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成了深圳企业科技实力的秀场:腾讯带来其全自研云技术及混元大模型技术底座,荣耀发布首个自研多模态感知大模型MagicGUI,中兴通讯重点展示开放普惠的智算基座,云天励飞全自研全国产“深界DeepEdge10”系列芯片亮相,乐聚、智平方等机器人企业开秀新技能……集中展现了深圳全速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亮眼成绩。
近年来,深圳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体系。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企业“开天辟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已成为深圳创新活力的最好写照。
龙头企业跑出“加速度”
今年以来,深圳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利好政策推动之下,各行业龙头企业主动承重,以科技创新支撑深圳产业高质量发展。
用AI答疑解惑、制作攻略、高效办公……在WAIC,腾讯“AI全家桶”集中亮相,化身“生活全能家”“职场小秘书”“出行规划师”“内容创想家”等多重身份,为用户打造“AI好友圈”。目前,腾讯各项业务已全面拥抱AI,基于混元大模型等能力,将AI能力通过社交平台延伸至生活、工作、学习、出行、娱乐等多重场景。
腾讯在AI大模型领域加速布局,背后离不开“从云到端”的全链路技术架构。经过数十年发展,腾讯已构建起包括高性能HCC集群、高速存储、星脉网络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共同构成支撑广阔AI应用场景的“技术顶梁柱”。
2024年,腾讯AI战略就进入重投入期,当年研发投入达706.9亿元,截至2024年的7年间研发累计投入达3403亿元。今年腾讯开局表现强劲,第一季度营收1800.2亿元,同比增长13%;研发投入189.1亿元,同比增长21%。截至2025年3月底,腾讯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过8.6万件,专利授权数量超过4.6万件。
行业“领头羊”奋力争先
龙头企业跑出“加速度”,行业“领头羊“也在奋力争先。
从今年3月公布阿尔法战略,宣布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以来,荣耀的举动备受业内关注。今年以来,荣耀成立新产业孵化部门,加速推动AI战略,进军机器人领域、发布全新折叠旗舰荣耀Magic V5,不断拓展着业务边界。
对于AI产业而言,WAIC上发布的MagicGUI大模型不仅降低了技术研发的门槛,更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创新基座。这也符合荣耀对于自身的定位,即在AI生态系统这棵参天“巨树”中,坚持做“树干”——向下整合芯片、算法、数据等“根系”资源,向上支撑场景、服务、交互等“枝叶”生长,通过双向价值循环的枢纽地位,将技术要素转化为可感知的用户体验,让AI真正走进生活,为人服务。
创新是荣耀迈向AI终端生态公司的“底气”。从2016年第一代Magic手机开始,荣耀的AI布局就已经拉开。从早期的手机AI概念,到推出平台级AI,再到端侧AI的创新和AI智能体的发布与应用落地,始终走在行业前列。目前,荣耀员工中研发团队占比超70%,每月专利申请量超过300件,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11.5%。
“独角兽”企业增长迅猛
在今年6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上,深圳共有37家企业上榜,位居全球城市第六位,是国内独角兽企业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微众银行、荣耀、引望智能、大疆、货拉拉5家深圳独角兽企业进入榜单前100位,彰显出深圳独角兽企业优良的行业生态。
除此之外,迈瑞、云天励飞、微芯生物等一大批创新活力十足、高成长性的明星企业,也以各自领域的“小巨人”身份引领创新。截至2024年,深圳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25家;截至2025年5月,深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1万家。“小巨人”企业已成为深圳实施创新驱动、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国家鼓励深圳在培育科技型企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方面先行先试,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数据显示,深圳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保持在90%以上。截至2024年底,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突破2.5万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累计95家,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深圳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密度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一,显示出深圳作为“创新之都”的强大实力。