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8月15日电(记者王鹤)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于8月14日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3亿元,同比增长27%,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92.9亿元,扣除外汇汇兑税后归母净收益等非核心损益后,核心归母净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102%;毛利总额提升至247亿元,毛利率达16.4%;总现金水平稳步上升至588亿元。
在14日下午的业绩发布会上,吉利管理层表示,公司已步入强劲增长周期,随着“一个吉利”战略深化落地,整合协同带来的效率红利不断释放,公司将全年销量目标上调11%至300万辆。未来公司有望步入利润不断创新高的阶段。
核心归母利润翻倍新能源盈利周期全面开启
财报显示,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销量、市占率、营业收入、核心净利润的全面增长。
上半年销量140.9万辆,同比增长47%,销量增速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上半年市占率首次突破10%,达10.4%,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销售收入1503亿元,同比增长27%,收入持续稳步增长;核心归母净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翻倍增长。
由于单车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公司核心归母净利率实现快速增长。
“吉利汽车新能源盈利周期全面开启,单车核心归母净利润在今年上半年提升至4700元左右,同比涨幅达37%,核心归母净利率从2.8%增长至4.4%,涨幅达57%,增长幅度行业领先。”吉利汽车集团CFO戴永在业绩会上说,利润增长也为公司带来充裕的现金储备。
基于上半年产品强劲的销售表现,吉利已将全年销量目标上调约11%至300万辆。截至6月底,已完成300万全年销量目标的47%。

图为出席吉利汽车2025年中期业绩会的公司管理层(受访者供图)
管理层拆解业绩:三大亮点红利持续释放,出口与毛利下滑短板待补
汽车头部企业的业绩往往能折射出车市现状,也能从中窥探出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趋势,比如整合趋势、盈利能力、出海现状等。
吉利汽车管理层如何看待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表示,上半年经营亮点表现在三大方面:
——两家上市公司“大合并”,协同效应凸显。在完成领克汽车和极氪汽车合并后,管理层发现吉利汽车和极氪科技两家上市公司的存在依然对深度高效的融合带来许多障碍,难以彻底杜绝重复投资,因此吉利汽车发布了对极氪的要约收购。在9月份两上市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后,整体交割工作预计年底前完成,实现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合并”。
规模效应、精益管理以及自去年开启的“一个吉利”品牌整合协同,吉利汽车销售与行政费用率已经实现显著下降。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至5.6%,降幅达16%,行政费用率同比下降至1.9%,降幅达26%。
——销量创新高,市占率全面向上。上半年销量创新高的背后,是全方位的突破。从全品类市场看,吉利汽车国内市占率首次突破双位数,是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排名第二,与全品类第一名14.77%的市占率相比,差距从去年同期的8个百分点缩小到4个百分点。
从细分市场看,上半年吉利燃油车国内市场占有率8.7%,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龙头地位稳固。新能源国内市占率11.44%,排名第二,第一名的市占率29.48%,差距的确不小,但也在缩小,从去年同期相差27个百分点缩小到目前相差18个百分点。“这是销量创新高背后的含金量所在。”
——单车盈利向上,净利润率逐渐回升。今年上半年吉利归母净利润率接近4.5%,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是2.8%,国内领先车企净利润率在5%左右。可以看出,吉利净利润率逐渐回升,接近国内最领先水平。与此同时,上半年吉利单车盈利达到4724元,相较去年同期的3453元大幅度提升。
“随着下半年销量进一步提升,规模效益会进一步释放。同时,由于‘大合并’最终落地带来经营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吉利下半年单车净利润会进一步大幅度提高。”
不过,桂生悦坦言,除了品牌建设不足外,吉利上半年呈现出口下降和毛利率下滑两大短板。
吉利汽车上半年出口销量18.4万辆,同比下滑7.7%,与行业10.3%的增长差距较大,抛开组织架构、市场调研及产品短缺等因素外,最主要是东欧单一市场下降幅度达到40%-50%。
“吉利已将海外发展列入集团优先级大战略。”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淦家阅说,加速全球海外体系变革和产业体系化出海,统一作战,不断扩大本地化运营,下半年打造三个十万辆级区域,两个5万-8万辆级区域。
桂生悦说:“随着诸多新能源产品在海外上市,下半年出口量较上半年会有大幅度增长,也有信心2025年全年出口量实现同比增长。”
两大短板究其原因,自然有激烈“价格战”带来的影响,全面降价给每家车企都带来很大压力。同时,面向大众市场的吉利银河品牌快速崛起,拉低了平均价格,加之吉利在豪华、高端市场的增速亦有所放缓。
桂生悦表示,随着国家大力整顿市场,同时下半年吉利高价格产品上市,平均单车售价和毛利率会得到较大改善。
“去年年初,我曾表示未来每一个业绩发布会吉利销量都会是历史新高,但未敢对利润‘夸下海口’,目前来看,吉利有望在实现销量新高的同时,在利润方面也实现历史新高,为股东带来更大回报。”桂生悦说。
“反内卷”与人工智能——市场焦点与热点的吉利答案
谈及国内汽车市场,“内卷”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无可回避的话题,近段时间,多部门进行了针对“反内卷”的综合治理,以期实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吉利为“反内卷”出台了哪些措施?
吉利控股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及执行董事李东辉说,在竞争导向方面,吉利坚持不打价格战,打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服务战、企业道德战,倡导行业开放、良性竞争。公司发挥领军企业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保障产业链稳定。“随着反内卷的推进,行业竞争会更加理性、有序。吉利这样坚持长期主义、注重综合实力提升的企业,未来竞争优势将更加凸显。”
桂生悦表示,国家提倡的“反内卷”不仅仅是打价格战,作为车企,做到学习友商长处,不说友商坏话,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在响应“反内卷”,若每家企业都做到这些,起码“内卷”程度和范围就会降低很多。
市场的持续突破,离不开底层技术实力的全面支撑,特别是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
据介绍,吉利汽车已构建全维度的智能化、电气化技术体系,完成全域AI布局,发布“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形成算力、算法、数据“三驾马车”支撑的技术底座。星睿智算中心2.0算力达23.5EFLOPS,星睿AI大模型落地应用,推动智能技术快速量产。在辅助驾驶领域,吉利发布千里浩瀚辅助驾驶系统,具备“全域、全向、全时”感知无盲区能力。
有业内人士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剩者为王”才有未来。坊间也有诸多预测,未来中国会“剩下”哪几家汽车公司,这些预测往往看重车企当下卖了多少车,抑或出了某爆款车型。
吉利管理层表示,只有具备强大制造能力,具备对人工智能、未来科技的全面布局,具有强大科技属性的汽车公司才能生存下来,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