,11月1-1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环比下降2.16%,其中鲜果串(FFB)单产环比下降4.14%,出油率(OER)环比下降0.4%。独立检验公司AmSpec Agri数据显示,马来西亚2025年11月1-20日棕榈油产品出口量为828680吨,较上月同期的965066吨减少14.1%。马来棕榈油进入减产季,不过出口下滑更为明显。特朗普政府限制生物柴油生产原料进口的计划可能推迟一到两年,令此前EPA利好消息支撑减弱,关注美国和印尼生物柴油政策。短期棕榈油震荡波动。
菜油
洲际交易所(ICE)油菜籽期货周四基本收平。隔夜菜油2601合约收涨0.75%。本年度加菜籽出口明显下滑,给市场带来一定压力。不过,加拿大生物燃料生产激励计划,明确将菜籽油作为核心原料,政策端有所利好。且加拿大与巴基斯坦发表联合声明称,双方已达成协议,将推动加拿大油菜籽出口至巴基斯坦。这一消息为加拿大油菜籽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其它方面,知情人士称,美国政府正考虑削减生物燃料进口激励措施的计划推迟1-2年实施,且11月马棕产量增加而出口下滑,库存压力仍存,拖累国际油脂市场走弱。国内方面,中加贸易谈判仍未能就油菜籽关税问题达成相关协议。近月进口菜籽供应结构性收紧,现阶段油厂菜籽消耗殆尽,油厂基本处于停机状态,菜油也将继续维持去库模式,对其价格形成支撑。不过,豆油供应充裕,且替代优势良好,使得菜油需求维持刚需为主。盘面来看,前期连续上涨后,近日菜油期价略有回落,短期波动加大,短线参与为主。
菜粕
芝加哥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周四收低,受需求担忧打压。隔夜菜粕2601合约收涨0.91%。USDA将2025/26年度美豆出口意外下调,且分析师表示,许多交易者期待美豆单产预估会更低,故而在报告发布后引发抛售。不过,美豆国内压榨消费较好,且本周中国买家开始采购美豆,对美豆市场价格有所支撑。美豆近期维持宽幅震荡。国内方面,中加贸易谈判仍未能就油菜籽关税问题取得突破,近月加菜籽和菜粕进口仍将受限,且现阶段沿海油厂菜籽消耗殆尽,油厂基本处于停机状态,供应端压力较小。不过,随着温度下滑,水产养殖需求转弱,菜粕刚需下滑。同时,大豆供应相对充裕,且豆粕替代优势良好,削弱菜粕需求预期。菜粕市场处于供需双弱局面。盘面来看,近期菜粕有所回落,市场波动加大,短期观望。后期关注中加贸易政策能否迎来突破。
玉米
芝加哥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周四收低,追随美豆疲势。隔夜玉米2601合约收跌0.05%。美玉米收割基本接近尾声,阶段性供应压力较高。且USDA报告显示,美国2025/26年度玉米单产预估为每英亩186.0蒲式耳,9月预估的186.7蒲式耳/英亩,产量预估为167.52亿蒲式耳,9月预估为168.14亿蒲式耳。单产高于此前预期的184蒲式耳/英亩。报告总体略偏空。国内方面,东北产区中储粮直属库及贸易商大多入市采购,受前期雨雪天气影响基层上量减少,收购价格持续上涨,但物流不畅市场走货速度相对缓慢,粮源外运减少,拉动价格继续上行力度不足。华北黄淮产区基层种植户惜售情绪较浓,收获后期天气转好,收割玉米水分低质量好,基层种植户惜售心态偏强,市场收购量维持低位,深加工企业到货量尚可,能够满足企业日常需求,收购价格涨势明显放缓。盘面来看,前期走强后,近日玉米期价略有回落,短期观望。
淀粉
隔夜玉米淀粉2601合约收涨0.08%。随着新季玉米上市量逐步增加,原料玉米供应较为充裕,行业开机率持续回升,供应端压力增加。不过,当前供需结构良好,下游需求尚可,企业走货顺畅。截至11月19日,全国玉米淀粉企业淀粉库存总量110.9万吨,较上周下降2.40万吨,周降幅2.12%,月降幅1.68%;年同比增幅25.59%。盘面来看,近日淀粉随玉米市场同步回落,短期观望。
生猪
资讯机构数据显示,样本养殖场11月出栏计划数据环比下降,不过因为对应周期的能繁母猪存栏高于正常保有量,叠加生产效率提升,规模场为了完成年度出栏计划而正常出栏,因此供应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当前二育入场谨慎,因价格下跌,散户有惜售情绪。需求端,冬季是猪肉的消费旺季,但还未到腌腊高峰期,故而市场终端需求改善,但是增加幅度有限。盘面上,生猪2601合约继续在系统均线下方运行。总体来说,供应偏松,生猪价格继续承压,只是部分养殖户惜售挺价、需求边际改善,导致供需博弈加剧,预计价格震荡中偏弱运行。
鸡蛋
养殖端持续亏损使得补栏积极性下滑且老鸡淘汰量有所增加,蛋鸡存栏小幅回落,市场氛围略有好转。且现货价格持续偏低,市场补栏积极性欠佳,利好远期价格。不过,蛋鸡在产存栏仍然处于高位,老鸡尚未出现超淘,高产能仍是市场主要关注点。总体而言,市场博弈于弱现实与强预期之间。前期连续回落后,昨日期价再度收涨,短期或处于宽幅震荡状态。
苹果
山东产区地面交易进入收尾阶段,入库尚未结束,当前处于集中入库中,果农货源入库明显提量。陕西产区入库与出库同步进行,入库基本结束,零星外调货源发回洛川等地,部分客商调当地低价货源转存,整体出库量不大。销区市场优质货源采购积极性较好,圣诞及元旦节日迎来备货,短期预计苹果期价维持高位运行。
红枣
新疆主产区阿拉尔、阿克苏等产区下树进度在6-8成附近,受现货价格下跌,在疆客商采购积极性减弱。据 Mysteel 农产品调研数据统计,截止2025年11月14日红枣本周36家样本点物理库存在9840吨,较上周增加299吨,环比增加3.31%,同比增加141.47%,样本点库存增加。正值新季收购阶段,在疆客商挑选合适货源按需采购,关注产区新季收购进度。短期暂且观望。
棉花
洲际交易所(ICE)棉花期货周四持稳,受USDA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支撑,限制跌幅。ICE 3月棉花期货合约收跌0.04美分,或0.1%,结算价报每磅63.74美分。国内市场:供应端,新花收购及加工进度较快,且收购接近尾声,棉花收购价重心上抬,成本固化提供支撑。需求端,10月我国纺服出口呈现同环比双降趋势,服装出口降幅显著大于纺织品。但国内零售需求边际存在好转迹象,关注后期订单情况。总体上,上方供应端继续施压,但下方国内需求边际好转,盘面上,近期棉价存在止跌迹象,短期暂且观望。
白糖
洲际交易所(ICE)原糖期货周四收盘无变动,但距离五年低点不远,预计2025/26年度全球食糖供应过剩,部分原因是亚洲主要生产国的天气有利。ICE交投最活跃的3月原糖期货收平,结算价报每磅14.66美分。国内市场,中国农业农村部公布供需报告:预测2025/26年度中国食糖产量1170万吨,比上月预测上调50万吨,主要因为全国糖料种植面积小幅增长,南方甘蔗整体长势良好,北方甜菜含糖微增,食糖总量略高于预期。当前内蒙古、新疆合计有26家糖厂全部开榨,总产量预计140万吨,云南糖厂已有5家开榨,广西糖厂9家开榨,同比减少17家,近期产区降雨持续,开榨时间相对延迟。不过10月进口糖增加明显,短期糖价低位运行为主。
花生
虽然东北花生质量优势依然稳固,仍是高端食用米市场的首选,但高价制约成交,整体呈现有价无市的状态。而河南产区则因花生水分偏大、农户忙于冬种导致供应有限,难以放量。短期继续关注主产区花生上货进度以及油厂收购,主力油厂继续严控指标,市场信心受到一定打击,花生盘面价格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