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走过30多年岁月的统一企业中国(00220.HK)发布了一份还算强劲的成绩单。8月6日,该公司发布中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实现收益170.87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净利润12.87亿元,同比增长33.2%。自2020年以来,其收益净利润首次取得双位数增长。
统一企业中国旗下涵盖食品与饮品两大核心业务。2025年上半年其业绩看似稳健,实则暗藏隐忧,占收益超60%的饮品业务收益增速持续放缓,上半年同比增幅已降至7.6%。而当前饮品市场竞争白热化,价格战频发、大包装产品盛行,这些市场趋势正对近些年缺乏“爆款新品”的统一企业中国构成严峻挑战。
饮料收益增长动能减弱
统一企业中国不仅收益净利润获得双位数增长,毛利率也延续上升态势。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毛利率为34.3%,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2022年至2024年,其毛利率分别为29%、30.5%、32.5%。对于此次毛利率上涨原因,统一企业中国表示,主要是销量增长带来产能提升及部分原物料价格回落影响所致。
食品和饮料业务是统一企业中国的两大支柱业务,2025年上半年,两者收益占比分别为31.5%、63.1%。其中食品收益为53.82亿元,同比增长8.8%;饮品收益为107.88亿元,同比增长7.6%,2024年同期,该业务收益同比增幅为8.3%。作为统一企业中国的最核心业务,饮品近年来增长愈加乏力,2022年至2024年,该公司饮料业务同比增幅分别为11.3%、8.4%、8.2%。
对此,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餐饮及食品行业分析师林岳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
“主要是饮料市场内卷加剧,包括外卖平台高额补贴活动的冲击,使得整个行业价格战持续不断,在本身消费市场没有预期变大的情况下,市场蛋糕被切分得越来越破碎。”
统一企业中国饮品业务包括茶饮料、果汁、奶茶、咖啡以及包装水等,其中茶饮料是该公司饮品业务的中流砥柱,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茶饮料收益为50.68亿元,占饮品业务的47%。在健康消费趋势推动下,无糖茶饮的兴起带动行业快速发展,促使统一企业中国茶饮料品类在2024年获得同比13.1%的小高峰增长,2022年、2023年,该品类收益同比增幅分别为10.9%、9%。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该品类增速明显放缓,今年上半年,该品类收益同比增幅为9.1%,较2024年同期的11.8%下滑2.7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统一企业中国饮品业务下的另外两大品类——果汁、奶茶,同样呈现增长乏力态势。2025年上半年,这两个品类占饮品业务的比重分别为16.9%、31.5%。其中果汁收益同比增幅从2022年35.4%降至2024年的5.9%,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1.7%;奶茶业务收益增幅则一直徘徊在低个位数,2022年至2024年,该业务同比增幅分别为4.6%、5.0%、1.6%,今年上半年为3.5%。
欠缺市场“引爆点”
统一企业中国于1992年开始营运,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是市场领先的老牌饮料及方便面制造商之一。该公司拥有多个经典饮品品牌,包括统一绿茶、统一冰红茶、小茗同学、茶里王、统一鲜橙多、海之言及统一阿萨姆奶茶等。然而,这些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已普遍较长,像统一绿茶和冰红茶上市时间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阿萨姆奶茶于2009年推出。
饮料行业向来竞争激烈,统一企业中国面临多维竞争压力,一方面需要应对康师傅等传统劲敌,另一方面还需迎战农夫山泉、娃哈哈、怡宝等老牌饮品巨头,同时还要警惕元气森林、东鹏饮料、果子熟了等新锐品牌的快速崛起。相较之下,统一在产品创新迭代方面已略显滞后。
农夫山泉凭借“东方树叶”提前卡位无糖茶赛道,在当下无糖茶饮大战中占据先发优势;元气森林早期以低糖气泡水实现市场突破,近两年又通过好自在中式养生水、外星人电解质水等新品混得风生水起,新兴品牌如果子熟了等,同样借助无糖茶成功打开市场。
而统一企业中国虽然早早推出无糖茶品牌—茶里王,但却并未像东方树叶、三得利等在火热的无糖茶领域获得太多声量。2024年统一企业中国继续推出无糖茶“统一绿茶春拂绿茶”;2025年3月,其又推出无糖新品“春拂焙茶”,与春拂绿茶组成一浓一淡产品组合,进攻无糖茶市场。但不得不提的是,当下无糖茶市场竞争已进入红海阶段,竞争催化下,即便是头部品牌东方树叶也开始采取大包装策略,以此凭借性价比巩固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统一企业中国想通过无糖茶脱颖而出绝非易事。
在更大的饮品市场竞争格局中,正呈现两大特征:一方面,中式养生水品类正快速崛起,为行业注入新的增长动能,同时也可能为行业带来新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饮料品牌纷纷加码大包装战略布局,像东方树叶、元气森林等成熟品牌与大窑饮品、果子熟了等新锐势力,均已在大包装赛道展开卡位战,这也预示着下一阶段饮品行业竞争进一步升级。
对此,林岳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统一企业中国在产品研发和上新方面落后与对手,农夫山泉、东鹏饮料等头部品牌在无糖茶、电解质水、大包装性价比产品方面大刀阔斧,对统一的冲击较大。统一的小茗同学、青梅绿茶、茶里王等产品仍是头部阵营,但是应留意其他品牌同类产品在技术、口味上的优势,必须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8月7日,本报记者就饮品业务收益增幅下滑原因,以及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计划从哪些方面进行战略调整和业务优化等问题向统一企业中国发布邮件并致电,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相关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