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汽车产业重镇正在成为汽车出海的领跑者。
近日,陕西省汽车工业协会在网站发布数据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陕西汽车出口量达2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18万辆,出口量同比增长105%。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在全国排名第三位,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个位次。
各地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包括安徽、江苏、陕西、河南和北京等省份,在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带动下,汽车出口数量和出口额都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
新兴重镇领跑
根据西安海关的数据,今年1~6月,陕西汽车出口20.6万辆,同比增长57.2%;出口值312.2亿元,增长51.7%。其中,电动汽车出口17.95万辆,同比增长104.4%;出口值239.3亿元,同比增长111.6%。
陕西新能源汽车出口大幅增长在于其汽车产业的集聚和产能的释放。在过去几年,汽车产业基础薄弱的陕西通过引进比亚迪和吉利等车企,汽车产业快速增长,在汽车产量的省份排名中不断上升。今年上半年已经升至全国第6位。
陕西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陕西汽车产量94.2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65.85万辆,同比增长30.23%。陕汽集团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1.26万辆,同比增长112.44%;西安比亚迪目前生产的汽车全部为新能源汽车,上半年汽车产量60.81万辆,同比增长33.93%;西安吉利上半年汽车产量为16.46万辆,同比增长29.85%。
不只陕西,近年来形成的新兴汽车产业重镇已经成为汽车出海的领跑者。在车企巨头扩张布局之下,这些地区的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今年以来,汽车产量和出口也随之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
比如,新能源汽车聚集的江苏,上半年出口也高速增长。根据南京海关的数据,1~6月,江苏省出口汽车34.4万辆,同比增长79.3%,出口值432.1亿元,同比增长67%。而去年以来,产量快速增长的河南,今年上半年电动汽车出口131.1亿元,增长275.6%。
在汽车出海中,拥有比亚迪、蔚来、奇瑞、大众安徽等7家整车厂的安徽更是一直走在前列,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
今年上半年,安徽出口机电产品2229.1亿元,增长18.5%,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1.9%。其中,出口汽车(含底盘)46.1万辆,出口量继续保持全国第1位,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加29.9%。
新兴重镇领跑汽车出海的背后是产业格局的变化。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量前十省份中,新兴力量上升势头进一步增长,分别是安徽(149.95万辆)、广东(131.34万辆)、重庆(121.85万辆)、山东(120.06万辆)、江苏(116.1万辆)、陕西(94.32万辆)、浙江(89.62万辆)、上海(81.05万辆)、湖南(74.76万辆)和吉林(71.82万辆)。
这背后又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从新能源汽车产量的排名来看,1~6月,安徽、江苏、陕西、浙江、重庆分别生产新能源汽车73.09万、69.06万、65.9万、50.98万和48.93万辆,位居前五,湖南(47.91万)、山东(43.56万)、河南(33.31万)也挤进了十强。
带动中西部外贸增长
从汽车产业新的格局来看,这些新兴的汽车产业重镇多在中西部地区,汽车出海为中西部地区找到新的外贸增长极,带动中西部地区外贸结构的优化和外贸总量的增长。
比如,今年上半年,河南省出口机电产品1777.2亿元,增长59.8%。其中,汽车244.1亿元,增长65.7%。机电产品、汽车是拉动河南省外贸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出口141.5亿元,增长152.8%。
而在此前,河南外贸的高速增长还是富士康落地带来的。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电子信息代工产业大规模向西迁移,带动了中西部地区外贸飙升,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近几年这一动能减弱,现在汽车出海加速带动这些地区外贸结构的优化。
陕西外贸的动能也在转换,以三星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曾经是陕西外贸增长的主力,但汽车出口的增长为陕西外贸带来新的动能。
今年上半年,陕西机电产品出口1465.1亿元,同比增长12.4%,占全省出口总值的85.9%。其中,集成电路出口612.3亿元,同比增长8.7%;汽车(含底盘)出口312.2亿元,同比增长51.7%;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146.2亿元,同比增长23%。
在电动汽车等“新三样”的带动下,安徽的外贸增长尤其引人注目。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外贸规模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进出口规模历史性地突破4500亿元,二季度增长势头尤为强劲,同比增速达16.8%,连续十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合肥海关曾经发布过汽车出海对安徽外贸的带动力。合肥海关的数据显示,2024年,安徽汽车出口95.4万辆,出口量位居全国第1,增长30.8%;价值961.4亿元,增长34.5%,对安徽出口增长贡献率达43.5%,汽车产业接近贡献安徽出口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