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华为将在今年年内正式发布一套全新的车企合作模式。与Hi模式(Huawei Inside)中“全栈技术供应商”的身份不同,也区别于华为终端主导品牌营销的“智选车”路径,新模式意在构建一种由车企主导、华为深度嵌入的协同架构,涉及智能开发、生态连接与市场规划等多个维度。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以下简称华为车BU)方面求证,但截至发稿对方未就此进行置评。
多家车企已提及“Hi Plus”模式
截至目前,华为在汽车领域与主机厂的合作模式共有三种,分别为提供标准化模块的“零部件供应模式”、提供全栈集成解决方案的“Hi解决方案”和技术生态合作模式“鸿蒙智行”。前两者的合作主体为已完成独立的引望,后者合作主体则是华为终端。
尽管华为车BU方面未对传闻中的“新模式”置评,但从不少车企“Hi Plus模式”或“Hi模式Plus”的提法中,外界或可窥知一二。
“华为提供了包括自选模式、Hi模式和零部件模式在内的多种合作方式。岚图与华为的合作,并不完全符合这三种模式中的任何一种。因为我们没有采用华为品牌自选的方式,也不是单纯的零部件供应关系。虽然我们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基于Hi模式,但岚图自身也承担了更多的研发工作,这是我们与华为合作的特点。”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EO卢放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据卢放透露:“我们正与华为共同探索一种新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可能是Hi模式的一种提升或变体,可以称之为‘Hi模式Plus’。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华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技术上的磨合,岚图的研发团队与华为的研发团队紧密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无独有偶,在入股引望之后,阿维塔科技方面也表示,其与华为的关系不断强化,并且在顺利有序地推动Hi Plus模式,双方联合团队已有近千人入驻阿维塔科技重庆总部,首款联合共创产品将于2026年下半年推出。2030年前,阿维塔科技计划推出17款新品,覆盖MPV、跑车等细分市场。
广汽集团与华为合作的华望汽车也采取了类似的模式。广汽集团方面称,华望汽车将在智能化、生态和品牌协同等方面深度融合广汽集团与华为各自优势,并对标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IPMS(集成产品营销和销售)体系经验构建全新的流程,贯穿产品定义、营销,以及生态服务等环节。
对于车企选择的这种合作模式,有分析认为,在华为主导的鸿蒙智行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同时,中国汽车行业进入了淘汰赛加速期,更多传统车企希望通过与华为加深合作、提升“含华量”,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对车企来讲,大家发现如果不去利用(华为)这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的确做起来会比较难。”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告诉记者,“华为已经确定了‘五界’,且其资源有限。所以,其他车企跟华为合作就选择了Hi Plus模式。”
“介于Hi与鸿蒙智行模式之间”
从车企方面透露的信息来看,相较Hi模式,Hi Plus模式的合作范围更广。“阿维塔科技和华为的合作,由原来的Hi模式升级为Hi Plus模式,合作范围也从原来的技术合作,扩展至用户洞察、产品定义、产品开发测试、整合营销服务等领域。”原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王孝飞曾表示。
另据东风汽车方面发布的消息,其与华为联合创立的DH项目,面向整车开发、制造和营销环节等,其中联合营销由东风奕派和华为车BU双方联合主导,渠道销售、交付售后、生态运营等层面也由双方深度参与,基于东风DFSW和华为IPMS流程赋能品牌力和产品力的提升。
在业内看来,Hi Plus模式强调的是,在车企依然掌握品牌与销售节奏的基础上,华为从产品的工程阶段就可以介入,且可以在底层定义、节奏规划、生态接入、销售服务等层面参与得更深入,这种合作模式的“含华量”接近鸿蒙智行的“五界”。但其与鸿蒙智行模式的区别在于,品牌名称是否是“界”字辈,以及是否会进入鸿蒙智行渠道销售。
“Hi Plus可被视为介于Hi模式与鸿蒙智行模式之间的一种模式。”纪雪洪告诉记者。
例如,华望汽车方面透露,与鸿蒙智行模式相比,广汽与华为合作最大的不同在于销售工作的负责主体。鸿蒙智行模式是由鸿蒙智行的销售公司负责销售,而在华望汽车中,销售工作将由华望汽车的新团队负责。
据悉,在营销渠道方面,华望汽车会采用华为的营销创新方式塑造渠道和品牌,而广汽集团会保持在营销、区域销售门店管控等方面的自身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从鸿蒙智行到Hi Plus模式,与华为合作的车企的名单正迅速拉长。然而,参与方越多,技术方案与营销卖点就越容易被稀释,产品矩阵也可能逐渐重叠。如何在同一套“华为底座”上,讲出截然不同的品牌故事,做出真正差异化的车型,成为行业关注的新焦点。
对此,东风汽车相关人士表示,可以将华为视为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类似的汽车智能化供应商,产品差异化可以通过产品外观设计、个性化功能等进行区隔。
不过,也有供应商认为,消费者对智能化系统与硬件供应的感知不同。“软件供应商能够在车机屏幕、语音系统等方面直接链接消费者,但是消费者对车辆用的是哪款螺丝并没有强烈的感知。因此,车企在选用同一智能化供应商的底层逻辑下,仍需要个性化、定制化的智能化服务。”该供应商说。
纪雪洪则认为,华为与车企合作打造的车型,在市场中存在冲突是正常的,但其目的也是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对华为来讲,这样能够覆盖更多的车型和市场,对其技术研发、体系,或者收益来讲,都是有益的。”纪雪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