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半年首月,车市再交亮眼“成绩单”。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1272.8万辆,同比增长10.1%。其中,今年7月乘用车零售量达182.6万辆,同比增长6.3%。“相比于2023年7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76.8万辆的历史最高点,今年7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量再次提升3%。”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市场呈现较好增长态势。
从车市各板块销量看,自主品牌销量增长最为明显。数据显示,今年7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零售量为121万辆,同比增长14%;零售份额升至65.9%,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在崔东树看来,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反观,主流合资品牌乘用车零售量为45万辆,同比增长1%;豪华车零售量为17万辆,同比下降20%。
不仅乘用车市场零售量创历史新高,今年7月乘用车市场批发量也同样来到高位。据统计,今年7月乘用车厂商批发量达222.1万辆,同比增长13%,创7月历史新高。在谈及乘用车厂商批发量时,乘联分会相关人士表示,今年7月乘用车主力厂商批发市场格局正在持续变化,部分企业有逐步崛起迹象,如吉利汽车、东风日产、小鹏汽车、小米汽车、零跑汽车等车企的环比表现较强。
批发零售量均走出上扬“曲线”背后,新能源乘用车成为拉动增长的“引擎”。数据显示,今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118.1万辆,同比增长24.4%;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量达98.7万辆,同比增长12%。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拉升,新势力品牌占比正逐步扩大。据统计,今年7月新势力品牌零售份额达21.4%,同比增长近2个百分点。
此外,新势力品牌中纯电车型与增程车型结构占比也出现“反转”。据统计,今年7月,新势力品牌中纯电动车型与增程车型的结构占比为64%:36%,去年7月两个细分市场的占比为43%:57%。
销量走高,车市库存压力也正在缓解。据统计,今年7月乘用车厂商与渠道总库存下降9万辆。另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是57.2%,同比下降2.2%。乘联分会相关人士透露,今年7月库存降低,是车企主动行为。
车企主动降低库存保证车市平稳发展同时,激烈的“价格战”也趋向稳定。据统计,今年7月乘用车市场共有17款车型降价,去年同期降价车型数量达23款。崔东树表示,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效果突出,市场销量增长,同时内卷降价现象也明显减弱,促销平缓,车市运行日益平稳,行业运行压力得到缓解。
在7月车市向好发展下,协会方面对于8月车市情况也给出乐观预判。崔东树表示,8月改款新车集中上市时期将到来,将是拉动车市零售逐步回暖的一个有力因素。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产业协调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樊宇看来,今年第三批国补资金开始下发,支持地方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随着政策和资金的落地,会给车市带来积极拉动作用,预计今年8月整体市场表现将好于7月。
北京商报记者刘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