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意(00136)做了一笔奇怪的交易。
7月22日,中国儒意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上海儒意星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买方”)、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卖方”)及快钱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目标公司,以下简称“快钱”)订立股权转让协议。据此,买方有条件同意受让而卖方有条件同意转让目标公司30%股权,现金代价为人民币2.4亿元,分三期支付。完成后,中国儒意将成为快钱单一最大股东。
公告发布当天,中国儒意股价略微放量上涨1.84%,显示出投资者对这一交易看法不一。但在持续购买万达旗下资产方面,中国儒意已经不是首次成为万达“接盘侠”。
难言协同
作为国内最早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之一,快钱早在2011年就首批获得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业务涵盖支付清算、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等。
但在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中,快钱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虽然在市场中排名第四,但银联商务(26.63%)、支付宝(20.70%)、腾讯金融(18.31%)三巨头就占据了近七成的市场份额,而且市场集中度还在进一步提升。对快钱这样的中小型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说,本来就不多的市场空间,当下又面临着抖音支付、京东支付和美团支付这些新入局者的挤压。
在C端市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合计占据近九成份额,快钱等中小支付机构只能聚焦B端场景,如为中小企业提供智能收单、跨境支付解决方案等,试图在细分领域觅得生存空间。但2024以来,行业监管趋严下,中小支付机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央行上海市分行2025年7月7日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2024年,快钱曾因违反清算管理、账户管理等多项规定,被央行处以625万元罚款。同时,为维持牌照运营,快钱这样的中小公司需持续投入合规技术改造(如接入反洗钱系统),进一步推高了公司运营成本。
中国儒意公告称,收购事项能促使集团的业务拓展至第三方支付及金融科技领域,预期将有助于集团的长远增长及发展。
以快钱的资质和市场份额而言,中国儒意2.4亿元的入股价格还算便宜,但业务协同性上来看并非很好。
中国儒意的主营业务包括影视制作、流媒体平台(如南瓜电影)及线上游戏等。快钱的支付服务固然可以与中国儒意旗下的流媒体、游戏业务及万达影城线下场景结合,拓展支付应用场景,但这种协同对双方的核心业务并无本质上的改变。
长远来看,中国儒意也可利用快钱的金融科技能力,探索文娱产业的金融增值服务,如会员支付金融化、IP衍生品支付解决方案等,但市场上已经存在众多类似服务,其很难有规模化效应。
资本腾挪
考虑到中国儒意实控人柯利明的资本运作背景,此次中国儒意入股快钱也许是其另一次资本腾挪。
早在2014年,柯利明就运作儒意影业被中技控股收购的方式登陆A股。此后在中技控股退市摘牌之前的2020年,由恒大和腾讯(00700)合资的恒腾网络,宣布以72亿港元全资收购儒意影业。2021年,恒大集团清仓了恒腾网络,柯利明替代许家印成为了恒腾网络的实控人。2021年12月,恒腾网络发布公告,正式改名为中国儒意。
如果说上述财技不够性感,儒意影业参与制作的《第二十条》《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我的阿勒泰》等,足以显示出柯利明影游互动的眼光。
快钱原属万达集团金融板块,是万达集团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重要布局。2014年底,万达以3.15亿美元收购快钱公司68.7%股权。2017年,万达实现对快钱全资控股。
考虑到此前万达集团将万达电影(002793)转让给中国儒意的资本操作,此次快钱交易应该是双方友好合作的一次延续。
而当下资本市场表现强劲,尤其是港股市场,恒生指数自年初累计上涨超21%,7月23日盘中创阶段新高25519.65点,恒生科技指数上半年涨19.71%。
在此背景下,柯利明以低价获得快钱30%股份,恐怕不仅仅是在意快钱与中国儒意的业务协同,而是在资本市场有更多的想法。而无论是中国恒大(03333)背后的许家印、腾讯背后的马化腾、万达背后的王健林,柯利明与国内富豪榜顶流乃至首富们的交集,入股快钱总不会是赚“快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