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在2025香港交易所未来科技峰会上,众多企业家、投资机构、中介机构齐聚一堂,共同探索科技投资新机遇。
“过去一年,香港交易所见证了中国科技力量的集中爆发,也见证了全球投资热情重回港股市场。”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在致辞环节表示,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开局良好,现货市场、衍生产品市场及沪深港通的成交量都创半年度新高,新股市场的融资额也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
陈翊庭表示,近期,不少国际长线资金都在积极参与科创公司的新股认购,显示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香港交易所未来将持续优化各项制度安排,确保上市机制与时俱进,更好地满足企业和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
前8月港股IPO集资额同比增长近6倍
陈翊庭表示,过去一年,中国科技产业迎来了令人振奋的突破。以人工智能为例,中国的科创企业在技术、成本效率与应用落地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优势,标志着中国在AI领域已经从“跟跑”走向“领跑”。还有更多企业在机器人、自动驾驶、半导体、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集中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爆发力,也增强了全球投资者对投资中国的兴趣和信心。
在此背景下,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开局良好,现货市场、衍生产品市场及沪深港通的成交量都创下半年度新高,新股市场的融资额也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
今年以来,新股发行规模大幅增长,截至8月底的融资总额达134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接近六倍,远超全球新股融资额的同比增幅。其中,“A+H”上市模式表现突出,上半年相关企业集资额占同期总融资额的七成,充分体现出A股与港股市场联动的强劲势头。与此同时,海外投资者参与新股认购的热情也明显提升。
新股市场的强劲势头仍在持续,目前香港交易所上市科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超过200家企业,其中接近一半为科技企业。
“企业上市后的再融资发行活动在今年也呈现强劲增长。”她说,截至8月底港股再融资总额高达3580亿港元,是同期新股市场募资金额的两倍以上,充分体现出港股市场在支持企业持续发展方面的深度与韧性。
“随着科技板块的估值显著提升,众多科技企业把握市场窗口积极融资,今年的再融资总额中有接近40%来自于科技企业。”陈翊庭观察到,不仅有多家大型科技企业在港股市场成功进行了再融资,还有一些高新科技企业通过持续增发多次成功融资,上市后的再融资金额已经远远超过了两三年前新股的融资额,充分体现了全球投资人对科技板块的长期看好。
香港交易所将持续优化上市制度
香港交易所近年来一直在积极优化上市制度,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技企业,香港交易所今年5月正式推出“科企专线”,为18C特专科技公司及18A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一站式上市咨询服务。“科企专线”由具备丰富审批经验的上市科专业团队主导,能帮助申请人更好地理解港股《上市规则》的适用要求,并提升整体沟通效率与透明度。
“我们欢迎有上市意愿的科技企业通过‘科企专线’获取初步指引。希望通过这一机制,帮助更多具备潜力的科技企业顺利登陆港股市场,开启发展的新篇章。”陈翊庭表示。
除了一对一的咨询渠道,香港交易所也优化了上市制度,与国际市场接轨,允许18C特专科技公司及18A生物科技公司保密递交上市申请,便利它们的融资安排。
“截至今年8月底,我们正在处理的18A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申请有24家,还有12家特专科技企业通过18C章节公开递交上市申请。”陈翊庭说,这些企业涵盖视觉智能、智能驾驶、机器人等多个前沿领域,充分展现出港股市场对创新企业的强大吸引力与包容性。
与此同时,香港交易所已完成对新股定价机制及公开市场要求的优化改革,相关上市新规已于今年8月正式实施。
“通过这次改革,我们希望能够提升新股市场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陈翊庭说,具体而言,香港交易所适度放宽了有关公众持股比例的要求,为发行人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与确定性。同时,提升机构投资者在新股定价过程中的参与度,从而提升新股定价的效率,增强市场定价的透明度与合理性,降低上市后股价大起大落的概率。
“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提升平台与基础设施,继续为市场提供多元化产品、充裕的流动性和高效的互联互通机制,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和创新。”陈翊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